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仪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各省陆续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0.11.10 15:20 ET
中国各省陆续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Photo: RFA00:00/00:00
继中国安徽早前率先宣布取消地方性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后,江西、辽宁等也陆续做出类似调整。那么,导致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出现“大转弯”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中国媒体报道,江西、天津、福建、辽宁近期宣布,将分别于2023年或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与此同时,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采取进一步规范,缩减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除福建省将减少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考生的加分分数外,其它省份则都保留了少数民族以外的加分项目。
180度转变 取消怀柔政策为哪般?
因安全原因不愿透露全名的中国独立媒体人刘先生分析说,从越来越多省份取消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措施,转而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可以看出:“可能是香港、海外维人、藏人的抗争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感到焦虑,于是试图通过强硬政策消除中国国内任何非党化思想。另外,也可能是在经济下行、维稳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政府释放点没成本的小恩小惠来收买主流民众的人心,于是就把势单力薄,又没存在感的内地少数民族的利益牺牲掉了。”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香港《星岛日报》的相关报道介绍说,中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就为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归侨、华侨子女考生提供“优先录取”或高考加分等特殊优惠政策。其中,被中国官方宣传为“照顾”少数民族考生,同时保障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引发大批汉族家长及考生的不满。
例如2018年,贵州曾发生少数民族考生在加分后差点让该省高考文科状元杨云无缘北京大学的事件,造成极大争议。当时有网络消息披露,贵州总加分考生占总数的45%,促使约千名家长到贵州省信访局上访。
西藏流亡政府外交与新闻部的桑杰嘉(Sangjey Kep)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反驳说,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加分政策是一种“优惠”,中国的高考制度本就不公平。
“其实很多人觉得我们可以公平地和汉族考生一起考。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学自己的母语,课程跟汉人课程完全不一样,不分开来考试就是不公平。”
他强调,早前中国官方需要培养可以帮助其管理各民族的官员干部,所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人离开居住地,接受 “中国化”培训。然而,中国官方一边宣称“优待”少数民族,一边却从他们身上搜刮好处。
“很多少数民族是损失很多东西以后,中国政府才给一些特殊的优惠。比如藏人给出了土地、资源。你如果去研究那些援藏项目,追踪这些钱的去向,其实就是中国政府左手拿出来,右手再拿走。所谓的对少数民族优待,都是宣传用词。”
继续“同化”
近期在中国各省市纷纷调减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下,再有贵州家长拿着印有“高考公平”字样的白纸,前往贵州省教育厅抗议,认为少数民族人口占三成六的贵州省改革“动作太慢”。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习五一在微博上转发了上述消息,还留言评论说“反对超国民待遇”、“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独立媒体人刘先生告诉记者,无论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的出发点如何改变,都使得少数民族接受同化教育,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汉族修改自己的民族成分,导致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掺“沙子”。他感叹,现在非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基本都被磨平了。
桑杰嘉也说,中国政府在看到持续多年的“同化”措施未达理想效果,反倒激起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等更积极地守护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而认为优惠措施没有推广下去的必要,并不断提出让少数民族消失的政策。
(记者:韩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