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珍转自博讯网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及中国国务委员、中央外交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试探性接触中,我们看到美中两国紧绷的紧张关系升级的可能。
美国国务院的声明说,布林肯向王毅指出,“美国不会容忍任何侵犯美国主权的行为,中国的高空监视气球计划已经暴露在世界面前”,而王毅则在事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美国无视基本事实,用导弹击落一艘毫无威胁的飞艇的行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是百分之百的滥用武力”。
根据布林肯事后对记者所说,王毅在这次会晤中“没有为漂浮在美国上空的监视气球道歉”。
随着中国在去年年末为新冠防疫松绑,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正转变它的外交政策,施展“魅力外交”,为扫清其内外交困的政治与经济难题铺平道路。这包含以积极态度为中美关系降温、启动“鸽派”外交人物、频繁安排外事活动、与台湾政治人物互动甚至启动访团等举措。但是,王毅与布林肯在慕尼黑的争执是否代表“战狼”回归呢?中国的强硬态度与美国国内日渐壮大的反华声势是否预示着中美将爆发空前的冲突,并为世界带来可怕后果呢?
中共的迷局
如果中国“间谍气球”不在2月2日被美国的一家地方报纸报道出来,那么事情大概会与现在完全不同。彼时布林肯的访华之旅已经临近,美中高层亟需加强接触为两国紧张关系“破冰”。有理由相信,即使美国的先进侦测设备早已发现该气球并确定气球的性质,也不会像事件后来发展的那样大张旗鼓地声张,布林肯的北京之旅依然会顺利成行,即便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也会为双方未来扩大接触提供契机。而飞翔在美国上空的气球只会成为两国政府暗自较量的筹码。
然而,事件被曝出,使两国政府的内部博弈变成了吸睛的公开角逐。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应对显现出明显的慌乱与不成熟。
气球被曝出的头几个小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还在记者会上呼吁双方冷静,但中国媒体早已开始对该事件品头论足,对关注此事的美国冷嘲热讽。即使外交部承认气球来自中国后,中方也拒不承认气球的军用目的,连续指责美国就气球事件对中方“攻击抹黑”,甚至在布林肯宣布取消即将到来的中国行后,中国外交部改口称“中美双方都没有宣布过什么访问,美方发布有关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而就在半个月前,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还公开表示,欢迎布林肯访华。
此外,中方坚持拒绝美国国防部长请求的通话,还曾宣称在青岛发现不明飞行物,准备击落。此事不了了之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又突然在记者会上指控美国高空气球自去年以来未经批准飞越中国领空。
通过上述梳理,结合王毅在慕尼黑重蹈“战狼”发言,中国官方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反复无常、色厉内荏的国家形象。明明侵犯他国领土在前,为何中国还显现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态度?
从治理思路来说,中共必须维持其政权合法性,为保证其权威,必须树立“伟光正”的形象。在这一原则下,“文革”的伤痛正被掩埋,“六四”的记忆被彻底湮灭。在处理气球事件时,中共不仅反咬美国一口,也在竭力拖延时间,等待热度淡去或者美国的应对举措出现破绽。
从中共权力结构来说,在数十年的演化中,中共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权力经络,呈现出内外相连、纵横交错的塔体结构。上层封闭固化,使其横向权力错综复杂、难以捉摸,纵向权力又无限扩大、缺少制衡。气球事件背后的权力结构不明,使中方的处理显得缺乏连贯性,不能贸然做出任何不利于己的表态。
从外交来说,中国固守“大国”定位,一贯用居高临下的“高姿态”与其他国家对话,就气球事件与美国的外交交锋所展现出的话术操纵与进攻态势来说,中共治下的这个庞大国家太过刚愎自用,缺乏能领导世界的从容姿态与轻盈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