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主党拆迁观察:逾70年香港最后鎅木厂或将清拆 工作坊参加者盼传承历史及工艺

2022年09月07日 综合新闻 ⁄ 共 379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曹成杰转自博讯网

超过70年历史,有“香港最后鎅木厂”之称的志记鎅木厂,位于新界东北发展区马草垄,多年来争取不迁不拆,当局最新回覆搬迁期限为下星期二(9月13日)。木厂负责人在限期前举办多次木工班,教授参加者制作小木凳、木架等家具,让存放在木厂的上千吨木材延续第二生命,不致于沦为堆填区废料。

负责人表示,木工班反应热烈,反映市民对当局急于清拆木厂的“无声抗议”,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让他们处理现存的木材,开办更多木工班,让年青人传承传统木材工艺。

1947年在香港岛北角创立的志记鎅木厂,至今已有75年历史,经过4次搬厂,1982年迁入现址上水古洞马草垄至今已40年,由第二代传人王鸿权与弟弟王鸿强及妹妹王美娇经营。

香港最后鎅木厂迁拆死线延至9月13日

由于木厂位于连接深圳的新界东北发展区马草垄,地政总署2019年向志记发信要求收地,定下今年6月30日为收地死线,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这间“香港最后鎅木厂”的命运,会否在拆迁的推土机下走入历史。

针对地政署不断要求木厂尽快迁出,志记负责人王鸿权三兄妹7月6日召开记者会,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让他们处理现存约1千吨木材,将大量珍贵的樟木等木材制作成家具或者艺术品,不致于被打成木碎沦为堆填区的废料。

可能由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记者会结束后10日,志记鎅木厂社交媒体专页7月16日帖文表示,收到地政总署回覆,清场日子延至下星期二(9月13日),木厂可以利用这两个月再次举办木工班,教授参加者制作小木凳、木架、木台等家具,让存放在木厂的上千吨木材延续第二生命。

木工班反应热烈对急于清拆“无声抗议”

由7月底至上星期六(9月3日),志记举办了3次木工班,每班30个名额网上公开报名极短时间就满额,反应相当热烈,木厂星期日(9月4日)在社交媒体专页公布,新一班木工班下星期一(9月12日),搬迁期限前一日举行。

74岁的志记负责人王鸿权上星期六接受美国访问表示,这3次木工班反应热烈,每次除了30个学员,也有学员带同亲戚或朋友到场协助,估计过去一个多月收了100多名新“徒弟”(学员),他认为亦是反映市民对当局急于清拆木厂的“无声抗议”。

王鸿权说:“这些就是属于‘无声地抗议’,告诉政府我们很需要这样的(传统木工)行业,这些行业可能就是对我们日后生活的一种帮助,以及生活都可能需要这些行业,可不可以保留、留下来给你们(市民)享用而已。”

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处理千吨木材

王鸿权坦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地政总署最新给予的搬迁“死线”是下星期二。这个日子他们会记在心中,但仍然希望向当局争取给予两年宽限期,配合附近新界东北第二期发展再收地,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处理现存的木材,开办更多木工班,让年青人传承传统木材工艺,他又希望当局不要用过于强硬的态度对待他们的诉求。

王鸿权说:“我们跟地政署那些官员沟通,他们都无法沟通的,他们都是照Order、命令做事,‘上头(级)’说9月13日(搬迁)已经确定了日子,他(们)只有执行这个日子做(事)而已,我们已经再三要求可不可以延迟多一点时间,好像或者延迟两年,配合第二期发展开始才拆(迁)吧,令到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清理这些有用的木材,不要说一定有硬性规定、一定要那段时间撤离,你不撤理就将你所有木材有用、没用都全部(送)去堆填区,或者去Y PARK(园林废物回收中心)处理之后去堆填区,这样的态度就可能比较‘强横’的方法,对(待)我们市民。”

部份木材不宜送到堆填区

王鸿权表示,不是所有木材都适合运到堆填区处理,例如一些涂过防腐药物处理的电灯柱,不容易在堆填区的泥土内分解,亦不适合打碎作为化学肥料。

王鸿权说:“即是好像核子废料那样,去堆填区都不成是不是﹖这些所谓电线杆它用了一个很完善的防腐药物处理,肯定就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细菌强力的抑制作用即是防腐了,防腐变成不适合它本身的堆填区原意,就是叫做分解的,所以就是不适合去堆填区的,更加不适合将它打烂做化肥,因为它本身的药物对植物是、植物都要细菌有时帮助,抑制了细菌即是有毒素了,植物都不会有生存的空间。”

冀活化博物馆传承港人文化及身份认同

王鸿权表示,这些弃置电灯柱木材不适合运到堆填区,但是可以让木工班的学员制成木凳或木架等家具,而且这些木材经过防腐处理,不容易被细菌或白蚁腐蚀,不需要特别保养,木家具都可使用数十年。

王鸿权表示,75年历史的鎅木厂保留了香港现存唯一可以处理大型原木的“皮带锯”,以及一次过可以鎅20块木板的“巨人锯”(Giant Saw)等鎅木机器,这些大型鎅木机器已经有60多年机龄,由香港机器厂造,融合了当时欧美先进科技,他认为相当有历史价值。

王鸿权又表示,木厂70多年来亦见证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由木屋区到唐楼的建设,木厂融合中西文化的鎅木技艺都有参与其中,他希望当局将木厂活化成博物馆,让年青人认识香港人累积的城市发展史,也代表了东方之珠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王鸿权说:“这些是我们香港人百多年聚积的精神以及结晶来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认同自己的身份的,这百多年的身份就是我们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我们要有这个身份认同,这样才可以站在世界上有人认识的,要不然你是谁啊﹖你从哪里来啊﹖我都不(认)识这个地方﹖那么你就已经没有了身份,但是现在我们有的,我们东方之珠香港人的身份,已经是叫做认同了一百年都有了,这样可不可以继续认同啊﹖这个东方之珠的居民的身份是中国人啊,不是欧洲人、不是美洲人,是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荣幸来的,这样何必再继续纠缠多少的意气呢﹖根本是可能我们也都纠缠多少的意气用事。”

木工班参加者学到意想不到做人道理

参加上星期六木工班的香港市民Albert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知道木厂面临清拆,家中刚好需要一张新的茶机,参加木工班希望亲手造一张茶机带回家。 Albert表示,事前没想过除了木工的知识,王鸿权还会将树木及木工的知识,引伸到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连系,令他感觉到王鸿权是一位相当用心的木工师傅。

Albert说:“原来他除了是一个木厂的老板之外,原来他都是用木来教我们做人,正如刚刚上阁楼那里,他说‘你要垂下头’啊,即是说暗示我们做人要谦卑,即是这个真的很意外地听到这一个道理,我相当之认同的。”

对于木厂可能清拆在即,Albert表示,希望香港市民多些怀念这些上一代的行业,他又觉得在这间超过70年历史的鎅木厂内,亲手造一张茶机别具意义,可以延续树木的第二生命。

Albert说:“正如王师傅说,他将这些木可能将来要弃置去堆填区的了,但是将它(们)去制成一些制成品,例如木台(桌)、木凳或者书架,这样就令到这些木是有它的第二生命,亦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亲手参与制作木茶机心情兴奋

Albert的茶机台面是南方松木板,四只台脚是红花梨木,都是相当珍贵的木材,而且散发阵阵木的香气,他认为比现成的家具多了一份大自然的气息,以及亲手制作的心思及努力,这些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

Albert又表示,制作木台的过程比他想像中复杂,需要木工师傅协助,令他领略到手作家具得来不易,经过4个多小时,完成了自己参与制作的茶机,Albert感到相当兴奋。

Albert说:“很兴奋啊,因为有一张茶机,其实我是占很少的工序,即是我落力真的惭愧啊,但是都叫做参与过,譬如磨滑那个台面,或者是凿一点洞啊,这样很兴奋啊,所以这张茶机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值得纪念,今日的参观以及一个收藏品。”

记者问:“觉得(亲手造一张茶机)会不会比你想像中困难﹖”

Albert说:“是啊,非常困难啊﹗现在才体验到原来木工这一行是不容易的,真的又付出心思,真是除了劳力之外,原来还要心思的,所以都要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印证到就算一些不需要读书去达成一些事情,其实都要一个很有经验的人手和学问蕴藏在里面。”

女学员制作木凳感动又获益良多

另一位参加上星期六木工班的香港市民Veronica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得知志记鎅木厂可能面临清拆,希望参加木工班感受一下亲手制作木家具,她第一次亲手制作一张木凳,觉得很感动。

Veronica说:“是啊,觉得很幸苦以及觉得很感动的,因为第一次自己亲手由一堆木,跟着之后变成真的一张凳的话,我觉得真的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

Veronica表示,这次木工班的经验令她获益良多,日后对于家中的木家具都会更爱惜。

Veronica说:“真的拿上手才发现原来一块原木是非常重的,跟着原来才发现不同木然后有不同的产地,跟着它有不同的质地,跟着它有些做了防虫那些,其实今次的经验都获益良多。”

记者问:“今次的经验会对于你日后见到一些木制的家俬,会不会有特别的感受呢﹖”

Veronica说:“哈哈,我应该会比以前更加爱惜我家里那些木家具,因为以前都觉得应该很(容)易就会造到的,用机(器)造,但是没想过原来人手造真的很幸苦。”

盼年青人传承传统木材工艺

Veronica表示,由于今次志记鎅木厂面临清拆,社会上才有更多人认识原来香港还有一间”最后的鎅木厂,对于保育树木的工作也有更多的讨论,她认同可以将鎅木厂活化成博物馆,让年青人传承传统木材工艺。

Veronica说:“我觉得有这个(传承)的价值,以及那些(木材)工艺其实可能现在没什么新一代的人入职,所以我觉得最好其实可以保存下去,可以让一些市民接触到这个(木工)文化,去了解是什么一回事。”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