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波转自NGO发展交流网
男工找工作遭遇“招普工(女)”
“女的排好队,男的都回去吧。”保安冷冰冰的呵斥道。从今年三月份找工作以来,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告之“男工已满”,或者直接被招工广告上注明的“招普工(女)”吓退。
对!你没有看错,这是一个男工受到了就业歧视。在工作不好找的工业区,被工厂冷落的男工们,只能艳羡地看着女工们顺利地进厂,而自己却被拒之门外,有些人甚至需要花上四五百元的中介费,才可能找到一份普工的工作。
不同于往年的“用工荒”,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正在遭遇经济下滑,招工大大减少,之前放低的招工标准又一点点在抬高。而首先受到波及的,不是女工而是男工。
制造业偏好女工,不存在就业歧视?NO!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女性应该更容易受到就业市场负面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首先被下岗的大多是女性,为什么制造业却偏好女工呢?是不是在底层就业领域,女性的就业歧视就不存在呢?
近年来,大众所关注的就业歧视大多是女大学生被歧视的现象,大家都在斥责这种对女性不公平的就业环境。但是人们往往难以看到就业市场存在大量的隐性歧视,大量女性被分配在低收入的职业岗位,尤其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
在逐利的就业市场,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心细手巧的,所以更适合做流水线上的细活;而且女性被认为是温柔顺从的,更易被管理,不会像男工那样抗争闹事;女性还被认为更加友好亲和的,更适合带有情感的服务行业。除此以外,因为传统性别文化更多期待男性养家糊口,女性不被期待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更能够忍受低工资。而且,很多企业甚至不用承担任何女性的生育成本,因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往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大多数女工面临生育时,便会自动离职回老家。
女工自然而然地成为追求廉价的资本所热衷的劳动力,这种隐性的就业歧视给大量的资本家制造了巨额的性别红利,当用工荒来临时,他们才会将招工大门向男工敞开一点,但是当用工紧缩时,他们立马会把门关上,只限女工变得越来越普遍。
打破女性显性与隐性的就业歧视
这种隐性的女工偏好,不仅局限了男工的就业,更把女工局限在低收入的就业岗位,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就业歧视。同时,还将固化女性的性别角色与职业选择,好管理、顺从、低成本、情感服务都将成为女工固定的标签。而且,这种集体的低收入,将进一步拉大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2011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仅为男性的67.3%和56.0%, 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的81.68%,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破解这种局面,不仅要加大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因为企业总有各种方法与法律打擦边球。有研究表明,导致这种性别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不是性别不平等,而是市场竞争。市场化改革之后,国家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用工权,而企业的逐利性让他们趋向于将底层女性变成廉价劳动力,又而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拒之门外。重点是怎么在倡导性别平等的同时,还要探索破解就业市场化的这个问题。
打破女性的显性与隐性就业歧视,绝不仅仅让男女有公平的竞争权,也不只是让女性能够进入高层就业领域,能与男性一样成为高层人才或者一把手,还要打破市场化逻辑造成的工资的逐底竞争,以及中国巨大的收入差距(有研究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排名第一的国家)。
制造业、服务业的所谓底层就业者,其劳动本来就不应该如此廉价,中国的女工本来也不应该成为资本谋求利润的工具,而应该团结起来,夺回原本就属于劳动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