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独裁暴政观察:一周新闻聚焦——戈尔巴乔夫去世,举世赞誉,和平承诺改变历史

2022年09月07日 综合新闻 ⁄ 共 675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焦玉柱转自民主中国

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推特上发布的俄文悼词说,我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一位(致力于)和平的男儿。他的决定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在戈尔巴乔夫去世成为国际新闻之际,国际媒体普遍注意到北京和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低调淡化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美国之音(VOA)8月31日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逝世 拜登致以“最深切哀悼”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资料照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观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行。(2017年5月9日)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逝世,享年91岁。

新闻机构援引中央临床医院星期二(2022年8月30日)的一份声明说,戈尔巴乔夫在长期患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它细节。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向戈尔巴乔夫的家人和友人,也向“受惠于他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所有人”,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戈尔巴乔夫当年竭力挽救摇摇欲坠的苏联帝国,他的努力归于失败,但促成了巨大的改革,并导致冷战的终结。

戈尔巴乔夫掌权时间不到七年,但他推动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然而,这些变革措施很快就超越了他的驾驭能力,导致苏联威权主义政权垮台,并使东欧各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结束了持续几十年的东西方核对峙。

他的衰落是羞辱性的。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一场未遂政变,他从此大权旁落,彻底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他在位的最后几个月里,一个接一个的前苏联共和国宣布独立,直到他在1991年12月25日黯然辞职。一天之后,苏联本身也成了过往云烟。

苏联瓦解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戈尔巴乔夫曾对美联社说,他当年没有考虑使用大范围的武力来维持苏联统一,因为他担心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会陷入大乱。

他说:“国家充满了武器。那会立即把国家推入内战。”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成为苏联领导人。他最初推动转型时,并没有预想到日后会发生的很多变化,包括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统治末期已无力阻止他自己掀起的旋风。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过任何其他政治人物。

1992年,戈尔巴乔夫卸任不久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把自己看作是改革的启动者,这些改革对国家,对欧洲和对世界来说是必要的。”

资料照片: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白宫签署《中程导弹条约》。(1987年12月8日)

他说:“我经常被问,假如我能够重新开始,我还会重复它吗?会的,没错。而且会更加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二晚间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苏联几十年共产党统治下的残暴政治压迫后,戈尔巴乔夫欣然接受了民主改革,相信实施开放和重建是苏联人民前进的道路。拜登还回顾了2009年自己是美国副总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访问白宫、两人一起讨论削减美苏核武库的经历,称戈尔巴乔夫不仅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还鼓起勇气冒着他整个政治生涯的风险去实现它,结果带来了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并为千百万人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戈尔巴乔夫因为帮助终结了冷战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晚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赞誉和褒奖。然而,在国内,他却广受蔑视。

俄罗斯人指责他要为1991年苏联解体负责。苏联当年曾经是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他的前朋友纷纷抛弃了他,把他当作是国家困难的替罪羊。

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说,戈尔巴乔夫将被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安息在妻子身边。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德国之声(DW)8月31日报道:苏联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周二(8月30日)因病去世,享耆寿91岁。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声明提到,他长期卧病,最终不治。各国领袖也对他的离世表达遗憾。德国之声整理戈尔巴乔夫一生有哪些功过。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不流血方式终结冷战,但仍未能阻止苏联瓦解的前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当地时间周二(8月30日)病逝,享耆寿91岁,各国领袖、国际组织纷纷致上哀悼之意。

根据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戈尔巴乔夫周二(30日)晚间在经历了“长期严重的疾病”后去世,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预计在31日上午发布唁电。

俄国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墓园,与他1999年去世的妻子为邻。

世界领袖表示哀悼

联合国总干事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说,这位前苏联领导人为和平结束冷战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个人都多。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称赞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罕见的领导人”,他使世界更加安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领导人,帮助推倒了铁幕。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说,“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则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的“勇气和诚信”。约翰逊补充说道:“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开放苏联社会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德国总理肖尔茨指出,这位前苏联领导人敢于打破多个藩篱:他的政策使 “德国统一、铁幕消失 ”成为可能;由于他,俄罗斯也得以走向尝试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之路。肖尔茨正在梅泽贝格宫召开内阁会议,他表示,现在, “不仅是俄罗斯的民主失败”,而且俄总统普京在欧洲挖掘新战壕,戈尔巴乔夫就在此时去世,“正因此,我们缅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深知他对欧洲及我国多年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曾访华会见邓小平

1989年5月,正值天安门学潮之际,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举行了历史性会晤。这是中苏关系在1950年代堕入冰点、其后两国关系和缓后,首次有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除了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也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见面。

当时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访问时说道:“苏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是一次罕见的事件,在我们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当时对记者说,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家——文革后,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让人们创造性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戈尔巴乔夫曾在在1989年5月访问北京时,正值中国民主运动爆发时期。

永久的遗产

从198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对该国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大规模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允许对共产党和国家进行过去无法想像的批评,但也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先是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然后是其他地区——要求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

作为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结束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削减核武数量。同时,他与西方建立了伙伴关系,掀开了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

这位苏联政治家见证了西德和东德的统一,至今仍然被部分的人亲切地称为“戈尔比”(Gorbi)。

1990年,戈尔巴乔夫因为“在东西方关系的根本变化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戈巴契夫担任总书记期间曾任礼宾司司长的舍甫琴科(Vladimir Shevchenko)也曾表示,“戈巴契夫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进入无核弹世界的时代,但有一项误判:我们不够瞭解我们的国家”。

尽管在西方被奉为偶像,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戈尔巴乔夫因其改革而引发的动荡,认为该国随后生活水平暴跌,是为民主付出的高昂代价。

对于推动改革迎来惨淡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曾在回忆录提到,“国家的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但俄罗斯已经选择自由之路,这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人可以再让它回到极权主义”。

对此,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家格林伯格(Ruslan Grinberg)今年6月30日前往医院探望戈尔巴乔夫后,曾向俄罗斯国防部辖下的红星电视台(Zvezda)说:“他给了我们所有的自由——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

(综合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31日报道: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病逝,联合国秘书长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普京表达“最深切哀悼”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1岁。

和平结束冷战的前苏联领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 戈巴契夫)逝世,享年 91 岁。

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任时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病逝的医院说,他身患严重疾病多年,这几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进出医院。

2022年6月,国际媒体便报道称戈尔巴乔夫因肾病入院。目前医院尚未公布死因。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根据路透社,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称戈尔巴乔夫为“罕见的领袖”,并称赞他是位独特的政治家,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有想象力看到不同的未来是可能的”。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他钦佩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正直,并补充说,“在普京侵略乌克兰之际,他对开放苏联社会的不懈承诺仍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称,全世界会怀念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曾在1990年和戈尔巴乔夫协商东西德合并的贝克表示,戈尔巴乔夫的努力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他将戈尔巴乔夫称作“巨人”。

曾在尼克松总统任内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告诉 BBC,戈尔巴乔夫将“在历史上被铭记,他是一位开创了造福人类和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性变革的人”。

但许多俄罗斯人从未原谅他,认为他该为苏联解体负责。

俄罗斯在被占乌克兰任命的官员弗拉基米尔·罗戈夫(Vladimir Rogov)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故意导致联盟走向灭亡”,并称他为叛徒。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戈尔巴乔夫到访正值天安门学潮期间,示威者当时占领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门,还试图拦截车队。

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在那次访问中, 提倡政治透明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苏共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分别举行会晤,实现了当时苏共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

不过,就在戈尔巴乔夫访问归国后不久,赵紫阳便因同情学潮被解职软禁。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后,戈尔巴乔夫曾发表声明表示悼念。戈尔巴乔夫在关于赵紫阳逝世的声明中说:“我记得我们的会面是在天安门抗议示威的背景下举行的。赵紫阳以非常关注和关切的心情对待这些抗议示威。我认为,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赵紫阳是最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为接受民主的。但是与此同时,赵紫阳反复重申,他同邓小平是同盟。”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赵紫阳在他们的会谈中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

在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不久,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纷纷瓦解。作为苏联共产党掘墓人的戈尔巴乔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他于1994年访问台湾,并会见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中央社引述当年台湾总统府新闻稿档案称,李登辉与戈尔巴乔夫当时曾针对政治民主改革交换意见。戈尔巴乔夫向李登辉说:“我本人也和总统阁下一样,盼望能在不流血的状况下,完成改革理想。”

戈尔巴乔夫生平重要节点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 Stavropol)地区。

1955年,当他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时,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戈尔巴乔夫与新婚妻子赖莎回到斯塔夫罗波尔后,开始在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中迅速崛起。

当时,他是新一代的党内活动家之一,他们对苏联高层的老同志越来越不耐烦。

1961年,戈尔巴乔夫成为俄共青年团的地区书记,并成为党代会代表。

1978年,戈尔巴乔夫作为中央委员会农业秘书处的成员搬到莫斯科。仅仅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政治局正式成员。

在尤里·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戈尔巴乔夫多次出国访问,包括1984年访问伦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 柴契尔)对他深刻印象。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1984年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后,众人期待他会接替总书记大位,但病中的契尔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却成为总书记。一年之内, 契尔年科去世,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局最年轻的成员担任苏共总书记,成为1917年俄国革命后出生的第一位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奄奄一息的苏联经济。当时苏联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经济改革若要成功,就需要对共产党本身进行根本改革。

不过,戈尔巴乔夫也不打算用自由市场经济完全取代国家控制。他在1985年对党代表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把市场看成是经济的救星。但是,同志们,你们不应该只想着救命稻草,而应该考虑船,这艘船就是社会主义。”

他处理政治制度停滞的另一个武器是民主。苏联第一次有了自由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但是,松绑政治制度,在庞大的苏联的不同民族中引发了骚动。1986年12月在哈萨克斯坦发生的骚乱便预告着一个动荡时期的到来。

此外,戈尔巴乔夫希望结束冷战。他于1987年和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中程核导弹条约”。根据该协议,两国的数千枚导弹退役。

他也宣布单方面削减苏联常规部队,并最终结束了苏联对阿富汗的多年占领。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