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玉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的三孩政策来了,国家喊着女人回家生娃,还出台了取消社会抚养费、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住房支持等政策,以及减轻教育负担等配套措施,那么效果会如何呢? 受访的中国女性看似都不太买单,学界更提出了质疑。如此重大的计划生育公共政策,依据的是什么? 女人的声音又在哪里呢?以下请听本台记者唐家婕制作的《中国女性的婚育选择》下集: 三孩政策来了,生吗?
生不起、养不起、不愿生
2021年的5月底,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后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改变现有人口控制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3年开放“单独两孩”、2015年全面开放二孩之后,中国在计划生育国家政策上再次松绑。
眼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危机。2020年的报告显示,出生人口仅1200万人,连续四年下降。这一年的生育率为每名女性生育1.3个孩子——远低于维持人口增长所需的2.1个。
三孩政策来了,舆论第一时间的反应,却往官方的头上浇了一桶冷水。
"生不了!养一个都跟碎钞机一样,怎么可能再生?”在长沙从事服务业的李小姐说,5岁女儿的教育费已经让三口之家喘不过气来。
"我们现在买了房子,一个月还贷的钱甚至高过我的月薪。我拿什么钱去生小孩?不要说三胎了,我连生一胎的钱都没有。”在杭州的90后邱晓佳跟丈夫已结婚三年,她说看到婴儿还是会心动,但现实是生不起、也养不起。
"我现在是一个月光族,我依然在啃着家里的老,住的是家里的房子,开的是我妈妈的车,我依然存不下钱。就算政策说生三个没问题,我们也不会生三个,也没有条件去生三个。”在重庆的马静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她跟丈夫的工作都是“996”,两人没有生娃的打算。
"我作为大龄未婚、育龄未育的女性中的一员,我觉得(不生)最主要的原因跟钱没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是单身、单身狗。”80后的上海姑娘李丹说。
互联网上广传了几个段子:“我不买三台劳斯莱斯,是因为限购吗?是因为我买不起!”、 “上有四老、下有三宝、中间两个、死了拉倒”。连新华社官方微博也发起了投票询问“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结果获得压倒性网友票数的选项是:完全不考虑。
这个投票的帖子不久后被删除。
配套政策来了 人口学者为何忧虑?
每个家庭可以生育三个小孩。不过,民间反应冷淡。
每个家庭可以生育三个小孩。不过,民间反应冷淡。
“国家在宣布实施三孩政策以后,网上关于‘生不起、养不起’反应比较激动。这次中央决定,明确将配套生育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为整体组合提出。” 7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中国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这次要“全方面”地为适育夫妻们解决问题。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列出了取消社会抚养费、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以及减轻教育负担等目标。
“这些政策很空,都是原则性的。具体怎么落实?政府要拿多少资金出来?都语焉不详。”美国密歇根大学妇女学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合作所长王政告诉本台。“一个核心问题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政府文件来检讨独生子女政策的错误,没有反思过程,怎么能确保不再犯下一个极其严重错误的生育公共政策?当初说只能生一个,不然就人口爆炸。那今年,又是根据什么出(台)了一个三孩(政策)?”
五年多前,中国政府放弃了实行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允许已婚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府曾做了乐观的生育率预测,但仅政策放宽的第一年出生人数增加,此后持续下降。
中国官方的数字统计发现,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没人带孩子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了10%。
在明知不受欢迎的情况下,强推三孩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兼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丰与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人口学者蔡泳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提出直接批评,他们写到“人口控制是任何监控国家的基础。中共根本不能放弃这一点。”
王丰和蔡涌教授还对中国政府动用国家各级资源“哄骗”女性生育、并誓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与家庭观”的做法感到担忧。
“中国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它不是一个民主社会,不见得会根据社会的真正需要去调整政策,反而是有可能用一些威权手段。”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研究员赵思乐分析,“现在的威权手段是用在宣传,也有法律政策方面,像是离婚冷静期。下一步要看国家在生育方面会不会有较强制性的政策,比方说要求国家公务员生二胎,会不会跟奖金、升迁做挂勾? 会不会在避孕措施、流产方面进行一些限制?这都是在民主国家很难想象的。”
六月底,湖南岳阳市统计局推出了落实三孩政策的建议, “鼓励以顺产的方式进行生育,缩短二胎和三胎的生育周期”。这在中国的社媒网路上引起质疑,有人骂“这是把女人当母猪了”,也有人担忧产妇剖腹产是否会遭到阻拦?
学者们担心,在一个公共政策无法与民意切合的环境下,甚至可能带来反效果。 “这类措施只会让女性对生育更加抗拒,在中国威权、父权体制下,跟现代女性个人的转变是有严重冲突的。”赵思乐说。
子宫姓党、按需生育?
中国家庭可以生育三个小孩,但是人们意愿不高。(志愿者提供/记者乔龙)
中国家庭可以生育三个小孩,但是人们意愿不高。(志愿者提供/记者乔龙)
“我觉得社会不应该去批判我们(不生孩)……我们这一生都是被计划而来的九零后。” 28岁的邱晓佳说,“社会要放眼去看、去关注的,是怎么平衡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觉得现在当今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并不是说抱有恶意,但我觉得阻挡我们去寻求更好未来的门槛越来越高。我现在觉得我的每一天都很焦虑。”
她提到几年前自己转职的经历,由于当时未婚未育,公司的人力要求她签订一个三年的合同,确保三年内不能怀孕,确保为公司创造收益。
中国官方的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中国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浏览中国公司的招聘广告,也不难发现“已婚已育优先”、“男性优先”等信息。
在世界经济论坛的2021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在156个国家中排名107。这个报告从健康、教育、经济和政治四个方面,评估两性地位的相对差距。11年前的2008年,中国排第57名,此后一路“狂跌”。
“过去几十年来经济成长,资源是不成比例地落在男性手里。”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董亦歌(Yige Dong)教授告诉本台。
不光是经济结构上的转折,让原本在社会主义社会被解放出的妇女被再次绑住了手脚。中共建政后的毛泽东时代,曾极力提倡男女平等,即所谓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研究者们发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对两性的意识形态也在转变为更加保守。
“要男女有别,女人要做女人,当贤妻良母、小鸟依人……这一套又变成了主流的性别话语了。” 王政教授说,随着80年代的改革开放,性别平等的概念被不断拆解。2013年,习近平成了第一位号召女人回归传统家庭、要求“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中共领导人。
出于维稳及生育的需要,中共一方面号召着女性回归家庭,一方面大力打击并污名化各种女权运动。“打不完的。女权本来就是一个去中心的民主运动,它不是一个政党、不是一个组织,像小草,野火烧不尽,任何一个女人只要有了思想觉悟,你开口说话就是女权主义。”王政说,“这些中国女人是头脑很清楚的。”
从不断推迟的初婚年龄、不升反降的出生率,21世纪的中国女性用身体回应她们的选择:子宫不姓党、她们的人生自己做主。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