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湘辰转自纽约中文时报网
旧金山——今天,我们对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发起诉讼,以保护每月使用维基百科(Wikipedia)的5亿用户的权利。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此事危及民主的根基,也就是知识和思想的自由交流。
我们的起诉书指出,国家安全局对美国境内网络数据往来实施的大规模监控项目——通常被称为“上游”监控——违反了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隐私权的规定,以及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及集会自由的规定。我们还认为,该机构的行动越过了国会2008年修订的《外国情报监视法案》(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授予他们的权力。
大多数人都是匿名在维基百科中搜索和阅读,因为要想查看维基百科中以数百种语言汇编的数千万条条目,用户是不需要有账号的。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每月至少有7.5万名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热情,编写条目,使网站保持运转——并不断发展。
我们的服务器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运营,这些志愿者通过它讨论自己的工作,话题涉及从天安门广场到乌干达同性恋权利问题等各个领域。其中很多人倾向于匿名工作,特别是那些研究有争议问题的志愿者,或者生活在极权统治国家的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本应自如地开展工作,无需担心美国政府对他们阅读、编写的内容进行监控。遗憾的是,他们的匿名性根本得不到保障,因为国家安全局利用上游监控拦截并搜寻几乎所有经由美国“骨干网”传输的、基于文本的国际流量。而这个骨干网,正是连接维基百科与全球读者及编辑群体的光纤和枢纽网络。
结果,海外用户无论什么时候查看或编辑维基百科页面,国家安全局都有可能追踪其活动——包括阅读或输入的内容,以及其他涉及个人实际位置及潜在身份的信息。这些活动非常敏感和私密:它们可以透露一切信息,从个人的政治及宗教信仰,到性取向和健康状况。
不幸的是,有关国家安全局监控维基百科用户的想法,并非凭空臆想。告密者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披露的一份文件明确指出,维基百科以及CNN.com、Gmail、Facebook等几家主要网站是监控的目标。一张被曝光的机密PowerPoint幻灯片显示,对这些网站的监控让安全局分析师可以了解“一个普通用户在网上的几乎所有活动”。
这对维基百科及数亿访问我们网站的用户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无处不在的监控产生了寒蝉效应。这压制了言论自由和知识交流自由,而维基百科旨在使人们可以行使这些权利。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期间,维基百科的用户开展合作,创建条目,帮助世界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美国与埃及两国情报机构的持续合作得到了确认;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政府主要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在2013年夸耀称,他与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一直保持联系”。
现在想象一下,埃及有一名维基百科用户想要编辑一个有关政府反对派的页面,或与其他编辑进行讨论。如果这名用户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定期搜查她为维基百科贡献的内容,还可能与自己的政府分享信息,肯定会不愿意贡献内容或进行那样的对话,因为她会担心遭到报复。
然后再试想其他国家也有数以千计想要贡献内容的用户做出了这种决定。这对使用维基百科和网络的人来说是一种损失——不仅仅是编辑们,还有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数亿读者。
我们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帮助下提起诉讼,我们像其他组织一样,作为原告加入了一个由人权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法律、媒体及信息组织组成的广泛联盟。与我们一样,他们的工作需要与境外人士进行涉及敏感信息的网络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法院下令,终止国家安全局全面监控网络数据往来的项目。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它是言论自由的先决条件,为质询及集会自由提供支持。它使我们有权秘密地阅读、撰写和交流,不用担心遭受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