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国企根本不向社会公布薪酬,他说降一半,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大陆官媒为了减少风险,在报道中央政府新闻时,往往字斟句酌地抄袭文件。比如——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会议提出,对国企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职务消费」中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
而香港媒体则必须深挖才有饭碗。所以,对于同样的内容,港媒是这样报道的:《国企高管将面临最多50%降薪》: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批准的一项改革计划,中国国有企业的高管或面临至多50%的降薪。
按照规律,港媒的报道80%会成为事实。假设此报道为真,国企高管最高降薪50%,大家觉得如何?
网上一片斥责之声,均认为降50%依然偏高。这是必然的。国企高管年薪从600万到300万,依然是严重偏高。
我的意见是,「降一半」毫无意义。比如商场一件价值20元的衣服,标价2000,降一半后依然为1000,完全是欺骗消费者。此外,多数国企根本不向社会公布薪酬,他说降一半,更没有意义。就好比商场一件衣服,任意标个高价,然后告诉消费者说已经降了一半。
如今,人人都知道国企,尤其是国企的高管,薪酬高得离谱。不合理高薪是如何来的?是国资委的功劳。 2004年,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形成央企高管高薪机制。地方国企赶紧效仿,高管们纷纷给自己发放天价薪酬。
如今,怎么解决?不降不行,降一半又毫无意义。有人提出,让市场决定高管薪酬。这意义貌似有理的说法更为荒唐——市场如何具体决定国企高管薪酬?将所有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那么,谁来做裁判? 13亿中国人投票,不可能;由政府官员拍板,那叫什么市场化?抑或组成的所谓的专家团队来打分?专家的公信力早已丧失殆尽。
中国国企,本来就是与市场对立的产物,现在却谈什么市场化薪酬,完全是胡扯。
一个可行的办法是,规定一个上限,比如年薪20万,任何国企高管的薪酬都不得超过此天花板。这样的硬性规定肯定管用,但中央政府不可能采纳。并且,确实也不合理——中石油的老总,即便是个傻子,也照样能让公司赚钱,所以,中石油老总年薪20万都太高;而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纺织企业,被一位能干的老总搞得盈利了,则年薪200万也太低。
现在假设中石油老总年薪为零,甚至要倒贴,那么,此岗位会无人去做吗?不会的。人们依然会打破头去竞争。原因是人所共知——薪酬不代表全部收入,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审计署2014年6月发布的11家国有企业2012年审计报告显示,大唐集团、华润集团等6家国企及所属企业,违规发放职工福利1.7亿元;中投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5月间,在已为员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为职工个人实名购买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并代缴个人所得税共计3689.73万元。即使在中央八项规定之下,一些行业、单位仍存有数额较大的灰色福利。
分析来分析去,国企高管的薪酬是个死结,无解。
为什么无解?因为,国企高管的薪酬,是国企体质造成的。想在维护原有体制的前提下,解决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是自寻烦恼。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国企体制时,就会发现,高管薪酬,只是个小问题。国企的弊病已经大到人们无法忍受。
国企问题,以及国企高管薪酬这个小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取缔国企。把国企股份平均分给全国公民,然后,让市场去配置资源。
只有极少数的领域,实在是所有民营企业都不愿去做,才可以设置国企去做。那时候,国企只占全社会企业总数量的万分之一不到,其高管年薪是2万,还是2000万,都无关紧要。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