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1月14日(博讯2004年4月12日)
朱逊/北京的这个季节,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单位的季节。在他们中悄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就业机会不等式:男硕士>男学士>女硕士>女学士。一些女大学生对这个不等式颇为认同,认为它把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无奈表现地简洁而透彻。
“你的个人条件很好,但对不起,我们更希望招聘一个男生。”这样礼貌的拒绝,并没有让林琳感到吃惊,甚至有些习以为常。她平静地说:“女人找工作现在就是难,学历太低不行,学历高了年龄大了也不行,不够漂亮就会影响公司形象,没结婚没生孩子的又说以后会影响工作。我都被拒惯了。” (博讯 boxun.com)
据统计,中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但厦门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比男毕业生低9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也显示,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毕业生,只有3家表示愿招女大学毕业生。
中国大学连续5年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12万人,比上年增加67万,增幅46%;今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比上年又增加68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今年毕业生待业
料达到69万人
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约50万人待业。官方预测说,2004年的毕业生待业人数将达到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往往无法和男生平等竞争。在许多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或“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至于那些专门招聘女生的工作岗位,往往有“身高165厘米以上,面容清秀、口齿伶俐”等要求。众多女大学生只能在夹缝中寻找就业机会。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潘小姐说:“本来以为读了研究生,会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可毕业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年龄优势,没法和本科的小妹妹竞争,论学历的话,机会又总被男研究生抢走。”
虽然中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就业歧视,但现实社会中对女生的就业偏见确实存在。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句俗语:宁招武大郎,不招穆桂英。一位国企招生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女生和男生相比,身体不够强壮,工作的魄力和果断方面更逊一筹。”
一家北京建筑设计所的孙姓经理讲得更直接:“女生的工作比较受到爱情和家庭的影响,结婚生子后为了照顾家庭,女人的工作干劲和激情都会减低。而且,休孕产假对公司是一种成本负担。”
为了争夺有限的就业机会,女大学生纷纷“包装”自己。许多女大学生第一次化妆,就是为了去招聘会或参加面试。还有些女大学生在简历中打“感情牌”,强调自己“父母早亡”“家庭贫困”。也有女生在简历中特别强调:本人能歌善舞、酒量大、善应酬,如专业不对口,也有兴趣从事贵公司的文秘、公关工作。
一些女大学生在找工作前,特地到影楼拍摄艺术照片,附在简历上,送给招聘单位。个别女生还花费上千元制作精美个人写真集,包括身着校服、超短裙、职业套装、晚礼装、泳装的照片,希望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