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儿转自:美国知音
面临着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和经济衰退,中国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青年女性选择支持“单身主义”。她们憧憬着没有丈夫和没有孩子的未来,这可能会带给中国政府不小的挑战。
今年28岁的女权主义者、自由撰稿人柴婉柔(音译,Chai Wanrou)认为婚姻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她在中国西北城市西安接受了路透社的访问,她说:“无论你是非常成功还是普普通通,女性在家庭中仍要做出最大的牺牲。”
柴婉柔说:“许多上一代结婚的人,尤其是女性,牺牲了自己和事业发展,而并没有得到她们被承诺的幸福生活。如今,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够困难了。”
去年,随着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新生儿数量创历史新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承诺要“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并增加托育服务。中国的一些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延长女性带薪“育产假”至两年。
虽然中国共产党将核心家庭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达到创纪录的2.39亿。结婚登记量在2022年达到历史低点后,由于疫情积压,去年结婚登记量略有反弹。中国共青团于2021年对约2900名未婚的城市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4%的女性不打算结婚。
在美国的中国女权主义行动家吕频说:“女权主义活动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允许的,拒绝结婚和生育可以被视为……对父权国家的一种非暴力抗命形式。”
不过,在中国,婚姻仍被视为成年的里程碑,成年人未婚的比例仍低,但长期单身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更加普遍。这催生了以单身女性为主组成的网络社区,她们寻求志同道合的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要是有三四十岁女性网红发布带有“不结婚不生孩子”标签的帖子,经常获得数千个赞或更多。
柴婉柔认为,如果政府将议程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发展上,例如提升女性教育水平并提供更多支持育儿的机构,那么也许人们会获得更多生育的信心。
她说:“如果存在(真正的)性别平等,那么这将释放许多女性真正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投入于劳动力市场并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它还可以扭转男性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她们不必生活在在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之下。”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社会学教授舒晓灵认为这样的选择与女性受教育程度有关。她说:“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变得更加坚定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寻找支持性生活伴侣时发现,对女性权利持相同观点的合适男性越来越少。”
她还说:“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过剩,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却不足。”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先前实施数十年的一胎化政策导致2022年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3230万人。
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终生单身的人数未来不会呈指数级增长,但晚婚和生育率下降可能会对中国的人口目标构成威胁。
女权主义者吕频说:“从长远来看,女性对结婚生子的热情只会不断下降。”她说:“我相信这是中国将面临的最重要的长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