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不公正问题观察:中国最大收入差距在城市和乡村内部 而非城乡间

2019年06月22日 综合新闻 ⁄ 共 181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王春环转自搜狐

最大收入差距在城市和乡村内部

文 王志浩 (英国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

有观点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为代价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已经存在。

学者们还认为,当今中国最大的收入不平等出现在城市和农村内部,而不是城乡之间。

中国是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地方之一吗?有时候真有点这种感觉。上海街头,似乎一夜之间冒出很多外乡的少年,在红绿灯的间隙,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向宝马、奥迪兜售小商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似乎就以城市的桥洞为家。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首都,这是司空见惯的景象。而在上海,这种情况在过去是非常少见的。

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为代价的,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基尼系数从改革前的0.2~0.25上升到0.45。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实际基尼系数可能还要高过这个数字。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

  “过去的好日子”神话应打破

有人说,毛泽东时代是收入平等的时代,真是这样吗?在那个时代,农村家庭通过参加集体化农业劳动,根据对集体的贡献大小(工分)分配得到相应收益;公社医院和赤脚医生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实行义务教育;在同一个村子内部,农民得到大致相同的收入。

大多数城市居民有固定工作。从单位领取工资和劳保(以及分配住房),享受医疗教育等待遇。城市就业者的收入基本相等,不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很低。不过由于禁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缺乏工业,意味着农村人口整体比城市人口更为贫穷。据托马斯•罗斯基估算,这一时期城乡收入之比已高达5或6倍。

所以,改革开放前中国收入十分平等的神话或许可以打破。当时不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也有收入差距。

  上世纪80年代后变化深刻

中国社会在上世纪80年代后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德韦恩•本杰明等人的研究显示,1987~2001年期间,中国城镇平均收入以约6%的速度稳步增长,同时基尼系数也由0.22上升到0.34。

在农村地区,土地承包到户后,勤劳的、擅长农耕并获得了肥沃土地的农民有机会创造更多收入。乡镇企业家和奔赴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兄弟也得以改善经济状况。这种情况自然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根据本杰明等人的数据,1987年农村地区基尼系数(衡量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为0.32,到2001年上升到0.37。

  最大收入差距

  在城市和乡村内部

本杰明指出,当今中国最大的收入不平等出现在城市人口之间和农村人口之间,而不是城乡之间。一方面,部分沿海农村与内陆农村之间存在巨大收入差距——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农民非常富裕,农业经营繁荣,农民家庭通过较早进城务工积累了一定资金。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情况要差很多,部分地区非常贫穷。

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严重。在各种市场力量作用下,居住在同一条街道的家庭,收入差距可能非常大。根据本杰明对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现阶段,城镇地区工资性收入占平均收入的68%,占收入差距的72%。换句话说,工资决定你是贫穷还是富裕──而工资更多地取决于你所受的教育水平、社会关系网络、机会等因素。农村地区也体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平均收入的42%,占农村收入差距的44%。

  教育是改善贫困的关键

真正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如果假定农村的贫困是普遍的(这是城乡差距是最大的收入不平等观点的简单推论),那么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增加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事实上,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成效,但消除贫困的根本是劳动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教育是关键。2008年世界银行骆许蓓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朱农所作的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发现,中国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口中,只有2%生活在官方贫困线以下,而全国平均贫困线以下人口比例为10%。

据官方数据,2007年中国共有432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如果以国际贫困线为准,中国贫困人口将达8000万人。据报道,国务院正在考虑将贫困线标准调整为国际通行的日收入低于1美元(以1993年美元汇率为基准的美元“购买力”),按年收入计算的话,贫困线将由1067元上调到1300元。此举清楚地表明,北京将正视贫困问题,而且也会使扶贫减困工作的目标更为明确。

(美国《华尔街日报》)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272条)]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