丁志辉转自TechNews 科技
過去 30 年,中國改革開放,參與全球供應鏈,成為世界製造中心,龐大鄉村移工到都市振興經濟,率領中國走過光輝歲月,但是這幾年在經濟成長放緩,結構轉型等因素,工人階級面臨失業危機,造成都市中的本地人與移民衝突升溫,因此不只歐美人怪罪全球化搶了低階工作,中國人其實也是全球化的受害者。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報導指出,自 1979 年來中國參與世界供應鏈後,讓上億人脫貧,中國大量的貧窮階級無疑享受全球化的好處。但無論工人階級還是新的中產階級,都擔心不平等現象加劇,以及大規模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瓜分有限資源,不滿情緒愈來愈高。
中國環球時報刊登文章指責全球化是中國收入不平等、房市泡沫、環境遭破壞的元兇。當然中國自己的政策失敗才是罪魁禍首,但是政府已感受到公眾因貧富不均產生的憤怒。
10 年前中國將首要任務從經濟結構改成建立和諧社會,強調財富平均分配,報導認為,由於廉價勞動力供應減少和政府提高最低工資的努力,藍領工資增長快於白領,中國貧富不均稍微獲得改善。
但許多人認為在其他方面的不平等與社會流動更退步,因為中產階級認為新富豪階級興起不是因為努力,而是利用財富貪污與經營人際關係使然,習近平去年的打貪行動就是源自於社會擔憂。
在藍領階級,中國經濟從勞力密集製造業,轉型到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都導致工作不安全感。過去幾年製造業轉移至其他開發中國家,導致工作機會減少,中國許多城鎮深受其害,如在杭州附近的「襪子城市」大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14 年,大唐生產 260 億雙襪子,佔全中國的 70%,但隨著服裝製造移向亞洲更便宜國家,許多工廠接連關閉。
許多官員也擔心國有污染工業退場將造成上百萬勞工失業,其中他們更擔心都市出生的失業勞工,因為這些人失業後還會留在城市裡,不像移民工會回到家鄉去,成為都市中的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