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环转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这些女性的指控一度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热议。中国一家大型物流
公司的三名员工说,怀孕后,老板不是让她们走人就是给她们减薪。
在一个案例中,中铁物流没有派代表参加仲裁程序。该公司随后走
上法庭,对这名女性获得的赔偿提出质疑。但随着媒体关注的加大,加之金额实在太小——不到5000美元,遂放弃。
“可能觉得金额小吧,不折腾这事儿了,”该公司的律师对一家官方
中国领导人正在鼓励女性每样都不要落下:事业和更多的孩子。而
实际上,中国女性正在对雇主提起诉讼和寻求仲裁,她们称雇主
无视让母亲留在工作场所的法律。
中国有禁止性别歧视和怀孕歧视的法律,还有确保98天带薪产假的
生育政策,但执行力度不够。因不公正的对待而寻求法律救济的
女性往往只能得到微薄的补偿。她们担心一旦发生冲突,不管是
怎样的冲突,都会毁掉她们再找其他工作的机会。而且,她们也
害怕公开发声会遭到报复。
以中铁物流为例,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经营着5000个仓库。
那三名女性表示,她们失去工作时,不是在怀孕就是在哺乳。
她们把自己的案子变成了一场罕见的协同行动,在法庭文件中,
用的是她们的名字缩写和姓。现在她们都不愿意谈论这起案件。
但是李晓萍这样的女性想要说出来。她称,在透露自己怀孕后,
她被一家电子公司解雇了。“女人就应该回到传统的妻子角色,
生完孩子就被社会拒之门外吗?”她说。
33岁的李晓萍说,她的前雇主青岛麒麟电子向她索赔131652元,
相当于她52个月的工资。该公司称,索赔是因为她给公司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她表示,是公司不许她进厂上班。
李晓萍在仲裁中胜诉,但在公司上诉时败诉。她正在对抗这一指控,以及另一场法律纠纷:该公司起诉了李晓萍、她的丈夫、一名中国记者和一家报纸,要求获得约700万人民币的损害
赔偿。
麒麟电子的总经理李伟反驳了李晓萍的说法,称其“完全与事实
不符”。“在过去三年里,公司有11名女员工生了孩子,”李伟说。
“这就是我们善待女员工最好的证据。”
在中国,职场母亲的日子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好过。面对人口老龄化,政府已经废除了独生子女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延长了产假或考虑减税,以鼓励妇女生二胎。
但专家认为,中国的做法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人口减少,它需要更多的孩子,并表示
希望女性工作,但没有为职业母亲提供多少激励措施。自1990年代
以来,女性在劳动力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男女工资差距也在扩大。
中国和美国一样,不补贴产假。企业往往将产假与收入损失等同起
来:当母亲休假时,他们什么也得不到。母亲们提起的法律诉讼表
明,地方当局没有调查有关偏见或解雇的报道,尽管国家本身似乎
也在重新考虑某些工作场所的标准。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一个名为“平等就业权”的案由,允许
女性报告性别偏见。一小部分孕妇正利用这一点提出索赔。
“有法律,但没有执行,”为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组织
研究孕期偏见的王亚秋说。“如果你去劳动仲裁,看看委员会的
组成吧:一个是公司的代表,一个是工会的代表,第三个是政府的
代表。”
歧视通常是从求职开始的。
在中国,雇主询问女性的婚姻状况或生育计划是违法的,但许多
公司仍然这样做。一些公司甚至强迫新员工签署怀孕协议。刘洋
这样的女性,正在重新思考,早些时候遭到降职是否公平。
42岁的刘洋在济南倍舒特公司工作了八年,销售卫生巾和孕妇用品。她说,2014年生第一个孩子时,她是副经理,回来后遭到降职。月薪从1120美元降到了980美元。
刘洋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歧视。
“我也就忍了,”她说。“公司对我们不公平。当时不太懂法律。”
她说,其他孕妇也遭到降职,还有一位被解雇。当她再次怀孕时,
倍舒特将她的工资削减到630美元,她说。她没有得到产假工资。
她回来不到一周就被解雇了,公司的理由是对她的工作不满意。
“我感到很无助也很委屈,”刘洋说。目前她和丈夫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供养两位祖父母。
她寻求仲裁,要求得到10.5万美元的未付工资、加班费和赔偿金。
她获得了2.5万美元。她正在提起上诉。丈夫王广辉和她一样,
决心让公司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