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独裁暴政观察:防疫政策成了政治资本,上海清零桎梏下民怨沸腾

2022年04月12日 综合新闻 ⁄ 共 1389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焦玉柱转自民主中国

德国《法兰克福报》评述了上海疫情,这篇《习近平的平行世界》的报道写道:

“这一切再次凸显了中国宣传机器的强大力量,疫情爆发两年以来,中国的官方宣传已经将这个国家带进了一个平行世界。基于基本常识的理性思维已经被宣判为人民公敌。科学研究必须屈从于当权者习近平的一纸命令。对习近平而言,防疫政策早已演变成了'有序的中国'和'混乱的西方'之间的一场制度抗争。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几天来中国最繁华都市上海的防疫举措。成千上万名身着统一制服的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开赴上海,正是为了显示中国政府的操控能力。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中国与西方的众多差异之一。长期以来,上海市的防疫措施一直都是尽可能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该市也以此为傲。然后,新增病例急剧增多之后,中央政府接管了该市的疫情防控。于是乎,精准防疫的原则很快被吃苦耐劳的防疫精神所取代。

同'混乱的西方'截然不同,在传说中的'有序的中国',所有新冠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无一例外都会被无限期地关进隔离中心。至于集中隔离可能会提升重症几率,则并不是需要关心的问题。在一些隔离中心,感染者为抢夺被褥、食品和饮用水而大打出手。毕竟为这座人口两千五百万的大都市同时提供足够的后勤补给,令有关当局感到力不从心。尽管如此,政府非但不允许市民出门自行购买生活必需品,以缓解压力,而是将上海作为重要教训,要求中国其他城市提前准备好足够的隔离床位。“

过去两年当中,党的清零策略一度曾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因为这一政策使中国避免了大量的新冠死亡病例。然而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却使情况出现了变化,清零策略令经济和社会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自杀率上升,新冠感染之外的其他病患更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文章最后写道:

“尽管一些仗义执言的科学家早已提出相关建议,但当局为何不肯根据疫情的变化调整防疫措施呢?过去两年以来,中国领导层一直在向民众灌输这样的观点,所谓的'与病毒共存'理论正是西方颓废堕落的明显例证。任何对现行防疫政策的调整,哪怕只是允许感染者居家隔离,都有可能会被理解成'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是否坚决执行习近平强硬防疫路线,已经成了考验党政官员忠诚程度的标尺。无论是对香港民主运动的打压,还是中国政府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都能看出这样一个模式:同美国开展制度竞争俨然成了中国政策制定者的唯一动力。“

针对上海的防疫成效,位于纽约的独立学者虞平表示,上海不乏一流的医学专家,许多专家早已就肆虐上海的奥密克戎病毒,做出“不封城”、针对污染源“切块式”、“网格化”管理等符合科学的“精准防控”建议,但中共政治体制僵化,并以少数领导班子个人的意志为圭臬,导致为了清零,付出极大的封城代价。

虞平告诉美国之音:“零容忍政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并不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从政治的正当性,从他(习近平)以前防疫作为政治资本这样一个基本前提来考虑的。”

虞平分析,这两年来,习近平动辄实施强行“休克式”的防疫方式,让举国停摆来控制疫情,相较于其他国家脱序的疫情,政治上非常得分。但中国有效防疫两年多之后,却突然出现大规模的阳性感染者,“阳性”二字彻底挑动中共的敏感神经,也让习近平惯性延续对新冠疫情的“零容忍”路线。

▲美国之音(VOA)4月7日报道:上海大封控下的地方官员处境 是消极躺平还是唯命是从?

在上海的静安区,工作人员和自愿者正在一座小区内检查。该小区居民正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测。

台北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严峻,4月4日单日新增确诊案例首度突破一万例,4月5日更是新增17,077例。有分析认为,上海封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引来各种民怨,地方官员在上有中央政策、下有民怨沸腾的进退维谷下,有基层人员采取“躺平”的方式表达无言的抗议,是否演变成一种“变相的自治运动”,值得观察。也有分析人士说,这些基层人员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位管理者,可以对社区成百上千的人吆来喝去,他们欢迎都来不及,不会去做抵触中央政策的事。

中国第一大城上海自3月28日开始分批封城,先封浦东,再封浦西,原定4月5日凌晨3时解封,但上海发布消息指,在全市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前,除了因病就医等外,将严格落实“足不出户”,这也意味着上海市民将持续 “关”在家中。

累计染疫破九万例

上海市卫健委4月6日通报,4月5日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311例,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从3月1日至4月5日,上海市累计阳性感染者90,380例。该通报并表示,4月4日启动上海全市2500多万人核酸筛查,共设置约2万个采样点,截至4月5日8时,一共采样了2566.5万人、242.7万管样本,已完成检测192.5万管。

上海封城期间出现不少混乱的情况,例如浦东北蔡地区就曾因疫情登上微博热搜,不少被封控的居民反应菜价贵或买不到菜,称“解封遥遥无期,每天就是抢菜、做核酸”。

住在上海,现年四十岁的媒体工作者张女士算是比较幸运的人,她告诉美国之音,政府在封城前即有预告,因此她已经先备了菜,加上封控期间政府也会送菜,所以对她一个人吃住来说是足够的。但她也说,她有朋友的家庭因为菜不够,为了抢订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的蔬菜,而将闹钟设在清晨五点起床,因为现在网购生鲜蔬菜十分抢手,清晨就会全部被订光。

民怨沸腾

除了抢菜外,染疫的婴幼儿被隔离收治、不允父母陪伴,也引发很大的争议。一张儿童病床挤了多名幼儿的画面在网路上曝光,有些婴儿因未定时换尿布导致屁股红肿溃烂,令许多父母心疼不已。

推特上也流传着一则视频,有一位上海老伯不满被居家隔离,对着基层官员怒斥:“现在不出门整天闷在监狱里,这样搞比文化大革命还文化大革命,是运动群众,什么毛病嘛,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没有障碍制造障碍,恐怖成这样子。公园不开,商店不开,1976年红太阳毛泽东死了都没这样。”

除了居民不满,也传出上海地方官员对于防疫措施有意见。一段社区住户和社区书记9分钟的对话在网上热议,原本是住户在抱怨防疫漏洞百出,最后书记痛哭失声指“上海的防疫政策完全就是混乱”,自己根本不想在前线跟那么多未知者接触,很想干脆把自己关在家,她也是丢下小孩出来工作,但现在工作已经不是工作了,而是在要她的命。

另有一段录音是上海市民与上海市某疾控中心官员的对话,两人在对话中批评上海的防疫措施,该官员认为轻症和无症状最好居家隔离,并力劝该市民千万不要去方舱医院,还说就连专业人员也快要被逼疯了,因为说话根本没人听,还说这个病现在变成政治性的疾病,并直言:“现在我们都感到彻底的绝望。”但该则录音目前已遭官方删除。

曾任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现居住在台湾的林保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上海是全中国最国际化、最先进、资讯最流通的城市,因此当中国还在主张“动态清零”时,上海市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师就已经提出跟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主张相近的方向,认为维持正常生活应该跟动态清零同等重要。

他说,由于上海市民的教育水平高,见的世面也比较广,所得也是全国最高,公务员的素质自然也比其他省市好。上海的地方官员在大城市的治理上比较细腻稳重,在过去中国的大饥荒时期,上海的物质供应比首都北京还好。文革的10年浩劫里,上海也是全国最稳定的地区。

林保华说:“文革时期我在上海,我自己最清楚,别的地方斗得一塌糊涂,上海四人帮是一定要稳住(上海)作为基地,所以吃的各方面的物质供应,上海就都是最好的,所以这一套是有传统的。”

变相的自治运动

他表示,由于上海公务员的队伍比较成熟,所以较少引发执法争议,但近来一些迹象显示,上海居民对防疫的不满似乎也获得基层官员的同情与支持,或者采取“躺平”的方式因应,是一种“变相的自治运动”,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他说,中国媒体《财新网》日前报道,上海浦东某小区居民集体签署联名信,希望阳性确诊居民在无重症征兆的情况下,可以居家隔离,不用送去方舱医院并愿意自负后果,这项提议随后也获得其他楼栋的响应,就是一个案例。

林保华认为,相当于里长功能的中国街道办事处,原是配合中国共产党来管理和监督当地民众的单位,但看起来有越来越多大楼希望能够自己组织起来进行居家隔离,他研判是获得街道办事处的同情和支持。

林保华说:“像这些东西、这些医生(张文宏)能够这样子讲话,而且没有被政府打压,那这里面就说明,这个政府里也有些人也同情这种讲法的,要不然不可能形成一种舆论。”

他表示,共产党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人民集体行动,因此绝对不会同意该栋大楼的提议,因为一但成功就等于这栋大楼可以不用按照中央的清零政策去做,相当于是某种程度的“自治”了。

政绩优先

虽然上海地方官员上有中央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下得面对各种民怨的指责,处境看似进退维谷,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有些基层人员或许还乐此不疲。

中国新闻评论员晓山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就表示,地方官员麻雀虽小,却手握实权。这是一把双刃剑,平时获利最多的是他们;相反地,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仇富、仇官的百姓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这些基层父母官。

他说,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地方官员也是必须做出政绩,才能得到升迁机会。如果想要做出政绩,就要对上服从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对下还要培养自己的得力干将。如果发生疫情或抗疫不力,上级会给予处分,他们也会对下面办事不力的人作出调整。但调整完后还是继续搞政绩。当然,如果他们因此被调查或被判刑,政治生命就结束了。

晓山说,地方官员平时只要作出与众不同的几个政绩,再通过正能量的宣传和做一些关系就会得到重视,得到升迁。但政策没有百年之好,一但领导换了新面孔,地方官员就要重新策划,寻找其他点子,搞新的政绩了。

晓山认为,中央的清零、封城政策不仅不会让上海的地方官员为难或抗拒,甚至还会受到欢迎,因为这些人在一夕之间多了很多权力。

晓山说:“一些基层人员欢迎都还来不及,因为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他们还是个尚未实现共同富裕的下三滥,突然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变成一个管理者,戴着红袖标对社区成百上千的人吆来喝去,隐藏在心里的那种快感和满足感得到井喷和释放,这么快活的一件事怎么会抗拒。”

上海张女士也持相同看法,她不觉得地方官员们有什么好为难的,真正为难的是抗疫第一线的医疗人员。她说,上海市民虽然对封城有很多抱怨,但就只是抱怨而已,并不会构成对政府的反弹。基层官员真正的压力还是来自上级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到底能不能确实执行。所以虽然有些医疗人员的死亡会让他们感到一些压力,但他们并不会真的在乎这些民间乱象,因为只有疫情缓和下来,他们才能真正减压,这就是中国的体制。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教授范世平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除非上海基层官员已经豁出去了,否则如果牴触中央政策可能会因此丢了工作,而且习近平对国家的控制还是相当到位,所以地方官员不太可能“躺平”,或者真正形成各种形式的自治运动。

练兵兼演习

范世平说,习近平甚至想要透过这次的上海封控尝试一种“临时动员”和“练兵”。他说:“就是说我用这种方式,如果连(价值最多元的)上海都可以压得住老百姓的反对,那我怕什么?其实他也在进行一个部署,用解放军的军医动员他在做一种练兵,把它当成是一个演习,然后考验人民能承受到什么程度。”

范世平还说,上海人的素质高,公务员的素质也高,但现在解放军医疗队或是外地来的医疗人员进到上海,他们根本不会管上海人在想什么,因此可以见到近日有穿着防护衣的人将民众粗鲁地推上隔离专车,稍不配合就拳脚相向。

他说,中国用激烈的、暴力的方式执法,将对上海市民产生很大的冲击,因为上海人没有想到那种对待二、三线城市的粗暴做法也会用在一线城市的上海身上,所以在疫情过后,他相信很多上海人可能会考虑移民。

▲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8日报道:新冠疫情:封控中的上海市民生活—核酸,方舱,抢菜和愤怒

上海疫情:单日新增超两万,累积感染破13万

截至4月8日,上海新一轮新冠疫情本地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累计已超过13万例,且仍有上升趋势。

为清零政策和严厉的封控措施付出代价的是上海2500万足不出户的市民。生活物资供应不稳定,解封遥遥无期,网络世界里充斥着愤怒……这些都发生在2022年的上海:中国的金融中心,曾因“精准抗疫”广受表扬的模范生。

封控

从2月27日被封控开始,近两周的时间里,80后上海浦东新区居民奚溪(化名)一共完成八次核酸检测。她所在的小区有约20栋居民楼,几乎所有的楼都有阳性确诊病例。

中国各省援助上海的物资主要靠社区的志愿者帮忙送菜入户。

上海一些小区已经被封控一个月。

“小区(目前)有200多例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每晚我都能看到小区门口有巴士拉走确诊者,大概一次十几个或者二十个。到现在还没有拉完,”奚溪很疲倦地说。

三月底,上海决定以黄浦江为界,将新旧城区依次管控,计划于4月1日和4月6日分别解封。但截至4月8日,足不出户的防疫要求依旧在执行。在此期间,看得见的全市规模的核酸检测已经进行2轮。

按照上海的社区防疫标准,如果所在楼栋有阳性确诊者,意味着整栋楼的居民都被列为密切接触者,只能下楼领物资,不能到小区活动。小区还要再进行核酸筛查,直至小区没有阳性病例为止。

政府似乎采取了强硬手段将一些市民送至“方舱医院”隔离。一位微博用户写道,自己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就诊时被强行送至了方舱医院。

虽然一直对封城采取谨慎态度,强调精准防控,但在这轮疫情中,上海还是回到了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的物理性封城模式。

奚溪说:“浦东现在不成文的规定是,只要小区出现阳性病例,小区就会一直被无休止地封控。现在每个小区不停做核酸,测出的阳性病例就被带去方舱医院或者隔离酒店隔离,小区居民再做核酸,直到没有阳性病例为止,才开始计算解封时间。”

另一位上海市民卢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求助,请大家出主意帮助需要照顾的外婆。“希望有个地方可以救助我的高龄外婆。”

长期病患在疫情的严格隔离措施下成为受伤的人。

奚溪说自己的小区已经被封控2周,有的小区被封控一个月。居委会已经无人接听电话。

在上海的另一个小区,因对“现在的形式感到力不从心”,一名居民区书记4月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辞职。

轻症隔离之争

上海的微信朋友圈曾流传一张被多次转发和分享的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倡议书截图,信中承诺:“如果任何邻居不幸核酸检测阳性,只要属于无症状或轻症,作为邻居,我会支持您签署承诺书后选择居家隔离。绝对不会嫌弃您,并愿意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帮助您解决正常生活所需。”

信中还呼吁,“期待国家层面防疫策略优化升级,不要再局限于用2020年的思路解决2022年的问题。”

这张截图并未署名,流传后遭到微信平台的删除。

奚溪说,上海有的小区确实尝试过,但都失败了:“政策就是阳性病例必须被拉走,你没有办法抗拒。”

她说:“上海市民都知道(目前的防疫政策)不合理。特别是把绝大多数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拉去隔离,这个政策毫无科学依据和意义。”

抢菜

严格封控之下生活物资的匮乏一直遭到上海居民抱怨。

奚溪说最痛苦的是抢菜。刚进入封控时,她还能通过像叮咚买菜,美团等常用的软件买到肉、菜、蛋。

全中国的支援物资陆续抵达上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运力出现了稀缺。

4月6日开始,叮咚买菜宣布不在奚溪居住的片区配送订单。“也没有解释原因。这对我是很大的坏消息。它是主要的生计来源。”

互联网买菜平台断供后,奚溪只能转向微信买菜群。在被封控期间,谁有生活物资渠道就会建立微信群。老板们看到订单,达到他愿意配送的数量,就会以团购的形式送到小区门口。

“我加了无数的买菜群,团购群,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接龙,很机械化的动作……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花那么长的时间在研究吃上,这事很荒诞。”

奚溪不得不每天在微信群里忙于抢菜。

奚溪不爱做饭,也不擅长做饭。疫情让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吃的问题上,这种被迫选择让她觉得很无奈。

奚溪说(通过)微信群中有些不太靠谱的团购买菜流产几率特别高。“买着买着老板就不见了。要么老板被测出阳性,要么隔离了,那个群就消失了。”

生活基本物资逐渐减少,奚溪说:“我的办法就是省着吃,每天数着吃。”

“2022年的上海够高级了吧?日子还能过成这样。难受。”她叹息到。

面对物资无法到达小区的现实,有上海市民开始以物易物自救。一位上海市民在微信分享经验说:“现在最便利的方式就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4月6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生活物资保供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跨省物流受到疫情影响不够通畅,终端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

4月7日的上海疫情发布会直播间,一位网友在直播间留言,要求参加发布会的领导:“稿子放下!请领导们现场演示下手机买菜!!!”

更多痛点

中国各地约3.8万名医护已抵达上海进行支援工作。

奚溪向BBC记者分享了一些推特上流传的视频,这些视频显示上海的一些小区居民冲出小区大门上街抗议。另外一段视频显示居民用扩音器喊:“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上班,我们要自由。”

BBC无法独立核实视频中的情况。

那些依旧被封控在家的居民,在互联网上对上海防疫人员扑杀一只柯基宠物狗的行为表示愤怒。饲养猫狗的主人互相分享咨询和策略,防止宠物被扑杀。

愤怒还来自上海4月4日规定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才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官方表态一出,舆论批评政策制定者冷血,许多婴幼儿的母亲开始在搜索引擎上问怎样才可以快速感染新冠病毒?面对无法平息的愤怒,上海4月6日表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监护人可以自愿申请陪护。

被封控的网友每天都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发声,希望公众和媒体看到真实的上海,但官方平台不开放评论或者删除评论。而在平行时空的另一端,公众透过官方平台看到的是3.8万医护支援上海,全国各省援助物资陆续送达。而自媒体上居民呼吁要物资,批评防疫政策的文章则被删除。

奚溪说,现在上海人民隔离在自己家里,没个准信。“这种没有盼头的情况是最绝望的。”

严格“清零”政策导致的意外还在她居住的这座中国最大城市里继续发生。从上海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已知的病逝案例包括:哮喘发作被自家医院因疫情防控为由拒诊而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离世的护士;120急救车拒绝借出除颤仪给另一位情况危及的病人而导致耽误救治时机而去世的病人;清华大学校友群里,大家在纷纷怀念一位护理人员被隔离导致无人帮助清痰而去世的校友……

▲美国之音(VOA)4月8日报道:上海疫情严控措施市民怨声载道,当局迫于民意压力稍稍放松限制

上海静安区一家面条店被封。(2022年4月4日)

华盛顿 —中国商业和金融之都上海正在经历新冠疫情两年多前爆发以来最为严重的疫情反弹与飙升,让这个拥有2600万人口的大都市立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上海对浦东、浦西两区先后实施为期四天的“分区封控”,同时在封控区内进行全员多轮核酸检测,要求“人不流动、足不出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封闭小区的大门从外面上锁,而主副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一律送往固定的交接地点。现在分区封控的原定时间早已期满,但是由于疫情持续飙升,目前仍看不到解封的迹象。

上海的公共交通已经全部停驶,市内的道路也全部封锁。平常人山人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以及车水马龙的外滩,现在已经空空如也,不见人,也不见车。一个平常熙熙攘攘的超大国际都市,就像按下暂停键,一下子完全停顿而又寂静下来。

严格的封控措施不仅扰乱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发生被要求足不出户的市民在家连吃喝都难以保证的窘态。儿童一旦确诊就必须与父母分开单独送往儿童隔离点隔离,引发家长们的抗议和请愿;被送入隔离或医疗点的确诊病患抱怨居住和生活条件太差;而被要求足不出户的居民更是抱怨封控措施过于极端、没有道理、甚至不人道。

中国的互联网和社媒上近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影像和留言,很多上海市民不仅抱怨封控措施,而且直接挑战和抱怨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仍在坚持的对病毒“动态清零”的政策。一些上海市民质疑,既然新冠变异株感染者的症状已经轻于流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不计成本、劳命伤财地封城呢?为什么不能参考一些中国医学专家的意见,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呢?

纽约时报在报道上海疫情时指出,上海的疫情危机已经超越一项公共卫生挑战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对中国当局“零容忍”防疫政策的政治考验。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中产阶级极为活跃、海归人士最多、市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中国城市。虽然在上海和在其他中国城市一样,政治异议非常危险,很多受到封控措施冲击的上海人还是想方设法让政府听到他们的抱怨并作出回应。

“我就是太气愤、太悲哀了,”纽约时报引述上海一位28岁吴姓女士的话说。这位吴女士因为在社媒上抨击了上海市领导,就被两位警察登门拜访。她还将她与警察之间的尖锐对话录了下来。吴女士当面询问警察,他们为什么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非要来骚扰她。她后来还将她与警察对峙的照片上传到社媒上。

“我心想,我什么也不管了,我就是要去上传,”吴女士说。目前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任职的吴女士表示,在上海封控前,她其实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

“我以前生活得很舒适,这一切没有发生前,大家都很客气,也非常守规矩。现在一切都变了,”吴女士说。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不久前前往上海做疫情调研,要求上海全力以赴扑灭疫情。中国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由于中国8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中截至3月底只有刚过一半的人完全接种疫苗,中国完全没有为与病毒共存做好准备。况且即将在今年秋天中共20大上打破常规谋取第三任期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一直将中国疫情得到控制视为他所推崇的治理模式的优势。

上海市政府星期四发布通报,上海机场集团下属虹桥公司消防急救保障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水飞因在疫情防控中消极推诿,缺乏担当,导致转运进程迟滞,造成不良影响,被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管理不严、处置不力,被免去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

不过面对沸腾的民怨,上海市政当局似乎也开始对一些不得民心的封控措施作出调整和放松。

上海市政府星期三宣布,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新冠感染者的监护人可以申请陪同他们一起隔离。而在星期一,市政府已经宣布,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已确诊,他们可以一起接受隔离,而不是必须分开隔离。不过申请陪伴确诊儿童隔离的监护人必须签署一份了解其中风险而且保证遵守相关防护规定的文件。

针对社媒上有关儿童隔离点医护和照料人员不足的抱怨和视频,上海市政当局也承诺部署更多的特殊医护人员接纳和照顾进入隔离点的确诊儿童。

由于市民抱怨不少快递员被困家中无法出门工作,使得送菜和运送生活物资环节出现脱节,上海市政府星期四也宣布放宽部分限制,准许居住在非涉疫社区的快递员等保供人员在严格筛检的前提下,进出封控区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市民提供服务。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星期三零时至24时,中国大陆全境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和本土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合计22995例,其中上海占19982例。

▲美国之音(VOA)4月8日报道:上海坚持严格清零 封城拖延恐重创全球供应链

已改建为临时医院的上海展览中心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改建为方舱医院以隔离新冠病人。(2022年4月1日)

台北 —上海疫情严重,原订4月5日凌晨3点解除的封控措施继续延长。专家认为,持续严格“清零”将降低消费,连带影响全球供应链,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也难达到年增目标。

多种行业停摆影响消费

曾经的中国防疫成功典范上海,目前疫情快速上升,进入封城状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日赴上海,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孙春兰到上海宣布坚持清零政策后,4月4日全市进行了新一轮核酸采样,继续实施封控管理严格落实“足不出户”。

此前,在3月26日上午召开的防疫记者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曾表示,“上海不能封城”,原因是避免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但上海在3月27日,以黄浦江为界,浦东和浦西分区轮流封锁。然而,历经整整一周“鸳鸯锅式”的封城后,上海疫情仍未见改善,反而再创新高。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通报,4月7日,上海再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4例、无症状感染者2万398例。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严格封城对于上海城市本身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就业市场的冲击。

他说:“其实一旦封城,首先影响的就是城市的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就是依赖人员往来。封城不能上街购物、不能上学,也影响补教行业、餐饮、观光、电影休闲娱乐、教育业等几乎都是停摆的,媒体也无法到现场采访。服务业是创造包括上海在内几个大城市就业机会的主力,这些从业人员都是城市消费与经济运作的主流,清零政策会直接冲击到未来的消费能力。”

刘孟俊指出,在制造业、科技业方面,若将从业员工隔离在工业区或产业园区里,禁止其对外移动,确实能保持产业的运作能力,但在服务业方面显然并不是可行方案。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认为,这一波病毒的性质不同,严格封城的清零政策恐怕会拖延很久,将会重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许多产业。

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一次的‘清零’措施恐怕不会像前几次实行‘清零’大约半个月到至多20日就完全控制,因为这一波病毒之变异性太强,而且在此之前也没有做完善的预防。上海又是那么大的城市,要做到完全的‘清零’是很大的挑战。我认为很有可能是‘清零’失败,被迫不停地延续封城,最后被迫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而如此拖延到最后对于上海的经济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对于服务业、运输业、对于整体生产的冲击都非常大。”

连锁效应冲击全球供应链

据美国之音引述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的分析,上海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占中国的4%,过去一年只有上海的财政收支是正数,而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都是赤字,上海具备帮助或者扶持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作用,一旦封城将重创中国经济,也会造成供应链断裂。

上海是中国经济、财政、航空、港口物流中心,也是全球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为了不让封城严重影响经济命脉,上海的机场、铁路、国际货运和股票交易所仍维持开放。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照常全天候营运,晶圆代工厂中心国际运作亦不受影响。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表示,上海不只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与高科技重镇,因此,中国当局还是希望在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的同时,也尽量保持其经济正常运转,所以此前上海坚持不采用大规模的封锁措施。他说,最近采取浦东、浦西两区轮流封城的模式,依然是试图保持其金融行业之正常运作,但恐怕与金融行业配套的其他行业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后还是会冲击到金融业。

他说:“例如股票市场的交易等不需要依赖人工,可利用ICT(信息通信科技)进行的行业,目前还没看到受到很大影响的迹象。不过我认为无法支持太久,因为从业员工需要上下班,按照之前的模式让员工在公司里吃睡生活等控制方式,现实上无法维持太久,对金融行业还是会有负影响。上海是排行第四的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上海想要超越排名第三的香港,那这种严格的清零政策势必无法维持太久。”

刘孟俊指出,以成立10年之内市值达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为例,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其城市独角兽企业前三名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都具有金融中心的背景。此前由于香港疫情爆发,连动性高的深圳进入封城即重度影响供应链。由深圳的例子可预估上海封城状况若持续下去,大概会吃不消。

中国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于3月24日发表,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评价和排名,前十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上海(4)、洛杉矶、新加坡、旧金山、北京、东京和深圳。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表示,如果单纯如同之前的封城状态,短期间将生产、销售、服务等延后,在封城结束后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一减一增之下似乎对于全国的经济影响不会太大。但这次“清零”大概不会这么顺利,而且不只是冲击中国的经济,也将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他说:“这会是一个连锁效应。如果无法快速达到‘清零’效果而继续拖延封城,将会造成全球供应链的混乱,连累到美国与欧洲的经济曾长。现在美国与欧洲已经控制住疫情正要全力复苏经济之际,却将受到中国硬是要达成‘清零’而使得全球供应链大乱。如果欧美因此经济增长趋缓,将回头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

刺激经济政策难及时收效

在上海实施封控筛查之前,许多投行就已经预测在奥密克戎疫情和俄乌战争冲击之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并不乐观。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恐难达到年增5.5%的目标。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表示,年增5.5%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指出,华尔街银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S)将中国全年GDP预估值由5.1%下调至4.6%,而且,第二季度经济前景面临风险。为此,他认为,中国应该会有对应措施。

他说:“中国政府一定会再采取一些刺激经济的措施,例如包括金融在内更宽松的政策,或甚至学习美国直接发钱。如果这些措施的效果还不够,那就会继续宽松政策,比如在降准之外真的会降低利率,如果持续不景气降幅就会愈来愈大;如果消费市场持续不理想,将会出台更强的刺激消费措施。所以可以预估这些刺激经济的措施迟早可以看到效果。”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也认为,面临上海清零政策所造成的代价,中国政府势必将出台更能刺激经济的措施,但是效果恐怕有限。

他指出,沿海城市几乎都因为疫情爆发而曾经封城,如今上海这样的金融与科技大城又实施严格清零,预估到了5月也不太可能完全解决疫情问题。目前看来只能指望第三季能有大型经济刺激措施,也就是二十大举行的时候。但那时正逢病毒最活跃的秋冬时期,很可能面临是否再度清零的难题。若举行二十大的时候全程实施清零政策,就很难突显中国所谓的‘制度优越性’,所以必须在第二季中期就开始刺激经济。

他说:“刺激经济的措施主要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外部环节多变,俄乌战争不知何时结束,美国依然持续经济制裁,外部风险不小时只能靠内需。刺激内循环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是消费,但在疫情与封城措施造成就业不稳定,家庭消费很难有大幅增长。此外还能依靠产业投资以及政府的财政刺激。民间产业的投资必须靠大量的补贴,但服务业就不太乐观,大概只能靠制造业、基础建设的投资。”

刘孟俊指出,为了在第三季度达到相当规模,货币更加宽松可能是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不过要达到年增5.5%的目标实在不容易,上海若要持续清零政策,或是其他重点大城也实施清零政策,习近平将面临经济下行和严格防疫政策这个无解的难题。

▲美国之音(VOA)4月8日报道:上海巨富居然求购面包牛奶,卡车司机短缺加剧封城困境

中国的疫情防控日趋严厉,这不仅让被禁足在家的居民因缺乏日用必需品和食物而烦恼不已,它还引起了另外一个更为严重问题——货运司机严重短缺。这直接造成货物积压、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官方周五(4月8日)发出的疫情通报称,在过去的一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576例,其中1540例都集中在上海。而无症状病例为22648例子,上海占了其中20398.

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把无症状病例列入新增确诊病例,只有中国把无症状病例单列出来。如果把这两类加在一起,中国新增病例的数目为24224例。数字显示,中国此轮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为控制疫情,中国当局继续采取清零政策,对疫情严重地区实施区域控制或者全域封城。中国经济重镇上海市的2600万居民因封城被困在家。他们遭遇的一个生活困难就是生活必需品的严重缺乏。许多居民抱怨说,他们买不到蔬菜和食品。

据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周四的一篇报道,缺少基本食品的不光是普通民众,即便是富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被困在上海的著名风险投资家风投公司“今日资本集团”创始人徐新近日也通过社区微信群寻求帮助,希望有人能够帮她买到面包和牛奶。徐新在中国有“投资女王”之称,中国媒体说,她的身价高达260亿元人民币。

上海,中国这个最庞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陷入停摆状态所造成的困扰远不限于上海的市民。世界更担心的是中国和全球供应链正在因为中国严厉的封kong措施而陷入更大范围的混乱。

纽约时报周五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而要求卡车司机每天都要做病毒测试,否则就不能从事跨地区的运输工作,而那些在感染高风险地区的司机则被强制隔离,这些做法造成卡车司机的严重短缺,工厂所需要的零部件无法送达,货物也无法及时从工厂运往港口码头。

报道说,卡车司机短缺的问题不仅上海有,附近城市也有,包括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的电子产品生产中心昆山市。昆山的许多电子原部件制造商都关门歇业了。

纽约时报引用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科斯的全球快递运输公司DHL下属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公司Everstream首席执行官朱莉·格德曼(Julie Gerdeman)的话说,“苹果和特斯拉使用的主要电子产品供应商都在那里设有工厂”。

在封城期间,中国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办法降低损失。它们安排员工在公司吃住,他们在地板上铺个垫子睡觉,不少人就这样生活了好几个星期。企业把货物储存在附近的仓库里,等待公路解封,卡车运输恢复正常。

但疫情的恶化导致上海、长春、沈阳等城市的封城一延再延。许多工厂无法进货,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已经用完,生产陷入停顿。它们只能够让工人们回家等待通知。

纽约时报说,西方国家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因应中国供应链发生的问题做了调整,它们放弃了船运,改用空运。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空运价格从去年以来上涨了一倍多。俄乌战争的爆发迫使许多航空公司改变航班线路避开战争区域,这样不可避免地延长了飞行距离,减少了航班次数和每个航班的运载数量。

▲德国之声(DW)4月8日援引德语媒体:习近平的平行世界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经两年有余。世界各国陆续放松防疫措施之际,中国的疫情管控却变得越来越严苛。种种迹象显示,对中国领导层来说,突显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超越了防控病毒传播本身。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本周发现了五个新冠病例,据说病毒的源头竟然是来自韩国的进口服装。于是当局下令,接触过这批韩国服装的人士,必须每周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这一切听起来本来荒唐可笑,但偏偏很多人对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