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系狱政治犯观察:评论:浦志强入狱满周年 沧海横流心结如故

2015年05月13日 综合新闻 ⁄ 共 170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张树林转自博讯网

至5月6日,律师浦志强入狱刚好一周年。去年,他因为参加纪念天安门广场的民主运动25周年聚会而被捕。一年来,中国大陆的民主人士通过社交媒体要求政府释放浦志强的呼声不断,最近,美国国务院两次发出声明,要求中国政府释放浦志强。

在浦志强入狱的这一年中,先后因此案入狱的代理律师如夏霖、屈振红等人,没有得到很高的舆论曝光。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对此案及其当事人给予了冷冻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去政治化”抗辩手法的连续使用。直到今天,这个情况没有太大变化。

现在回头看浦志强案,有些东西是可以明确一些结论的。在浦志强入狱初期,关于辩论策略的问题,不仅在他的朋友圈有所争吵,也溢出到公共空间,一度引发同道之间的猜忌与不忿。现在看来,当初他的朋友圈力排众议择定的去政治化辩论,在结果上是失败的。

想当初,浦志强的北京朋友圈保持了相当高的警戒心理,对于律师斯伟江的介入给予了相当不体面的拒绝,甚至是斥责。在对斯伟江上所采取的防卫拦截,令人匪夷所思。其理由无外乎是,斯伟江的辩护策略是政治性的,一旦采用,会拖累蒲案不可收拾。

浦志强案最终选择了张思之作为主打、青年律师协同的主从律师阵型,当局在对待辩护律师上采取了分而击之的手法:对张思之采取了哄骗与欺瞒的怀柔措施,乃至于利用他释放信号纾解舆论压力;而对担负实际辩护任务的青年律师则给予逮捕,从而破坏辩护阵容。

如此操作的直接后果,是政治化的案件没有得到充足的舆论声势。政治化被当事人主动放弃,而又被当局主动强化——换言之,政治化成为一张牌,当局软硬兼施,既利用政治化来恐吓当事方,又消解了舆论压力,这让赞成去政治化操作的浦志强朋友圈非常被动。

到了一周年的时候,理应有人对当初去政治化的选择错误感到愧疚的。从警方的侦查质量看,浦志强不存在什么把柄,这恰恰是将辩护政治化的前提和基础,遗憾的是,浦志强周边人等一错再错。当然,一周年的时候,责备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沧海横流心结如故。

从当局的角度看,下定决心办浦志强,当然是由意识形态推动的,具体来说就是“七不讲”中的死磕律师及其所依据的公民社会,而且浦志强办案还往往与记者通力合作,打掉浦志强,可以震慑一个公民社会的有力链条。现在看来,这个意图部分实现,部分有待实现。

浦志强入狱的时候,中国大陆的政治氛围相当紧张,意识形态化的宣讲充斥社交媒体的空间,而且在这一左的思想指导下,当局主动出击,按照“七不讲”的氛围进行定点围剿和清除。一年之后,意识形态随着政治斗争有所削弱,但是意识形态制造的恐惧感依旧强大。

在这一年里,中国大陆明确了“党天下”的政治主张,明确无误地贯彻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法治”当中,为这些词汇灌注了“党至上”的上限。浦志强案的寻衅滋事罪由不过依据二十几条微博,看起来相当荒唐,但其逻辑就是以党的利益为首要的“法治”,所以这种扭曲相当自然。浦志强案非常通俗地说明了中国法治的真相。

浦志强入狱的一年,中共的政治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政法“大老虎”周永康及其派系的落败,使得政法系在依照维稳机制保持惯性之外,显露出重新建设指导思想的趋势。“刀把子”等用来被指代政法力量,这也证明在执行法治的目的上,有了重新的目标。浦志强案到了今天,之所以强行要做下去,办成铁案,也是这一新目标的注解。

中国人尤其是大陆人,特别擅长通过政治背景来解读个案走向。浦志强坐监的一年来,大陆权斗激烈,不足为外人道,权贵集团重新划定势力范围,意识形态成为权斗的指标之一。在巨大的动荡前,浦志强案并未有转机,说明无论政治风向如何,权贵集团依旧共享一种不稳定的价值观。

问题只在于,浦志强案从一开始就主动摈弃了“死磕”的选项,从而使得它只能在政治风向中随波逐流,这让存有搭救想法的人痛心疾首。自然,浦志强案也见证了北京朋友圈与政治圈一些秘不示人的内幕,及其如何在这一公案上保持幕后交易的连贯。

无论浦志强案如何宣判,浦志强都会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名誉。但是在这个光环之下,人们可以思索的东西还有很多。一个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政治中保持气节?一群政治人如何在公义与朋友圈获得平衡?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浦案消散,只会在越来越多的信息中变得清晰。

来源:泡泡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