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欢转自澎湃新闻
近日有群众向媒体反映称,多年来陕西宝鸡市多县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泛滥,一千多份假报告,涉及学校、体育馆18所,医院3所,居民住宅楼123栋,埋下严重安全隐患。央广记者调查发现,涉及假报告的很多建筑,安全隐患并未消除。
“万丈高楼平地起,工程质量大如天。”在建筑工程领域,如果建筑材料有问题,无异于埋下了“定时炸弹”。现实中,类似悲剧并不少见,“海恩法则”被反复验证,代价之大、教训之深,有目共睹。几年前,震动全国的西安地铁“问题电缆案”发生后,陕西省政府发文要求,“全面整顿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严厉惩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行为”。但从记者调查看,现状不容乐观。
此次“假报告”事件源于当地一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负责人张女士多年坚持不懈的举报,尽管多名相关犯罪分子被判刑,但假报告背后隐藏的建筑安全隐患并未消除,甚至涉事多所学校及当地教体部门对此“毫不知情”。据报道,截至2020年1月,警方已查实,存在犯罪事实(伪造印章出具假报告)的建筑有32栋,另有135栋建筑正在核查中。
假报告多达千余份,涉及众多学校、体育馆、医院、居民楼、办公楼,至今都没有消除安全隐患,让人不寒而栗。一次次血的教训一再警示世人:在人命关天的底线问题上,不容任何侥幸心理。在短期内,也许建筑的安全问题难以暴露出来,但时间越长,发生事故的概率会逐渐增加,一旦出了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常识问题无需赘言,其中利害亦不言自明。事件被曝光后,宝鸡市住建局表示,已经了解到相关舆情,目前正着手进行调查。但综合各方信息看,住建部门“单枪匹马”去调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明显不够,当地应尽快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调查组,或者由上级部门牵头成立调查组,对“假报告”事件一查到底。
首先,对已经查实存在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的建筑,要对其质量进行重新检测或鉴定,一个不漏地完成问题隐患整改;其次,对其他涉嫌造假的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逐一核查、鉴定真伪;再次,依法依纪严肃追责,一方面追查假报告是如何通过工程质量验收的,另一方面追问相关部门为何对此“一问三不知”;最后,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伪造印章、检测造假是犯罪行为,令人错愕的是,愤怒的张女士向当地多个部门举报,结果十年来假报告越举报越多,甚至有单位反要将张女士告上法庭,检测造假的猖獗和泛滥可见一斑。当地应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态度,狠刹检测造假之风,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