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共监控公民技术观察:变了味的中国网络监督

2015年09月16日 综合新闻 ⁄ 共 152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刘超转自博讯网

来源:ft中文网

你是否会对豪车肇事、某某单位公务人员肇事的标题更愿意打开看?是否会顺手在一张图片展示的冲击力强大的强弱对比“真相”后点赞?

在手机只是手机,不能上网拍照的年代,监督确实不易,但当监督变得轻易起来,味道也变得怪怪的。

“一群人围观,指责,还有人用手机拍,仅仅是因为我挡风玻璃上的车证。”这是一场几乎在各个城市都会发生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故现场,当事一方是我同事。

起因很简单,绿灯亮起准备东西向起步的轿车,被试图闯红灯南北向通行的自行车吓到,为避免撞到自行车,紧急刹车时车里的孩子磕到了脸。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自行车和轿车没有任何的接触。

处于护仔心切,她摇下车窗,对着自行车喊了一句,就不能遵守交通规则吗?这下惹了麻烦,对方回骂,有车就牛逼吗?不依不饶把自行车往轿车前一横,堵住了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

这还不算,中国人爱围观,不大点事儿,热心群众也会帮忙造势,为了争取围观的民意,自行车车主指着同事的前挡风的国营单位出入证大喊,看,某某单位的车,某某单位就拽······围观的人更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拿出手机拍。

自行车主主动报警。尽管,在110民警和122事故交警赶到现场前,自行车主趁乱走掉,交警也不认为这是一起事故,劝散了人群,但,同事紧张了若干天,生怕网上会出现她的车牌和车证,配上煽动性的语言。这事儿,还能挨个和网友解释吗?

无独有偶。一位相熟的基层官员诉苦,因夫妻感情不和,他在四年前离婚,一年前再婚。今年面临提拔公示时,有人举报他作风有问题。

这还不算,这位老兄感叹,不管我如何证明我的作风没有问题,在领导心中,这都像一个缺口,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不举报别人要举报你?

而一旦举报内容被放到了网上,更多人愿意相信坏的恶的是真的,很多人走过路过也要对素不相识毫无反抗的被曝光者踩上一脚,不管那是否与己有关,是否真实存在,即便是事后有了澄清的报道和文件,不会有事先扔石头的人去说一个抱歉。

这样的事儿,我们对别人义愤填膺,对自己十分宽容。

成都女司机事件的第一段视频出来后,我也是去骂了的网民之一。而第二段视频出来后,尽管已经倒戈,却压根忘了之前的骂言,更不会在新的事实后道歉。

发到网上去,是一把双刃剑。

正是有的问题解决不了,网络曝光后借助无形的力量倒逼真相,倒逼解决方案,提高了处理效率,越来越多的人相中了这点。

邯郸交警执法中查到一名酒驾的司机,司机母亲下跪求情,逼得交警不得不下跪。如果交警不下跪,可能会下岗。围观的老百姓照片一拍,网上一发,标题一配,老母亲跪求,执法者高高在上,部分真实的围观,网民肯定一边倒地骂交警。微博转发开,朋友圈也转发开,真相会变的不再重要。

我有个警察朋友,下班从不穿制服回家。他爸爸也是警察,退休多年。很多年前,骑着自行车戴着大檐帽,威风又帅气。老人很不理解儿子的行为,为什么不穿警服回家?因为他曾在回家路上和一起盗窃案擦肩,走在前面的他,并没有看到作案过程,但是被偷者从他身边跑过时,扯住他大骂,你眼看着小偷跑,为什么不追?于是,抓不住小偷的愤怒转移到了警察的身上,这名下班回家的无辜青年,接受了纪委和督查的双重调查,写了若干份情况说明后,再也不愿穿警服下班。

包括我们对豪车肇事的奇怪热扒心理,难道没有隐隐带着三分仇富?豪车就不能出车祸吗?

那些当初以监督之名试图重塑体制公平的中国网民,在围观各种对当事人隐私的人肉之际,还记得出发时想要寻找的目的吗?

确实,存在极个别的事件,破坏了游戏规则,而少数通过网络监督的迂回途径可以达到监督的正义目的也感染了一大波热血青年,不用真刀真枪就可以对另一个人和事件狂喷的虚拟世界里,甲乙方的位置是随时互换的,你保证下一个“被”如何的不是自己吗?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