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2023年04月24日 综合新闻 ⁄ 共 994字 ⁄ 字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已关闭评论

——历史智慧对当下权力迷途的警示

作者: 郝江涛

引言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这句古语,原是对那些迷失于阿谀奉承、不听真知灼见者的严厉警告。历史告诉我们,倘若一国之君只沉溺于赞美与虚浮,而对真正的批评和善意的忠告充耳不闻,其结局往往必然走向衰亡。今天,在观察某些政治现象时,这句古训似乎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权力集中与信息过滤

在当前某些政治体系下,权力日益集中、个人崇拜日渐滋长。领导者将近乎绝对的权力集中于一身,对外界的声音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控制。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那些吹捧之词被过分放大,而真正能够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谏言却被刻意排斥。如此一来,决策便在虚幻的“赞美”声中迷失方向,忽略了民间真实的呼声与社会多元的智慧。

听谗与闻谏的后果

“听谗而美”,意指将虚伪的谗言视作赞美,这种扭曲的审美标准使得执政者陷入自我陶醉的幻觉之中。当权力不再接受不同意见、对批评者予以打击时,便会出现一种自我封闭的政治生态。相反,那些敢于发出正直谏言的人,则往往遭受排挤、打击甚至迫害,久而久之,忠言难进,国之根基也因此变得脆弱。历史上,正是因为统治者只喜听虚假的恭维,厌恶和打压真诚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内外交困、盛极而衰的结局。

对现状的批判与反思

在某些当代政治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影子。领导者的某些决策往往是在狭窄的信息圈子内形成的,依赖于一面倒的赞扬与追捧,而忽视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声音的质疑和批评。这样的做法固然能短时间内营造出“铁板一块”的权威形象,但长期看来,却埋下了隐患: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内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失去平衡的体系终将难以维系。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那些只懂得听信谗言、对善意批评视若仇敌的政治体制,最终必将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可以看到,忽略真实民意和建设性批评的后果,不仅是政策失误,更会使国家失去自我革新的动力,进而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结语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不仅是一句历史警言,更是对任何一位执政者的严峻告诫。唯有敢于正视批评、宽容不同声音,才能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通过封闭与专制维系权力的做法,终将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淘汰。今天,我们应以此为鉴,反思那些迷失于阿谀奉承、排斥忠言的领导方式,呼唤更加开放、包容和理性的政治生态。


以上文章通过古训的镜鉴,提出了对当前某些权力运行模式的批判与深思,希望能引发人们对如何构建健康政治文化的进一步讨论。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