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转自《纵览中国》 作者:堂前燕
對普通人來說,窮是不是問題?這取決於兩點:有多窮,以及窮多久。
社會裏每個人能力有別,總不能搞成共產社會,所以貧富不均是沒有問題的,貧富懸殊才是問題。而貧富之所以懸殊,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窮人太窮。
當社會的低下階層窮到一個地步是手停口停、是餐搵餐食餐餐清的時候,窮對他們來說就不只是一種財政狀態或者銀行戶口和銀包裏的數字那麼簡單,而是一種焦慮。因為窮,他們在失去收入或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財政危機時,他們沒有太多自我保障的能力,那意味瞓街和三餐不繼,留意這不是修辭技巧,這是對事實的描述。而最可怕的是,一旦陷入這種境地,一個人就會失去成為這個社會一員的資格,這裏說的大概就是窮人和乞丐之間的分別: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窮人還有着作為社會成員的資格──從住址、電話到社交圈子和連繫,而乞丐沒有。
當一個社會的低下階層中,有不少窮人與乞丐只有一步之遙,那種隨時失格的焦慮嚴重扭曲他們的價值觀,在他們看來,生活不是生活,而是生存。生活是有精神追求的,而生存是動物本能,是一種僅僅對溫飽的渴望。沒有人會對子女說:你們長大後的生活就是返工放工搵錢供樓,對新一代來說,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令他們期望的是生活,而當他們發現他們僅僅能夠生存時,落差帶來的失望成了他們痛苦的來源。 檢討應否承襲政商合作貧富懸殊和階級流動僵化在香港並不是甚麼新鮮事,用不着堅尼系數的報告出籠大家才知道。事實上從回歸前到現在,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一路惡化,殖民地政府也就算了,但港人治港的香港政府20年來卻也只是小修小補以短期紓緩措施來推搪敷衍,不願意去檢視是否制度上出現了問題導致這種局面。 |
—— 原载: 香港《蘋果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