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江涛
在21世纪的中国,习近平政权构建起一个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塔尖光鲜耀眼,但塔基早已腐朽空洞。所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被一批没有专业能力、没有战略眼光、却极度擅长表演忠诚的草台班子所操控。他们用拍马屁代替制度设计,用政治口号代替经济逻辑,用维稳机器代替公共服务,正在把中国推向内耗与沉沦。
一、清洗能臣,扶植“忠诚废物”——一个治理团队的坍塌
习近平上台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权力的极度垄断。通过“反腐”,他迅速清洗了党内多元的政治力量,包括曾拥有专业经济背景与国际视野的李克强、汪洋、周小川等人被边缘化。替而代之的是一批以蔡奇、李强、丁薛祥为代表的“新核心圈”。
这些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忠诚。但问题在于,他们往往缺乏基层治理经验,对经济缺乏基本理解,对国际格局几乎无感。例如,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抗疫封城期间,主政上海,但其管理手段混乱无章,导致物资断供、民生凋敝,市民在阳台怒吼“我们要吃饭”,成为全球媒体的新闻头条。这种治理水平,却没有被问责,反而被提拔到国家二号位,象征着习近平“唯忠诚论”的胜利,也是政治理性彻底死亡的见证。
二、政治挂帅,一错到底:从“清零”到“放开”的灾难表演
新冠疫情原本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制度检验。中国早期控制得力,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控政策异化为政治忠诚测试。在别国逐步科学防控的同时,中国仍在坚持极端清零,封楼、封小区、封城市,甚至出现“铁丝网封门”、“狗被当街打死”等人道灾难。
2022年乌鲁木齐火灾后爆发的“白纸革命”表明,人民已经忍无可忍。但草台班子的回应不是反思,而是突然180度转向。2022年12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全面放开,疫苗接种准备不足,退烧药供应崩溃,医疗系统挤兑,无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因此丧命。至今,官方并未公布真实死亡人数。
这是草台班子治理的经典模式:不准质疑、不愿承认错误,一旦出了问题,就拍脑袋做决定、甩锅给群众,然后继续下一场政治秀。
三、经济内卷,信心崩塌:当“计划思维”统治市场逻辑
在过去三年里,中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全面退潮。房地产龙头恒大、碧桂园暴雷,青年失业率突破20%,甚至被政府直接“暂停公布”。各地财政枯竭,公务员降薪、教师讨薪,已经不是“潜在问题”,而是现实危机。
问题出在哪里?在于习近平团队完全背离市场经济原则,实行“计划思维统治市场”。2020年突袭蚂蚁金服IPO,标志着平台经济的整肃开始;此后对教培行业、科技巨头全面打压,致使民营企业家信心尽失。新东方市值蒸发90%以上,大量初创企业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官方推出的“新质生产力”“双循环”“共同富裕”等口号华丽却空洞,没有具体执行框架,成为政策摇摆和权责不清的代名词。
四、对内高压,对外失策:外交与治理全面滑
在国际层面,这届草台班子也一再失误。“战狼外交”让中国陷入越来越孤立的处境: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欧关系转冷,连曾经的“非洲铁哥们”也开始质疑中国的“债务陷阱”。
2022年佩洛西访台事件,本可通过外交手段淡化,但却被煽动成全国性民族主义狂潮,最终以军演收场,激化两岸敌意。对香港的强力打压不仅摧毁了“一国两制”,也让外资对中国法治信心崩溃,纷纷撤离。
这类决策暴露了这届班子缺乏战略眼光,只会用“硬碰硬”的方式处理复杂局势,结果是内外交困、自毁前程。
五、“控制”代替“治理”:制度已死,只剩高压机器
习近平草台班子的最大问题,不是“坏”,而是“蠢而自信”。他们在制度建设上毫无作为,在社会治理中只剩高压——扩大天网系统、推广“数字哨兵”、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甚至连图书馆书籍也要用“AI审查”,生怕一个“自由”字眼让人动心。
年轻人“躺平”、中产阶级“润学”、高知群体“失语”,其实都反映出对这个体制的深层绝望。当政策缺乏透明、决策没有参与、制度无法纠错,整个国家就成了一个无法自省的巨兽,靠本能压迫维持运行。
结语:历史的荒诞,不是独裁,而是拙劣的独裁
毛泽东时代的灾难让人痛苦,但他至少是个有思想、有理论系统的独裁者。而习近平的草台班子,连“理想主义”的幻觉都不愿提供。他们将一个13亿人的国家当作个人政治表演的舞台,把无能当作忠诚,把失败当作胜利,把批评当作敌对。
这不再是治理,这是表演;这不再是政治,这是庸人治国的闹剧。
真正危险的不是暴君,而是一群蠢人替暴君执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