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转自新浪
“左老师可能是有个人诉求。”田老师介绍,去年六七月份,左继承推荐过自己的学生应聘唢呐专业教师,但“不够优秀”,没留下来,这个学生还是他很亲的亲戚。“左老师2016年就要退休,是不是着急要安排他的学生才会这么闹?”
如果说左继承有私心,那么与此并不相关的李光陆为何也联名举报,而且态度激烈呢?
田老师称,李光陆“就是爱热闹”,“他每年都有一些事儿出来”。2002年,李光陆曾因现场质疑招考违规而被解聘,后又复职。
李光陆对这一说法很生气。“左老师的学生,你都没有给他机会考试,怎么知道他不优秀?”
田老师认为,留校学生,获奖很重要,学校招考向来特别重视获得国家级大奖的荣誉。而张姓考生,是金钟奖和文华奖的双料金奖得主。正因如此,田老师认为,两个国家级金奖获得者在左、李看来竟然不合格,这才是不公平。
“拿获奖说事,他们也是左右逢源,见人下菜碟。”李光陆反驳说,领导想要的人获了奖,那么奖项就很重要,不想要的人获奖,那奖项就不重要。他说,某院领导的女婿,前几年成功应聘管弦乐专业教师岗位,并没拿过什么奖,那时就不提奖项的事了;前几年二胡专业招录一名柴姓学生留校,这名学生也没得过什么大奖。
“况且唢呐类的金钟奖到现在只办过一届,也就是说只有张姓考生拿过奖,制定出这样的招考标准,等于把其他人全部排除了,这不是按人设岗吗?”李光陆说。
得奖不意味着适合当教师,左、李二人认为,教师当然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至少不能连常识都不懂。
师承关系
中国音乐学院一直是一所“多事之校”。田老师说,学生只有不到2000人,教师300多人,但“老挺有热闹”,“人家上万人的学校也没那么多热闹”。
她认为,这与艺术家集中、各有其独特性格而且大都为人直率敢言有关。她同时提到,学音乐的学生的成长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师生之间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因此在招考过程中难免会夹杂个人感情。
此语说来随意,但其实正道中了中国音乐学院不断轮回着的举报行为的根源。
宋飞2004年的举报,是因为自己的3名优秀学生被“打黑分”未被录取;而按照田老师的表述,左继承此次举报,也是因为自己的学生此前未被招录;3月份,12名家长联名抗议中国音乐学院招考不公,同样有着强烈的“师承关系”背景。
随着调查的推进,《南风窗》记者触碰到的是艺术生招考中不为人知的关系生态和制度生态。在这一生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老有热闹”就不足为奇。
民乐,是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学习传统乐器的学生,往往从三四岁就开始艰苦练习。而从初中开始,他们就要努力进入一所音乐中专学校,跟着老师苦练6年,为高考进入一所知名的艺术院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