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有钱的学生家长一次性给老师上百万元也不足为奇

2014年06月10日 综合新闻 ⁄ 共 116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新浪

 

“说白了,这个过程有点像传统的‘戏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女儿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读古筝专业的学生家长大麦(化名)说,除了生活条件更好、老师不打人,学生的学习过程跟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情形差不多。

因为孩子太小,父母一方常常还要放下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经济成本非同一般。

“走啊走,感觉孩子的人生就是一直在往小胡同里钻,选择太少了。考不上艺术类院校,往往一辈子就废了。”同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古筝专业学生家长的大米(化名)说,自己和孩子都是靠梦想支撑,但这一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艺术类院校每个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很少,今年古筝专业只招6人,而参加考试的学生有三四十人。正是这种激烈而又没有退路的竞争,给予了考试评委们极大的寻租空间,由此演化出一套承接寻租行为的“潜规则”—拜师—如果孩子想考某所院校,最好提前一两年拜该校该专业的教授为师。拜师之后,教授会给孩子额外补习,多是走走过场,家长则支付不菲的补习费用。

大麦说,也可以不补习,一次性交纳相当数量的拜师费即可。据他了解,有钱的学生家长,一次性给老师50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也不足为奇。

当年宋飞举报,是在为自己的学生鸣不平,许多人不理解:学生都还没考上你所在的大学,怎么就是你的学生?其实,这类奇怪的师生关系,往往正由“拜师”而来,他们是教授们的“社会学生”。

由于每个专业招生人数很少,各专业尤其冷门专业往往只有一两名老师。左继承所在的唢呐专业,全校就只有他一名老师。而在招考过程中,许多时候专业老师的打分比重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这意味着,哪个学生能进入大学,基本上就是专业老师说了算。

所以家长们心里明白,拜师费、补习费,其实就是孩子进入大学的“买路钱”。

异样考场

王竹(化名)是大麦、大米的孩子们的“师姐”,今年参加中国音乐学院的高考选拔。这个女孩,曾经在与成年人的共同竞赛中获得文华奖个人金奖,按规定,获得过国家级大奖的附中学生,只要中学期间文化课没有不合格的科目,就能被保送中国音乐学院。

有家长说,由于学院“重视大奖”,文化课是否全部合格,在以往并不考究,只要得过国家级大奖,都能保送。过去6年,王竹曾有一门课的一次考试未及格。他们感觉到的不公正从这一点上开始—针对唯一具有保送资格的王竹,学院突然把文化课的要求拿了出来,取消其保送资格。当然,这种动机猜测无法得到有力的证据,而且学校也并不违规。

那就参加考试。然而麻烦接踵而来,初试之时,别的考生都完整弹奏,只有王竹一上去就被评委指定从曲子中间开始演奏。“一会儿又打断,说你弹慢板,一会儿再打断,让弹快板,正要进入高潮,就被叫停。”大麦说。

大麦、大米陪着孩子学琴十几年,对于音乐粗有所知。“弹奏是需要酝酿感情的,把曲子打得零零散散,怎么可能弹得好?比如我现在给你一首歌曲,让你从中间某个字开始唱,你唱得好吗?”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