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农民悲苦观察:浅谈中国“农民工”

2012年10月05日 综合新闻 ⁄ 共 259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郑秀梅转自暑假闻思录

自古以来被压迫的群体——农民
兴,农民苦;亡,农民苦。历朝历代的更替,没有改善农民最苦最累被压迫的地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彷佛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是那么的微弱。六十年来,中国农民最苦最累的不平等地位并没有真正改善。城乡二元户籍制,让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代表贫穷落后愚昧没文化的阶级身份。而为了支持工业发展而采取的工农业剪刀差政策,更延续了农民被压迫的地位。兴,农民苦;亡,农民苦。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980年,改革开放令中华大地盛开工业之花。为了发展工业而承受着工农业剪刀差的悲苦农民,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再次牺牲自己,多少农民,抛家弃子,离家千里,远离故土来到千里之外的异乡打工。拿着微薄的收入,出卖自己最廉价的劳动力,建筑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繁荣。当时针指向21世纪,农民工的群体更加壮大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民工的行列。而当初的初代农民工,这一次连自己的孩子也牺牲在工业化的大潮中。那些自幼父母就离家千里,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子承父业,甚至初中还没毕业,就走上了农民工的道路。当城里的花朵儿正在教室里,操场间快乐的学习玩耍时,那些十五六岁的农村少年们,却夜以继日的在车间辛苦劳动,赚取那,微不足道的工资。他们,想要这样吗?
社会之殇——不能忽视的农村教育问题
社会是不公平的,人还没出生,就注定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的起跑线。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至关重要。然而,在广大农村,有一个高达六千万的群体,叫做“留守儿童”。当别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时,那些农民工的子女却只能像个孤儿一般,自幼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艰难成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总量已达六千万。事实上,由于部分留守儿童已长大成人,历史总量可能达七千万。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中。
农民工的子女还是农民工,这彷佛是一个残酷的魔咒。大部分农民工的子女,长大后还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子女,尤其是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先天就缺乏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才上学就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而农村落后无力的教育条件,更令农村的孩子们和城市同龄人处在一个更低的起跑线。他们还没上学,就注定要比城市同龄人低一等。他们的父母,干着最累最脏的活,而他们,也享受着最次最差的教育条件。一个无形的魔咒,笼罩在农民工头上……
教育部2005年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农村初中生不读高中。而事实上由于地区差异,在中西部地区这个数据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年过去,这个数据日益增大。高中都少人读,读大学的,更少。教育部近年数据显示: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甚至,现在社会上兴起了激论:农村娃上大学有何用?乃至有公知叫嚣:农村娃就不应该上大学!甚至高中都显得多余。“读书无用论”遭农村日盛一日。而这些言论背后,却是残酷而血腥的事实,除了少数天资优异的学生,农村学生继续读高中都是多余的。落后无力的农村义务教育,培育出来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在中考上没有竞争力,考不上好的高中。而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在这大学生泛滥的时代,读大学还有什么性价比呢?“读书无用论“背后,是城乡教育水平持续拉大的无奈。
笔者初中母校,是个典型的农村中学。近年来,初中升高中率持续下降,继续读高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乃至今年,升高率不足二成,而读到大学的又有多少呢?笔者母校还是附近几个农村中学状况最好的了,其他几个学校呢?状况可想而知。大量农村少年读完初中,或者没读完,便随着父母亲戚一同打工去了。他们奔赴城市的背影后面,是落后无力的农村教育。
转型的社会——未来的他们该怎么办?
1.时代潮流的弃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的调查,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5278万。其中80%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由于农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这80%的农民工,谈不上受到了适当的培育。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要进行产业升级。由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的物价将会越来越高,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高涨,廉价劳动力将不再廉价。当前,中国的物价已迅速上涨,显示出了这种难以违逆的历史趋势。当农民工劳动力价格上涨到企业无法承受的时候,曾经以劳动力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农民工,将何去何从?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可以选择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或者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其他国家。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呢?并且那时,农民工也将呈现老龄化困境。现在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二三十年后,他们也四五十岁了,还有容纳他们的产业么?
2.未来的路如何选择——可能的二三条道路
当今中国,低价时代一去不复返。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恐承受.不了中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或者在自动化生产的压力下被淘汰。届时,数量众多的农民工们将何去何从?现在,已有不少沿海企业承受不了沿海城市高昂的薪资水平而转移内陆,这或昭示了农民工未来就业的一种选择。
当前中国,政府号召大力开发第三产业。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待提高,而第三产业,又是一个可以容纳大量就业的产业。而其中的流通部门和生活服务部门,或可大量容纳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而失业的农民工们。
如果中国的人口和地势的分布,中国的地区发达程度和劳动力价格也呈现由西向东,由内陆到沿海的阶梯分布。当沿海企业承受不了当地高昂的劳动力价格,或可转移到内陆地区来。届时,农民或许不必离家千里,也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这需要政府对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中国铁路网更完善的构架,构建出畅行无阻,廉价高效的大陆物流网络。
结语——希望农民的明天会更好
历史的规律不可避免,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史,工业化道路莫不是建立在对本国国民,尤其是农民的残酷压榨上的。中国也不例外,只是要温和与隐秘的多。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内战一样,中国的“包产到户“”家庭承包“也起到了释放农业人口,为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作用。不管这是不是决策者当初的意愿,历史有其必然的走到了这一步。中国的农民工也顺应时代的潮流迈上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财富也越来越多。但愿中国政府和社会确确实实重视社会公平,重视农村发展状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真正缩短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不要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
全文毕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