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观朝转自rfi网;
八九六四三十五年,纪念活动在全球各地展开,坚持不懈地纪念是为了不忘却,也是为了对未来自由的希望。巴黎的系列活动从6月1日至4日展开。 1 日下午在巴黎 15 区政府图书馆放映了当年香港民主人士秘密营救被通缉的异见人士过程的纪录片《黄雀事件》,也放映了白纸运动被捕者夏巢川和白紙运动亲历者黄意诚专门为纪念六四专门录制的视频,内容真挚且深刻。当天晚上,在巴黎20区一个画廊举办了“从64到A4“的展览。
活动组办者(中国团结协会、中国人权和自由广场)称,今年纪念意义重大,八九民运被镇压三十五年后,中国人权和基本自由状况空前恶化,镇压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酷,“清零政策”引发的“白纸革命”,“反送中”运动后的《香港国安法》带来的自由全面丧失,都成为此次纪念活动中重要议题。在现场,除了六四亲历者和见证人,也有居法港人撑香港的代表,年轻的艺术家的发言都呈现出多面性,同时也不乏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亮点。
“中国人权”和“人道中国” 为“从64到A4”展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前来巴黎参加纪念活动和展览开幕式的八九学运领袖,人道中国@hchina89创办人,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认为,收集与六四有关的照片和资料是寻求真相的重要部分。
坚守 历史 真相
法广:六四35周年,您对大的感慨是什么?
周锋锁:35年来最大的感慨是,坚持这么久是不容易的,生活中有很多挑战,大部分的时间要致力于这项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情也非常艰难。当然有一点很不错,大部分的人没有低头,都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守理念,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封从德就做了一个六四档案这个网站。
法广:收集历史图片和物件,通过展览是不忘历史,追求真相的一部分?
周锋锁:“展览是纪念方式之一。一方面,这是很让我们受鼓舞的一件事情,经过35年,很多人去世了,这些文物也会流失。但是还是有非常多的人用各种方式,尽量把文物保留下来。所以我们收集到的每一个文物本身的价值非常重要,物件背后是很多人从那一刻保留下来的。比方说这次展出的这块毛巾是天安门广场上擦血迹用的,是受枪伤的人擦血后一直保留下来的。一块毛巾保留了35年,不敢跟人讲,但珍藏了下来,后来交给我们到处展览。
尽管中共通过各种审查和破坏让人们遗忘,但还是有很多人接触我们——其实我们接触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因为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六四纪念馆”。这些物件每一个背后都有很多这样的故事。35年之后,这些都是“文物”,代表了人们的坚守和希望,很多时候也代表着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在64纪念馆,有一件血衣是当时《解放军报》的记者江林的,那个时候军人中间其实有很多是反对戒严的,但是在江林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些故事。他跟我讲了他的故事,血衣是他的证物。通过他我们就知道更多军队里很广泛的反抗和不满,反对镇压的人其实非常多,这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对我来讲,这么多年收集这些文物,每年都会听到很多新的事情,也让我感觉非常受到激励。论是知识,还是人们在那个时候所显示的精神力量都非常珍贵,可以让真相越来越清晰。
当晚像坦克压人这些事情,其实我错过了十几分钟没有看到,我是在监狱出来之后见到双腿被坦克压断了的方政后才知道这个事情——亲历者本身并不知道全貌。对我而言,这么多年来每年都会知道很多新的细节,这些细节又都很统一地反映这种镇压是多么的残酷,多么不得人心!在镇压之中,人们的反抗和坚守又是何等可贵!
保留这些文物就是一种反抗和坚守,这么多年,有时候有一个文物就是母亲去世了传给女儿,带出来,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当然也还有很多传单,我现在收到了四个,传单上的内容也特别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比较系统的想法。一般传单都是比较正式的文件,看了以后还是很为当时的学生感到自豪:他们有理有据,写得非常好,很有思想。有些细节过一段时间可能已经记不清了,比如,有一个传单就说要去成立一个“团结学生会”——这个细节可能很多人忘记了,但传单上就是这样写着。“团结学生会”显然是收到了“团结工会”的影响,“团结工会”在波兰,89年迫使共产党进行选举对话,最后和平转移政权。如果(民主运动)成功的话,这是人们想要的结果,正好在六四屠杀那天,波兰举行了一个选举,“团结工会”取得很大的选举胜利,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所以这也显示那个时候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当时另外一种可能,我们希望在中国,共产党最好能够接受一个和平的改良,这些文物都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历史真相,所以很重要。”
“每个人微小的选择构成了完整的历史”
蒋不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他也是巴黎“自由广场”组织的代表,从他对纪念六四的意义,对现实和未来的看法或许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思考。
蒋不: 我曾问周锋锁和万润南怎么能够坚持三十多年,因为不要说信念,就是一个人过了35年也会变的,他们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万润南说,首先他们没有想到纪念会持续三十多年,也没想到需要那么多年,但是他讲到另外一点,他说一个人一辈子也做不了很多事情,能做成一件事就不错了。他认为人应该有持续性,有一个信念就持续下去。我觉得这也很好,其实有时候像教育一样,我们不能期待立竿见影,这个社会有所改变是慢慢潜移默化的。这个展览能影响几个人,这些人再跟他们身边的人讲。我们出生的土地虽然没有迎来民主化,但如果我们身边在法国的社群已经明白了怎么进行民主议事,民主讨论,这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每个人微小的选择构成了完整的历史。每个人都做一点,这个世界就会有所改。
之前互联网上一直说中国人是不会反抗的,我认为这是一种“迷思”。包括64和A4白纸运动,甚至更早的时候, 1959到1961年都有很多人站出来去抗争,所以说中国人不会喊反抗是一种“洗脑”,不仅是对中国人的洗脑,也是对外界的一种洗脑。其实很早推特上有一个非新闻的网站,在李老师之前就一直在报道全中国的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台湾也有一个叫“异言网” (chinadissent.net)的网站去记录这些事件,从中就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抗争很多,我觉得就不用做代际之分,我们都是被时代裹挟的人,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去追求相同的东西,大家都希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能获得相同的尊严,我觉得六四的人给我们很多精神上的启发。我们白纸运动这一代很多人的政治启蒙,其实都是从六四开始的,白纸只是一个更接近我们的事件,大家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对我们而言,在白纸运动之前在巴黎就组织了这样的活动,2021 年举办纪念六四和反对习近平连任的活动,但其实我真正在巴黎街头第一次亲眼看到五六百个中国人,为了同一个议题站出来是在2022年10月白纸运动时,在蓬皮杜博物馆前。我觉得白纸运动是一个人神共愤, 或者大家都认为必须改变的节点。但是现在也陷入了社会运动的低潮期,之前可能大家还有一个这样的议题,但现在没有议题,我们就要通过展览或放映,看似比较温和的形式,不用上街喊口号,绝对没有什么风险的形式去吸引更多的非同温层的观众,扩大同温层,稍微扩大影响力,想让一些不那么愿意参加游行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香港:身份 遗忘 历史
Kenneth 是居法港人撑香港(La comité pour la liberté de Hong-Kong)的代表,他介绍了六四35年后,港人对六四的态度变化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Kenneth:“我觉得对香港人来说,其实六四是重要的。我们之前也就”是否是传承“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支联会早期可能会从传承的一个角度去看六四,六四的时候我出生了,到了我们这一代,我有一点这样的感觉,但是比我更小的一些朋友,他们可能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延续所谓的 “传承”,因为这个传承好像是一种很虚幻的感觉,是幻想出来。究其原因,可能有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2014年(雨伞革命)时,有一些年轻人反 “六四”,认为六四不关他们的事。
但是2019 年之后有很多人就变得不太反六四了,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六四:如何通过六四事件看中国政府。中共压迫其他人,不单单是中国人,也包括维吾尔人和藏人——香港人不会觉得维吾尔人或西藏人是中国人—— 中共压迫这些人的手段,其实在六四事件中有很多体现了出来。我们重提六四,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要反思这个极权政府是如何压迫他的“主权 ”领土上的任何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能不是中国人,是香港中国人,或者中国香港人,很多不同的身份是中国政府给你的定义,但是定义以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种,在中国领土上是怎么被压迫的?我觉得六四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去反射这个历史教训。
第二个重点就是关于遗忘的问题。这个事件与香港人有没有关系?当然我个人是认为有关,但是很多香港人认为是无关的。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争论点, 在这个问题上争论是没有看清楚一点,那就是“遗忘”是中国政府一直是做的。这个遗忘不管是香港人,或者香港中国人或中国香港人都没有关系, 反正这个事情发生过,如果我们真的是爱这个民族,爱这个公民社会,做一个香港人,其实有这个义务在这块土地上去守护这个不要被遗忘的事情。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相?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支联会那一代有很多是爱国主义者,他们爱中华民族,其实慢慢到后来也不一定是爱国主义者,更多从人权的角度来看待,比如邹幸彤,我看她的访问就发现,她也不是不爱中华民族,而更多的是放在人的角度去看。有很多以前反六四,不反六四或者支持六四的香港人,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都发现大家更多是放在历史的意义上来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要,不可以遗忘, 我觉得在这个部分就变得很有意义,特别是对香港人,或者是香港的角色,就跟一个所谓在大陆里面的中国人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从某种感觉上有一定的区别,香港人强调的是对遗忘,是对公民责任等这些方面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