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柱转自民主中国
共19届五中全会在召开四天后于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通过了第十四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5年规划。但外界非常关注的习近平接班人是谁却没有透出半点信息。此前有分析预测,按中共惯例程序,会在这届五中全会上,让下个十年的中共接班人脱颖而出,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
全会公报再度号召中共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求全党有“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重申习近平提出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
会议公报在谈到2035年远景目标的时候提出了三项战略指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称这三项指标都要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国际环境遭遇了1980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中共建政以来极为罕见的最为重大的变化。美中关系全面恶化,除了双方的贸易战之外,两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科技、金融、媒体等许多领域都发生了严重对抗。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全球扩散后,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中国的国际形象迅速向负面转变。
远景中有一句话破费思索,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不会是给现在的政府还不是一个“法治政府”,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法治社会”,现在的中国更谈不上是一个“法治国家”道歉吧?很难想象这是中共五中全会对习近平掌权以来,打压人权,法治全面倒退的某种暗示。但是,中共五中全会公告提出这样一个法治中国的远景,到底想说什么?这个远景讲的是一个“美丽中国”的迷人故事,实现或者不能实现,十五年后再说,不少中国问题专家以为,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下面,可能掩藏着习近平个人的远景目标——长期执政。
有观察者指出,虽然习近平通过修宪,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为自己长期执政制造基础,但是,无论中共中央还是习近平本人,从来也没有正面论述过习近平长期执政的好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一步步强化某种认知,比如把习思想写入党章,在党代会上强调对领袖的“绝对忠诚”,一切党内外可能的批评都被视为“妄议中央”,高级官员私底下议论习近平有可能被指为“两面人”,把对习近平的“两个拥护”写在所有的中共中央文件上,制造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神话氛围。习近平在牢牢掌控党内所有权力后,宣传机器全力以赴,向全中国宣传一个可以实现的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领袖的神话。
▲德国之声(DW)10月26日报道:中共五中全会:经济“双循环” 减少对外依赖
中共19届5中全会周一起在北京召开,审议新的五年规划。据称,中国提出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但是将如何实施目前尚不清楚。
有评论认为,美国几十年来一直认为,中国变得更加自由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先有经济自由,然后就有政治自由化,这个错得不能再错的失算,是“自193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最大失败”。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同时,其资本主义和市场化程度也更高。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并不能与西方工业国家相比。近年来,国家对其经济的影响力甚至大大增加。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仍然每十年制定两次经济政策框架,即五年规划。至于如何制定这些计划,事先不会进行公开辩论,而是由中共全会进行讨论和决定。
新口号
周一(10月26日),中共五中全会拉开帷幕。最近几周,中共领导人已经明确了新的五年规划的重点。10月中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经济大都市深圳表示:“中国将实行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双循环'发展体系。”
最近以来,在中国任何有关经济政策的讨论都离不开“双循环”这个口号。上海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解释了这个词背后的含义。经济“双循环”中的第一个循环是指国内经济。中国领导层希望加强国内经济循环,例如生产、供应、消费、需求。第二个循环指的是国外,也就是国外市场的循环。“
减少对外国的依赖
减少对外国的依赖这其实也意味着外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重要。来自其它国家的投资、专业知识和特殊元器件在中国仍然受欢迎。但另一方面,中国领导层希望在新的经济模式下更加独立于外国,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严重的贸易限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制裁。
香港经济分析机构 “经济学人智库”的中美贸易专家尼克•马罗(Nick Marro)说:“在我看来,中国领导层正在利用'双循环'发展格局来解决国内经济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中国在制造芯片方面还不够好。
因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希望尽快使国家不再依赖于美国生产的特殊元器件和专门知识。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为欧洲企业提供商机,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领导层的目标是明确的,即摆脱对外国原材料、专用机械和专业知识的依赖。
内容不详
尚不清楚的是,中国将如何实施“双循环”经济战略。到目前为止,这基本上还是一个空洞的口号。经济学家王丹说:“与‘新丝绸之路’相比,这是一个还相当模糊的方案。当初提出”新丝绸之路“时,没有人知道其背后含义。现在提出”双循环“经济战略亦如此。这个概念需要先由经济界和地方政府来诠释,之后国家领导层再进行全面定义。”
目前,新的五年规划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首先,中国的消费者情绪和内需继续低于平均水平;其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不信任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中国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这一点。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29日报道:中共五中全会公报:肯定习核心,强调经济发展,轻描和平统一
各界广泛关注的中共五中全会29日在北京闭幕,发表会议公报。
五中全会公报的内容除按惯例重申中共马、列、毛、邓、江、习的传承序列说法,重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双循环”等内容外,更主要是要求中共“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于变局中开新局”。公报未提及中共下一届领导人安排。
公报还对“十四五”、也就是第14个五年规划有基本陈述。
中共第19届中央委员会第5次全体会议(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官方报道称,会议讨论了习近平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肯定习核心
会前,不少国际间中国问题专家与学者纷纷表示,关注当下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共领导层是否会在五中全会期间寻求某种变局。有媒体分析人甚至认为,不排除中共内部路线斗争可能在五中全会期间有所表现。
至少从全会公报内容看,中共高层面对内外压力似乎达成某种妥协。
公报再度号召中共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求全党有“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重申习近平提出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
上述所谓“国内大循环”战略是中共面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始推动产业链“脱钩”而推出的应对策略,被一些分析认为有回归毛泽东时代“闭关锁国”的风险。
公报没有提及中共下一届领导人交接班事宜,也没有具体提及目前中共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特别是没有直接提及中美关系濒于崩盘的现实,也没有提及疫情和十三五“小康”目标未能按期实现。公报称,“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不过,公报提及,“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强调经济发展
公报25段文字中,17段与经济发展规划有关。在谈及“十四五”时,涉及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等多方战略框架内容。
公报在勾勒十四五规划时突出了农村建设、国土规划、环保、文化软实力和“一带一路”等方面的陈述。
会前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共政策层面出现“国进民退”和经济改革开倒车的势头。
在有关深化改革的文字中,公报虽然着笔“发挥政府作用”,但是同时仍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至少从文字层面没有看到经济政策回归毛泽东时代的明显迹象。
“和平统一”
由于中美、中台关系近期急速恶化,美台关系迅速回暖,台海局势相对紧张。
最近在美国高级别官员访台和军售等大动作期间,也有中国军机频繁飞跃海峡中线的事件。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一些中国官媒甚至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应对美台挑衅可能作出的军事回应。
不过从公报着笔轻重来看,安全、国防、香港和台海问题几乎一带而过,只在最后三段部分有所陈述。
公报也提及要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不过没有给出任何具体政策诠释。文字也没有直接提及台湾,只是要求“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重申“和平统一”。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29日报道:中共19届五中全会闭幕 接班人还没影
中共19届五中全会今天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没有透露任何中共下届接班人的信息。
中共19届五中全会在召开四天后于今天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通过了第十四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5年规划。但外界非常关注的习近平接班人是谁却没有透出半点信息。此前有分析预测,按中共惯例程序,会在这届五中全会上,让下个十年的中共接班人脱颖而出,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
据新华社报道,出席这次全会的有198个中央委员,166个候补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列席会议。中共19大代表的部分基层官员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据中国官媒消息,五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五中全会预计中国今年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且高度评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没提之前李克强总理透露的月收入只有一千元的6亿中国人口。
中共19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指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品质强国”、“网路强国”、“数位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品质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五中全会公告最后提到要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并承诺,要积极营造“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之音(VOA)10月29日时事大家谈:五中全会看点:习近平还会改革开放吗?
华盛顿 —中共五中全会前夕,习近平在深圳高调呼吁深化改革开放,要求一往无前、风雨无阻,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些中国学者称,习近平的南巡讲话为五中全会定调,中共将继续走改革开放路线,甚至不排除开始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海外舆论普遍不看好中共继续改革开放的前景,认为习近平倡导改革开放不过是战狼外交陷入国际孤立,倒行逆施引起党内反弹之后的一种权宜表述。
习近平在深圳高谈改革开放的用意是什么?五中全会能否推出任何改革开放举措?中共还会不会继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
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教授宋永毅认为,习近平将以坚持毛的政治路线为基础继续邓的经济改革开放路线。
他说:“第一个,中共不管是习近平也好,毛泽东也好,他们都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要改革开放,要显示一个得到外援这样一个姿态。像毛泽东当时在林彪事件发生以后,1972年他向尼克松开放,最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那个时候睡觉了再跳起来发指示。尼克松要来的时候,每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他都要问一次尼克松到哪里了。为什么?因为尼克松可以帮他打开局面,克服他在国内的困境。”
宋永毅认为,习近平并不一定会放弃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为什么呢?因为习近平要的是两个字,第一个是‘权’,第二个是‘钱’。如果不改革开放就没钱,如果不按毛泽东的政体发展下去你就没有权。当然钱他也要,权他也要,但是更重要的,对他这样一位独裁者来说,恐怕权还是放在第一位的。”
政论作家吴祚来表示,邓小平当年在搞改革开放的时候并没有指明他的改革方向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说:“邓小平当时的方向其实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会主义方向,他无法进行改变,毛泽东的方向他无法进行改变,共产党的方向他无法进行改变,这是一个大方向。但是邓小平还埋了一条隐性的方向,就是说深圳的改革50年之后,或者说香港回归50年之后,不需要改变了,因为两边都一样了,这两边一样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他没有把它严格地界定清楚。他如果当时说清楚,50年之后深圳和香港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民选政权、都是三权分立,这话如果说清楚了,现在的改革开放,习近平要搞的改革开放,方向是不是要和邓小平一致就会非常明晰,是要和政治改革方向一致还是要和邓小平的原教旨的社会主义方向一致,这是一个点。这个点不解决,所有的乐观都是没有用的。”
中共建政70年风云(4):威权制度下的经济改革
吴祚来判断,习近平的“改革”方向必然是将国民财富全部划归到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之下。他说:“他改革肯定是要改的,而且是会放权的。比如山西的改革,就非常了不得,一下子就回到了50年代。就把这些房子,收益很好的私有财产给它充公。然后他把很多民营企业、很多大的私营企业派驻党的组织进去,这难道不是伟大的改革吗?把所有的民营自产全部都划归到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之下。这样共产党一下子就会变得非常强大,把所有的国家财富、国民财富都可以用于自己的布控,然后又一次搞社会主义,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吗?一下子改到毛泽东时代去了。所以他这个规划、改革也是在搞也是在放权。县一级政府本来是靠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吃不了的时候,他只好去打土豪分田地,以养活这个庞大的政府。习近平的改革必然是往这方面改,他不可能再去寻求国际资本再给他输血。”
加州州立大学的宋永毅表示,这次五中全会除了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制定规划方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之前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他说:“这个条例就是告诉他(习近平)下面的这些中央委员、尤其是政治局委员要维护他的绝对权威,不能够反对他。因为中央全会常常是搞‘政变’的时候。”
政论作家吴祚来也认为,习近平在本次五中全会的另一个目标就是为自己的长期执政布局。他说:“另外习近平的宏大目标一个是2035,一个是2049,后面暗藏着什么呢?暗藏着他要当政到2035,直接控制这个政权到2035年,然后垂帘听政到2049年。这是他的一个宏大的计划、宏大的布局。”
▲美国之音(VOA)10月30日报道:五中全会面纱揭开,习近平最担心科技无法突破美国围堵
资料照:一名男子走过北京街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宣传画。
华盛顿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周四(10月29日)闭幕,会议公报宣布了下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如外界预期,“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共最高当局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战略方针。
这次会议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当局对会议的情况严格保密,会前没有公布会议举行的时间和地点。京西宾馆是中共直接控制的一家高级宾馆,那里曾经举行过许多重要会议。最近几天,京西宾馆戒备森严,外人无法靠近,媒体由此断定,五中全会在那里举行。
会议公报在谈到2035年远景目标的时候提出了三项战略指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称这三项指标都要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国际环境遭遇了1980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中共建政以来极为罕见的最为重大的变化。美中关系全面恶化,除了双方的贸易战之外,两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科技、金融、媒体等许多领域都发生了严重对抗。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全球扩散后,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中国的国际形象迅速向负面转变。
中共五中全会公报把这种情况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变局”之下,中国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但让中共最感头痛的莫过于美国和几乎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共展开的科技打压。
中国顶尖的科技公司华为被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美国对华为、中兴、腾讯、中芯国际等主要企业实施制裁,停止了给它们的芯片供应,禁止它们使用用途广泛的工业设计软件EDA以及其它所有含有美国先进科技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企业中引起了“芯片慌”和对“科技卡脖子”的焦虑情绪。
这也正是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为摆脱美国的压力,中国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举国开发芯片的运动,投入了上万亿的资金,成立了数千家芯片研发公司。正如当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一样,这场芯片运动在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的情况下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在进口芯片方面每年花费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今年预计将会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业内的专家称,西方对中国采取的科技限制将在今后十年中使中国经济增长每年减少半个百分点。
2014年,中共宣布要在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中国官方的计划显示,到2025年,中国的半导体产量在全球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要达到70%.但目前的占比大约为20%.
瑞银集团说,中国研发开支目前在经济产出中的占比只有2.5%,大约3500亿美元至4000亿美元,但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提升到3%左右,达到6500亿美元。
但是,芯片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芯片制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它需要诸多领域的世界顶尖科技水平,并非靠砸大钱就能够实现突破。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最近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任正非说,“国家发展根本在教育”,在于实行差异化教育。没有差异化教育也就不会有爱因斯坦,任正非补充说。
任正非这里所说的差异化教育显然是针对中国目前党管教育的现状。在习近平主政后,大学恢复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把学校视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阵地,要通过加强党对学校的控制来确保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最近两年,中国大学校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中共鼓励大学生充当密探,举报老师在课堂上谈论不符合中共意识形态要求的内容。被举报的老师有的受到处分,有的被停课,有的受到开除,造成授课教师精神紧张,授课内容枯燥乏味。
任正非指出,美国在科技领域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根基。他表示,追求利润,追求短平快,基础科学就不能得到发展,也无法支撑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持续发展下去。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30日报道:中共五中全会解读:2035年中国经济全面超越美国?
10月29日,中国的年度政治大戏——十九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一个事关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一个事关中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目标,成为本次五中全会的重点。多项关于改革、经济、政治和国际局势的新提法浮出水面。
在疫情挥之不去,中美关系持续交恶的大背景下,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如何保持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被反复提及的2035年远景目标,届时中国经济是否会全面超越美国?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BBC中文从刚刚发布的中共五中全会公报出发,梳理和解读这一问题。
人均GDP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超越美国?
中共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公报)没有制定增长目标,但有一个隐含的目标,即将人均GDP提高的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这比邓小平当年设定的目标要宏伟得多,邓小平的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该目标。这意味着,尽管中国政府可能放弃设定年度目标,但对于高增长率的追求依然重要。”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表示。
如果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经济总量将是什么水平?是否能超过美国?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人均GDP为10262美元,刚刚超过1万美金门槛,从今年开始努力进入高收入国家阶段。
2020年10月工人在江苏省一家风能发电机制造厂工作。中国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五年计划中提出绿色能源发展的目标。
天风研究发布报告认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能指发展中国家中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具体对应当前对应现价15000至20000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测算,未来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增长水平。
而按照2019年两国GDP计算,中国要在10年内超过美国,需要保持每年GDP增速快于美国3.5个百分点左右;如果15年内超过美国,则需要保持2.3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优势。
IMF最近的预测为,2020年中国将增长1.9%;相比之下,美国将下滑4.3%.这意味着,在疫情影响下,中美经济增速差距从2019的3.8个百分点,可能扩大到6.2个百分点。疫情进一步增添中国在2035年,甚至2030年超过美国的可能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北京大学国发院共同研究出版了一份报告,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该报告名为《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2030年之后经济总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通过增加国家创新能力来带动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是与美国竞争的关键领域。
三大挑战
中国弯道超车的路上不是毫无阻碍。上述报告认为,中国将面临三个新挑战:
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这种趋势已然显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利用人口红利,搞大规模低水平的制造业,以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总量不断走高,然而这些“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
此时,摆在中国面前的中等收入陷阱里,有深陷其中的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也有已跨过陷阱的台湾、韩国、新加坡。
能不能跨过去,成为中国最近两年的经济主题——“一带一路”在地域上扩展中国以外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是科技含量上向更高层级发展;加大服务业比重是在结构上优化。三个维度不同,但都为创造新动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不过,国际关系恶化,再加上疫情打击,让这三个维度的努力都放缓脚步。
对此,苏月提到,(公报中显示)未来五年,通过增加国家创新能力来带动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是与美国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共领导层表示,创新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需求,提出国家将支持在电子信息、国防和医疗等领域的创新。
老龄化:世界上老爷爷老奶奶比小娃娃多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老龄化”,在“十三五”规划中,老龄化就已成为热点议题。实施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变为全面开放两胎,但是并未迎来生育潮。中国老龄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
按目前数据预测,2022年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速度远快于发达国家。“十四五”期间是中国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时期。
因此,公报中也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苏月注意到,落实“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没有列入公报,这表明可能取消计生政策。此前,已有多位中国学者呼吁不仅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还要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对于逆全球化的浪潮,公报中再次重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面临几近冰点的地缘政治环境,提出了重心转移的策略。能否真正实现,在于中国能否通过改革,打破城乡二元鸿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活消费能力。
▲纽约时报10月30日报道:解读五中全会:中国下一个五年怎么走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为期四天的闭门会议,宣布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为“掌舵”,将会坚定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
在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仍被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困扰之际,中国承诺实现经济复兴,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并加强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会议凸显了习近平看似无限的政治控制力,以及他推动中国摆脱当前危机、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少受外部风险影响的雄心。以下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概述了未来几年的政策重点。
经济复苏
在经历了今年头几个月的新冠病毒危机冲击后,中国经济在7至9月这一季度恢复到了4.9%的增长,出口也强劲复苏。
中共领导人在会议的公报中表示,在五年计划中,中国的目标是扩大国内市场,并鼓励整个经济领域的创新——从尖端技术到更高效的农业。公报没有提供2021年以后的具体增长预测。
但是要有耐心:有先例表明,政府将在未来几天对拟议的计划做出更详细的“解释”。
“经济长期向好,”中央委员会说,“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自主研发的技术
自特朗普政府开始限制中国获得美国技术以来,习近平加强呼吁,要求中国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给自足”。
中共中央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将把加强科技自立作为未来15年的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领导人说。
可能要到明年发布完整的五年计划,以及中国各部委和政策机构发布详细的科技行业后续计划之后,科技政策的具体内容才会清晰起来。
掌握硅芯片和其他部件的设计和生产可能代价高昂、充满风险,行业专家质疑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多快速度成功与全球供应商脱钩。
“我认为中国试图做的很多事情是将大量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投向明确确定的问题,”独立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问题研究总监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许多优先事项都涉及扩大国内现有技术的规模。”
更清洁的增长——但没有排放峰值日期
中国的五年计划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增长,尤其是现在,公众对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的愤怒侵蚀了对政府的信心。中国还面临着国际压力,要求其控制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十多年来,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
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宣布,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不再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的净排放国。中国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达到排放峰值是有可能的。
周四发布的中国五年目标概要并没有设定达到排放峰值的年份,但它表示,在达到峰值后,中国的碳排放量将“稳中有降”。
中央委员会表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高”,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军事现代化与安全
中央委员会宣称,即便还要迈出更多“重大步伐”加强国家安全,但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这是习近平2012年上台后的核心任务之一。
委员会没有详细说明任何新计划,但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随着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台湾和南海的军事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在近来与人民解放军的数次露面中,习近平反复提到这个主题。
委员会还呼吁更紧密的军民团结——当然是在中共的最高权威之下。“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委员会表示。
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计划?
自毛泽东在1953年启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近70年之后,这些计划仍是中国领导人在经济、社会和如今的环境议题上提出进步愿望的重要蓝图。
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这些计划对某些经济领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它们仍有助于设定优先事项,特别是在能源政策和国家主导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
习近平接手起草过程,说明了这些计划对他的重要性,这项工作按照惯例是留给总理的。本月早些时候,中共发布规定,强化了习近平制定政策议程的权力。这些规定似乎是为了防止在经济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出现分歧,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研究中国政治的博士后桃李(Holly Snape)说。
“这直接关系到未来五年将如何发展,”她在电子邮件中表示。
此次中央全会还讨论了中国到2035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一些分析人士将这个日期解读为习近平打算掌权多久的信号,他已经取消了自己担任最高领导人的任期限制。
然而,后桃李指出,这样的长期目标并非没有先例:1995年江泽民在任时,党内官员就曾通过一个目标设定到2010年的长期计划,江泽民于2004年辞去了最后一个正式职务。
国际展望
像本周这样的会议,通常不是领导人就国际事务发表详细声明的时候。因此,中国领导人不就美国大选或中国以外的其他话题发表评论也不足为奇。
但这些计划仍取决于他们对国际前景的评估,并用模糊的措辞进行了总结。这些最新评估强调了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风险,呼应了习近平最近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警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委员会表示。“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它警告:“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30日要闻解读:中共五中全会闭幕,舆论聚焦公报解读
经过为期四天的闭门会议,中共19届五中全会周四闭幕,官方按惯例于次日召开记者会,说明会议精神,而不同之处是此次记者会首度以“中共中央”名义举行,官方并指这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创新。于此同时,外界也纷纷对周四公布的会议公报做各自解读。
法新社报道指,会议公布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强调推动国内消费和科技自主,但并未设定增长的目标。此外,此次五种全会也打破惯例,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有评论将此解读为显示了习近平长期执政的愿望。
制定“十四五”、即2021至2025年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此次五中全会主要任务。规划提出后将在明年三月提交人大会议正式通过。就十四五规划,公报内容突出了对农村建设、国土规划、环保、文化软实力和“一带一路”等方面的陈述。不同于“十三五”时其提到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此次公报就“十四五”未对经济增速过多强调,对主要目标的提法是: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法新社报道的解读为,这是由于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并指由于疫情,北京在今年年初已经放弃为2020年设定增长目标。
对于所提“潜在增速”的理解,有中国经济专家的分析测算指,GDP年增率应都低于6%,在5%到?6%之间。
在对美竞争加剧和新冠疫情危及全球的背景下,公报强调:“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动荡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呼吁建立更注重家庭消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法新社就此指,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大量投资、尤其是针对基建项目以及大量廉价产品的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已经走到极限,而资本经济分析师则警告指,如果没有新的国内增长源,到2030年中国的GDP增长可能会放缓至2%。
在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成为美国制裁目标,中国关键技术仍需依赖进口时,公报强调科技自立,将“科技自立自强”列入2035年国家发展战略各项规划任务中的首位。
在政治层面,公报一如既重申中共马列毛邓江习的传承序列说法,重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更要求中共”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于变局中开新局“。
公报未提及中共下一届领导人安排,有媒体分析指,这显示出习近平在五中全会再度巩固了党内“掌舵”地位。“纽约时报”报道说,会议凸显了习近平看似“无限”的政治控制力,在其他国家领导人仍在困于新冠疫情是,中国承诺实现经济复兴,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并加强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公报没有直接提及濒于崩盘中美关系。在周五的新闻会上当记者提出相关问题时,中国官员的回答则试图淡化中美关系对立的严峻程度,更称中美脱钩“不现实”。
此外,港台媒体也注意到,在北京不断收紧对香港管治和台海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五中全会公报就港澳台内容比例较之前大幅下降,在六千多字的公报中,只在倒数第二段以28字谈及港澳台,提到“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并没有直接提“一国两制”和“台湾”。而有关军队建设的内容也引发猜想。公报首度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部分台湾军事评论指,这一提法过去很少见,公报虽没有详细说明任何新计划,但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报道指,随着中印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边境紧张、以及台湾、南海的局势不断升级,习近平在近来与军队的数次露面中,已反复提到这个主题。
▲德国之声(DW)10月30日援引德语媒体:习近平的指示
《南德意志报》关注本次五中全会与以往的不同,《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中共杜绝所有批评之声只会损伤自我净化的能力。
本月将举行的中共五中全会一大议题是审议《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根据此前政治局会议的报道,条例要载入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容,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习近平要搞终身制的最新表现,只要条例在,习的核心地位就永保不变。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对中共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发表评论认为,以前的经济发展规划精确到标点符号,而这次只确定了核心目标:
“没有了经济数据,没有具体项目,人们必须在字里行间解读,才能明白党有什么计划。
一个不止一次出现的日期是2035年。届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完成。2035年还代表着另一个更雄心勃勃的规划:2018年北京领导人宣布了一个名为'中国标准'的计划,其具体细节一直没有公布,核心内容是确立未来的工业标准。比如机器之间怎么沟通、未来的移动通讯如何运作、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
“迄今的标准是在没有太多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发展而来的。互联网页以HTML格式展现,是顺其发展的结果。但北京想改变这种状况,不再是听凭偶然,而是在国家规划下进行:尤其在网络安全、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即所谓的工业4.0领域。”
文章指出,鉴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带来的不景气,中国政府希望降低对国外的依赖:
“对此,习近平主张实施'双循环'战略,它虽然也强调中国将奉行继续开放的政策,但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将起着主要发动机的作用。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政策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促进国内需求,为所谓'内循环'中的科学研发整合资金。而'外循环'即国际贸易以及来自国外的投资等等,将只扮演助推的角色。”
个人崇拜到了夸张的程度
《法兰克福汇报》以“习近平的指示”为题的文章认为,对中国强人习近平的个人崇拜已到了夸张的程度,并问道,他真要继承毛泽东的衣钵?
“习近平的野心不难从以下看出,本周举行的五中全会讨论的不仅是下一个五年计划,也包括接下来的'十五年计划',这是官方的说法。观察家认为,由此可以窥见习近平掌权直到2035年的意愿。有人认为并非偶然,届时他将83岁,而毛泽东也是在83岁告别人世的。”
文章引用批评者的话指出,作为完人的不可指责性,不允许党内出现任何一个对习近平的批评声音,但这样,党的自我修正能力便受到极大损伤。
“认真阅读习近平的著作,甚至背诵下来,对每天例行的公务只带来负担,无处不在的对纪律检查委员会担心,使得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最后一个在党内公开提出批评的是任志强,他不久便获刑18年。习近平最严厉的批评者来自'红二代',即老革命的后代,包括习近平自己。”
他的反腐运动以及复兴中华民族的许诺,得到许多中国人的支持,尤其在乡村。虽然习近平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他似乎仍觉得地位不稳。几周前中国的公安系统开始了新一轮清洗运动,数十人落马。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德国之声(DW)10月30日报道:五中全会首重经济 驳斥中美脱钩可能
10月30日,五中全会闭幕隔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官员虽提及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却试图淡化中美矛盾对经济的影响,更称脱钩“不现实”。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过往的五中全会通常是中共发表重大人事任命的场合,然而本届五中全会却没有宣布重大人事任命。多家媒体分析指,这显示出习近平在五中全会再度巩固了“掌舵”地位。
10月30日,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强调加强党中央集中领导的重要性,更强调由习近平领导的重要性。30日新闻发布会也试图淡化中美关系对立的程度,将更多重点摆在疫情后振兴经济、展望未来经济前景。五中全会公报特别强调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科技自立自强两个重点。
“科技自立自强”为首要
过去,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口号引领着中国在2025年之前的战略目标。在本届五中全会上,“科技自立自强”被列为2035年国家发展战略各项规划任务中的首位。
近年,中国科技大厂如华为、中兴等在中美角力中受到影响,美国更呼吁世界各国基于国家安全疑虑,规划5G建设时不要使用华为产品。此外,华为最近也因美国实施禁令而面临芯片断供危机。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说: “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但他也同时称中国盼望与世界先进交流经验,共享智慧与成果。
周四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其中着重提到“双循环”模式,以及“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这是在经历中美贸易战之后总结的“惨痛教训”吗?中国经济在疫情危机下实现复苏,是“体制优势”使然吗?德国之声就这些问题询问了专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道,中国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不是为了应对国际的压力?在“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中国若更注重国际循环,对外开放的地位会不会因此而下降?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回应道,双循环不是国内单循环: “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他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因此“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中美彻底脱钩“不现实”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在中美对立严峻情况下,中美存在脱钩可能性,中国要如何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回答中驳斥脱钩可能性,说“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韩文秀称“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在11月3日举行,目前民调显示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支持度领先。虽然拜登本人称若胜选后会延续特朗普的抗中路线,但也强调冲突应透过沟通协商解决。媒体评论因此对拜登上任后的抗中尺度抱持保留态度。
在五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当局强调“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变局”,包括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的工作报告中,自2002年以来首次放弃设定固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如今中国虽然疫情趋缓、经济增长率由负转正,呈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是世界各国的疫情仍然严重,欧美又出现第二波疫情高峰。美国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记录,就连特朗普本人都曾被确诊新冠肺炎,导致其执政能力备受质疑。虽然特朗普持续摆出抗中立场,强调中国须为疫情负责,民调数据仍然不见起色。
▲美国之音(VOA)10月30日报道:点评“十四五”规划 学者:内循环代表中国竞争力跌至谷底
台北 —中共19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双循环”、“内循环”、“扩大内需”和“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战略方针。
对此,多位学者不表乐观。他们说,如果中国不积极改善对外关系,此一侧重国内回圈的战略方针不会有太大效果,而且,若是中国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内循环,中国的竞争力也就走到了谷底。
对于中国要朝“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发展,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表示不以为然。
他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的科技行业如果做到了百分之百内循环,那一天就是它的竞争力走到了谷底的一天。”
陈志武说,以史为鉴,不管是过去的苏联,或者是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中国,百分之百自我循环的开始就是创新和竞争力非常弱的时候。他指出,中国虽然有14亿人口,但光靠国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打造科技实力是不够的。
他说,从宋代以来,中国就不曾在科技创新上当过主角。而中国在过去20年来所打造出的科技创新环境和火旺局面,就是因为受到了美国在资本上的鼓励和技术上的扶持。因此,他认为,如果中国开始走内循环的路,就会把过去所积累的创新能量给压制下去。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则表示,中国在半导体业的技术能力远远落后美国,这也是它未来在科技上要提升的障碍。但少了美国的协助,这将会是它未来最重大的“勒脖子”之处。
“勒脖子”的半导体
刘孟俊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现在的策略看起来是要利用科技的突破来发展新兴产也,以维持经济成长和永续发展,但此一策略也受到以美国为首所带动的对中科技围堵而出现困境。
以美国对中国通讯巨头华为的封杀为例,据澎湃新闻近日引述华为内部的刊物指出,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承认:“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是华为设计的先进晶片,中国基础工业还做不出来。”任正非一席话为中国做不到“科技自立自强”做了最佳佐证。
另外,刘孟俊也说,中国推动内循环或双循环的目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其中,中国人口快速老化,不仅代表生产力会下降,也将导致需求疲弱。
据恒大研究院的分析,2019 年中国的出生人口降至 1,465 万,而且可能持续走滑,预估2030年将降至1,100万以下。但中国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却急剧走升,2019年时的占比已达 12.6%,预估此一占比将于2022年突破14%,代表中国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社会。
此一人口趋势凸显了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深度问题,因为该研究指出,相较于美、日、韩老年人口占比达12.6%时,这三国的人均GDP都在2.4万美元以上,但中国同期的人均GDP却只有1万美元。这充分说明,中国老龄人口对中国十四五的内循环和扩大内需等战略方针所构成的不利因素。
中国人口老化不利内需
而中国在管控人口老化风险的同时,也正面临数十年来最大的经济困境。一般认为,如果中国难以维持GDP6%的经济增速,将难以抵消人口老化之经济冲击。
陈志武也说,中国的人口虽然庞大,但还不具备条件,可以打造出自我循环的市场经济。
他解析,中国的内需市场历来就大。一百年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19世纪初期时,中国人口占全球40%,但今天中国的人口只占全球的20%.因此,他问,以相对需求量来看,中国百年前的消费需求是今天人口所能产生的消费需求的两倍,但中国为何从以前就无法成为全球主流的内需市场呢?他说,一百年前做不到目标,现在难度也更高。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在美中关系缓和的前提下,中国致力于解决内部经济结构矛盾,还可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但现在两国关系面临不确定性,内循环的规划是不太具效果的。
他说:“外部环境能否改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能否改善对内循环构成非常大的制约。”
改善外部关系是关键
他说,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太多下,中国下一个五年的最大挑战就是消费萎缩。尤其,在贸易和出口受挫下,企业的营运能力将受到冲击,也会影响到中国内部的薪资水准,届时,民众的消费力就不可能太强劲。再加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六月中也证实,中国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还不到1,000人民币(150美元),在此前提下,他说,让人很难对中国的内需前景抱持乐观的看法。
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刘孟俊建议,中国如果真的要做到扩大内需,就应该进行户籍改革,以积极吸引农村人口进城,进一步扩张二、三线城市。
也就是说,中国应该要聚焦“城镇化”政策,因为,只要农村人口进城,他们除了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外,也会有更高端的消费需求。不过,他说,城镇化政策也并非万无一失,因为,农民工进城后也同时带来庞大的就学、就医等社福负担,这是中国政府要抉择和精算之处。
他说:“让农民工进城是解决消费,但(社福负担)同时也带来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尤其是地方政府。”
此外,刘孟俊预估,中国力推“一带一路”和“双循环”也会带来副作用,亦即,可能加剧中国外汇存底的问题。他说,一带一路、双循环、持续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内需市场等政策都会让人民币走升,更不利于中国出口制品的价格竞争力。两相影响下,中国的外汇存底也会越来越少,将使得中国的外汇扣掉要还的外债,能动用的额度就更有限。他说,这对在粮食和能源等方面大量依赖进口的中国来说,就会导致缺乏外币可以购买这些进口所需的物资。
中国被迫的选择
针对外界对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负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宋泓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则表示,外界的理解有偏差。
他说,十四五的规划反应了国际真实的大环境。随着中美交锋白热化、美国对中国祭出的诸多限制、以及在新冠疫情对外部需求和各国经济的冲击下,中国推动“内循环”、“双循环”和“扩大内需”都是“自然的选择”。他说,就如同,各国在1997年或2008年时,因为金融风暴所导致的外部不利环境,也都是力推扩大内需来维持经济的成长一样,中国并不是要搞锁国式的内循环。
至于“科技自立自强”, 宋泓说,也是外部限制下的一种“被迫的选择”,不代表中国要关起门来发展科技。
宋泓批评美国“霸道”,动用国家的力量来打击如华为、中兴等个别中国公司,而且实体清单越来越长,让很多中国企业都无法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取得关键技术,甚至因此倒闭或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他说,这是过去数十年来全球化和供应链发展下从没发生过的先例,因此,在此前提下,中国只能很无奈地自行发展部分技术。
宋泓承认,美国有科技上的优势,尤其在晶片和半导体上。因此,基于在这些关键领域上的落后差距,中国要发展自己的系统会是很艰难的一条路。不过,他说,凡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产业,中国会努力自力更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30日报道:习近平预备长期执政 中共五中全会为何不明说
中共五中全会悄悄开了几日后,发出了一个公报。公报一如既往先总结习核心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但结语似曾相识:“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与世界东方”,可能只是比毛时代的同类表述多了“更加”两字。
公报中有一点却引起许多观察人士的注意,这就是中共五中全会破格提出来一个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这个目标很诱人,到那时候,中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等等。
远景中有一句话破费思索,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不会是给现在的政府还不是一个“法治政府”,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法治社会”,现在的中国更谈不上是一个“法治国家”道歉吧?很难想象这是中共五中全会对习近平掌权以来,打压人权,法治全面倒退的某种暗示。但是,中共五中全会公告提出这样一个法治中国的远景,到底想说什么?
这个远景讲的是一个“美丽中国”的迷人故事,实现或者不能实现,十五年后再说,不少中国问题专家以为,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下面,可能掩藏着习近平个人的远景目标——长期执政。
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对中新社这样解释2035年远景目标,这一年份的重要性在于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贯穿始终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思路,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把美好生活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一表述把习近平描述为一个将在未来让中国发生质变的“圣人”。但是,从习近平今天统治中国的手段看,就是把中国视为自己的“江山”,将其牢牢地统治在他领导的中共之下,然后按照这个党的愿望,实现伟大复兴,完成中国梦,成为全球超强。这一思路里面,很难找到人权的、民主的,法治的,个人获致自由的一些普世价值的因素,而是一个帝王要建立“丰功伟业”的野心,在建立这一业绩过程中,一切在所不辞,人民的感觉和处境并不重要。
中共五中全会公报的结尾重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也就是说,即便到了2035年实现习近平眼中的“美丽中国”那一天,中国还将是一个党国,一个一党专制的国家。公报最后一句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更是点出了这个国家不仅是党国,而且是“习天下”,习近平一人独裁,中国的现代化全部系于习近平身上。
有观察者指出,虽然习近平通过修宪,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为自己长期执政制造基础,但是,无论中共中央还是习近平本人,从来也没有正面论述过习近平长期执政的好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一步步强化某种认知,比如把习思想写入党章,在党代会上强调对领袖的“绝对忠诚”,一切党内外可能的批评都被视为“妄议中央”,高级官员私底下议论习近平有可能被指为“两面人”,把对习近平的“两个拥护”写在所有的中共中央文件上,制造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神话氛围。习近平在牢牢掌控党内所有权力后,宣传机器全力以赴,向全中国宣传一个可以实现的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领袖的神话。
一个国家好像就只有这么一个领袖,可是在公开层面上,不说多做,19大废除后邓时代“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党规,接下来修宪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现在,把一个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周围去实现的远景目标明确化,让习近平延续统治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既然习近平要长期执政,为什么不能讲明呢?干脆堵死“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渠道?中共五中全会前,“中国数据时代”10月22日公布一份中共宣传主管机构给媒体下达的五中全会宣传指令,对网络宣传管控提出了异常详细的要求:包括不能“炒作高层内斗,二十大人事布局,下届领导班子,确立接班人的信息”,“攻击、调侃领导人及重要讲话的有害信息”,严防针对国家领导人的政治谣言等等。
权力如此强大,为什么忌惮网络议论这些内容呢?有分析指出,在邓小平废除国家领导人终身制之后,习近平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要长期执政,即便在中共内部也存在着一个“合法性”的认知问题,首先,一人长期独裁,等于彻底堵死了中共内部的纠错机制,存在着让党全体陷入末路的巨大风险;其次是习的光环不够,为什么必须是习近平才能长期执政,习比他的前任更需要长期执政的理由是什么?毛泽东长期执政到了晚年,差点把中国引向崩溃,但 “开国领袖”老年昏聩,躺在床上,可以继续当主席,习近平不可以同日而语,从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之后,习和他的亲信一直在寻找一个习长期执政的理由,为中共二十大破例延期执政准备好说辞,只要二十大习的权力顺利延续,以后就顺理成章了。
▲德国之声(DW)10月30日邓聿文客座评论:五中全会,习近平的个人胜利
中共今次五中全会,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习近平的个人胜利,这不仅表现在两个计划在习的主导下制定,更重要的是,全会公报用一大段篇幅肯定和颂扬习带领中共在十三五取得的辉煌成就,用公报的语言说,“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此种表述是以前没有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每年一次的全会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化的安排。五中全会一般讨论和审议五年规划,但本次全会除确立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也制定未来15年的远景目标。这使得是次全会有某些特别之处,即确立今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内容。五年规划之类虽乃是中共的常规动作,可计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则因领导人的偏好和内外条件与环境的变化而有区别,甚至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关心中国时局的话,以下几点值得人们注意。
首先是中共高层的稳定和习近平核心地位的进一步强化,这确保了中国未来五年的体制不会有太大改变。五中全会之前外界尤其是海外舆论热炒人事变化,臆造会议有剧烈的权力斗争。这当然是海外舆论对中共全会的一贯想象和看法。由于今年疫情带给中国外部环境的显著恶化,很多人特别是中共和习近平的反对者把他们想象的北京高层的政治斗争植入会议,一厢情愿地认为在这次全会上,权贵为利益和分肥而会上演残酷斗争,习近平会面对其他派系的围攻和问责。
10月30日,五中全会闭幕隔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官员虽提及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却试图淡化中美矛盾对经济的影响,更称脱钩“不现实”。
但此种思维实是误读了外部生态对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