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5年11月12日博讯2005年7月13日)
1999年中国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之所以统计就业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给出的解释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公布就业率就是对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督促。就业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所高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增设学位授予、国家经费拨款等多方面。
教育部将就业率摆在“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的位置上。于是用造假的方式“提高”就业率成为了重要的“手段”,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执行教育部政策时似乎有了一个潜在的规则,只要互相不道破,就相安无事。
莫名其妙被“托管” (博讯 boxun.com)
据人民网报道,杨萍是今年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的一名毕业生,从她的就业协议上看,她被用人单位录用了,户档放在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托管,但实际上她仍然没有工作单位。她苦笑着说,自己成为了学校提高就业率的“牺牲品”。
6月6日,学校通知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书上填好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然后送到学校招生就业处。过了几天学校将学生保存的那份黄色协议书发下来了,上面只填写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而没有用人单位信息,但协议上面的甲乙丙三方(如图)的签章处却分别盖好了用人单位、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和湖北中医学院的公章。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份信息不全的协议书,但实际上这是伪造出来的。”杨萍说道。6月28日,学校通知毕业生将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交到省人才中心。
从杨萍还有几位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协议书上看,毕业生形式上被用人单位接收了,但实际上仍然是“漂”着的。从湖北中医学院的就业信息网上查到,到湖北省人才进行托管的名单有381人,这381人中到底有多少人是这样被托管的,不得而知。但杨萍可以肯定,在她认识的同学当中,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托管的。
毕业生的户档都被存放在省人才中心,学校据此将这些毕业生纳入就业率的统计。
“莫须有”的用人单位
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在由毕业生保存的那份就业协议上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用人单位分别是:武汉德康保健制品有限公司、湖北泰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迪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冶金连锁集团有限公司等等。
登陆武汉市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站,在查询栏中将上面的单位依次输入,结果显示这些单位不存在。去武汉市工商局现场查询,查询结果仍然显示公司名称不存在。工作人员讲,凡是在武汉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公司单位,应该能查询到登记注册的相关情况。
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中用人单位的资质认定,应该由高校和省毕办联合审查。对就业协议中用人单位的资质审核,学校是第一把关人。既然如此,现实中用人单位的质资审查为何成了管理真空?
既然这些单位不存在,那么公章从何而来呢?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客户服务部彭主任称人才中心这样做其初衷完全是为了服务学生,方便学生考虑,而对协议书上“莫须有”用人单位的解释,彭主任称“毕竟有许多用人单位是真的”。
“双赢”的利益纽带
尽管湖北省中医学院毕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毕业生到省人才中心托管是自愿的,学校此举与就业率无关;尽管湖北省人才中心也表示,人才中心的做法动机纯属是为学生考虑,将户口和档案放在人才中心进行托管是避免学生的户档被打回原籍。但在调查中发现,湖北中医学院与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联合“造假”有其利益纽带。
据了解,省人才托管一名学生的档案费为120元/年,如果需要落户的话,还需要交纳一次性落户费500元。对于高校来说,那些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以一些“莫须有”的单位进入省人才交流中心被托管后,各高校也据此将其纳入就业率的统计。
毕业生选择到省人才托管并非自愿。因为湖北省中医学院出台强制性规定,要求既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又不愿将户档进行托管的毕业生,其户口档案一律不准留在学校,否则将毕业生的户档打回原籍。
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上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在省人才中心托管,这样的做法在湖北省高校很普遍。
湖北省人才中心客服部一位知情人士承认,类似湖北中医学院的做法,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等一些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湖北省教育厅的一份统计中获悉,截至2004年12月31日,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84%。 _(博讯记者:张君)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