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前,北京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场由大学生发起的抗议活动。这场运动最初是为了悼念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继而发展为对贪腐现象的愤怒声讨,并提出了新闻自由和政治改革的诉求。学生们的行动迅速获得了工人、机关干部及社会各阶层的响应,蔓延至全国,成为一场和平的民主示威。然而,当局却将其定性为“动乱”,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1989年5月20日,北京宣布戒严,紧张局势迅速升级。6月3日晚,枪声和坦克声撕裂了北京的夜空,全副武装的军队对和平示威者进行镇压。6月4日凌晨,天安门广场的“清场”行动彻底结束了这场抗议活动。在这场武力镇压中,包括儿童和老人等手无寸铁的平民遭到无情射杀。这一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也成为无数家庭无法愈合的伤痛。
根据官方发布的报告,暴乱导致“2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36名大学生。然而,受害者亲属组织“天安门母亲”多年来通过独立调查,认为实际死伤人数远高于官方数字。这些勇敢的家庭每年呼吁当局公开真相、追究责任,但他们的声音始终被无视。即便如此,他们从未停止追求正义。
三十五年来,时间似乎试图掩盖伤痕,但记忆始终鲜活。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这场运动的意义都未曾消退。它不仅是对自由和民主的呼唤,更是对人类尊严的守护。
今年,作为“六四”35周年的纪念者,我再次走上街头,加入了多个活动的纪念行列。在白宫外、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前、法拉盛的图书馆前,以及纽约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前,我亲眼见到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同胞和支持者,大家手举标语,点燃烛光,共同悼念那些在六四中失去生命的人们。
在白宫外,我们齐声呼喊,提醒世界关注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纽约中国总领馆外,我们坚持传递真相,面对无言的铁门表达不屈的意志;在法拉盛,我们见证了多代人的参与,从年轻一代到年长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公义的渴望。这些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尽管三十五年过去,记忆从未消散,真相也从未停止呼唤。
在1990年至2019年期间,香港每年6月4日晚都会举办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悼念烛光晚会。数以万计的市民聚集在维多利亚公园,以烛光点亮黑暗,以沉默悼念逝者。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当局无声的抗议。然而,随着香港“反修例运动”的爆发和2020年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这项活动被迫停止,相关组织“支联会”亦在高压下解散。
尽管如此,香港市民的坚持不会被遗忘,他们用三十年的时间向世界展现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公义的捍卫。
三十五年的时间让许多亲历者年迈,也让更多年轻人对那段历史感到陌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遗忘,而是提醒我们:没有人能剥夺对真相的追寻,没有人能泯灭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六四”的记忆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所有关心人类尊严和基本权利的人。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唯有铭记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无论是在“天安门母亲”的坚持中,还是在无数香港市民点燃的烛光中,“六四”承载着永恒的信念: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纪念“六四”并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展望未来。今年的活动让我更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正义,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成为改变的力量。
让我们记住逝者的名字,也记住那段时间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愿历史的记忆成为前行的动力,愿正义的呼唤穿越时空,传递到每一个心怀希望的人心中。
35年过去了,记忆不灭,追求不止。
中国民主党党员 文梓鸿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