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转自bbc
上海封城引爆“润学”讨论,内卷、躺平后中国年轻人开始“润”了?
- 本尼
- BBC中文
2022年6月13日
中国上海因新冠疫情封城两个多月, 六月初得以解封。居住那里多年的连女士说,自己一家就要离开了。
连女士自己在上海成家立业,因为小孩教育等种种考量,疫情前她与丈夫就已经准备离开上海。 她说,三月以来上海封城打乱计划,但也加深了他们离去的决心。
“住过国内外很多城市,上海对我来说是最能平衡舒适生活和职业前景的地方。但这次封控政策和种种乱象,令我感到失望和绝望……我意识到它是在特殊的事件中依然不能独善其身的一座中国城市,”她说。
连女士是众多逃离上海甚至中国大陆的一员。上海此次严苛的封控措施以及期间食物短缺等乱象,让无论是外籍还是本地居民开始思考和计划离开这座城市或移民国外。
这再次引爆了一场对“润”现象(英文“run”的谐音,意即移民海外)的讨论。https://www.bbc.com/ws/av-embeds/cps/zhongwen/simp/chinese-news-61760256/p0ccjyyq/zh-hans视频加注文字,
上海部分居民区被再次封锁,居民在围栏内高声抗议
什么是“润”?
作为网络用语,“润”过去一两年开始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疫情之前,有关它的讨论比较侧重于少数人群感到社会环境变得越加不友好,有想逃离的想法。譬如女性即便受过高等教育,还要被称作剩女,认为她们对社会没有贡献; 男性不能女性化等等。
因上海疫情和解封后出现的“出逃”现象让该用语再次爆红,成为继“内卷”,“躺”平之后,在中国年轻一代广为流行的最新用语。
根据中国网站知乎,“润”是指移民海外的代称,“华润万家”则是网民对中国人移民到海外各个国家的戏谑之称。事实上,“润”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就时不时在中国互联网上出现,多指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承受各种挤压,移民和打算移民的现象。
上海三月封城以来,网上市民针对移民议题的讨论和搜索骤升,有关“润”的讨论,一夜之间在中国互联网炸开,成为当下网络最热门的字眼。
有关“润”的种种讨论及分析,也被中国网民戏称为“润学”。专门讨论润的“华润万家”网站成立,吸引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讨论。
不若前几年的热门字眼“躺平”或“内卷”,是描绘中国的年轻世代社会压力下如何无奈,从而放弃的职场或学业竞逐,“润”则是聚焦逃离和移民的践行和诉求。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所长项飙向BBC中文分析称,现在在网路上谈论“润”乃至“躺平”的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事实上他们很难移民,是既“润”不出去也无法“躺平”的人。
“在上海生活,你要怎么躺平?除非你有三套房,”他说。他解释说,比起“内卷”或“躺平”,润是社会压力更加激烈化的象征。
项教授补充说: “从‘内卷’,‘躺平’到‘润’,这其中有很大变化。‘躺平’和‘内卷’讲的是压力,‘润’则是加上压迫和压抑。所谓压抑包含情绪方面,亦即人的生活方式,或性别都跟这有关系的。”
“譬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却被批评为剩女,称他们没为社会做出贡献。男孩举止女性化被抨击娘炮遭打压,这些都造成年轻人想要‘润’的欲望或讨论……所以‘润’不仅仅是压力还是压抑。”
三月末上海封控后,在中国知乎网站有关润的词条之中,一则“润是什么”的词条,就有8百多万的浏览量。其中,署名HAHA的网友回答说:“中国青年三种选择:卷、躺、run。”
他补充说: “可悲的是有的人既没有精力和毅力去卷,也没有背景可以让自己躺平或run,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工厂日复一日的打工,幻想着买三居室、娶白富美、割别人韭菜。”
润或不润?
几年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雪芮(Chery)与外籍先生在回到上海, 现在也在考虑离开的事。30出头的她说,这几个月的封控,她一家人与千万上海居民一样度过很难熬的时光。
“很多人说都很羡慕我,因为我先生是外籍人士,所以我要‘润’还有个back up(退路),但是我好不容易在外面那么多年了,回到家(上海),现在又要我走?但我们能去哪里,”她说。
雪芮说,虽然先生是外籍人士,在封锁期间能想办法离境,但她表示,自己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上海定居成家,丈夫也刚创业,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若现在要开始思考离开,“真的很不容易”。
雪芮称,她周遭很多朋友们都开始在思忖“润”的事情, “我有朋友,她以前真的是特别爱国,没有想过要离开中国,但前几天突然跟我讨论起‘润’的事情,她跟我说要留个后路”。
在上海从事文字工作的艾琳(Eileen)对BBC中文说,此次疫情,她被关了整整三个多月,让她梦醒,开始有所反思。她说,在这三个月中,即便大家努力自救,还是有太多伤心的事在眼前发生。
“我们过去,都被掩盖在一个假象之下,我们小区之前就有人跳楼,后来这些事情,都在网上被屏蔽了……但我们真的是被敲醒了。上海不可能独善其身,它不是绝缘体,像我以前以为的那样自由,”她说。
艾琳说, 上海人除了健康码之外,每三天要验核酸,去任何小区,或搭地铁都还要有核酸码,“码上加码, 大家活的像个智能人一样”。
她说,自己有个朋友是名作曲家,之前被问过要不要出国,当时他说上海有自己的地下文化,因此对他来说没有要出国的打算。但前几天,他突然问我说,“那么,你要去哪里?我当时还问他什么意思,他竟然笑着跟我说,就是‘润’去哪里啊!”
艾琳也表示,“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需要的是勇气及决心, 但这次上海疫情像是一个转折点,她之前认为上海可以独善其身的幻想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