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秋转自博讯网
近日,一段名为“一线工人安全帽”的短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视频中的工人师傅拿着黄色“一线工人的保险帽”和红色“领导的保险帽”相撞,黄色安全帽的帽壳直接被撞碎。
综合观察者网、腾讯新闻、新京报等媒体报道,目前该视频在快手的播放量已经超过200万次,收到超过13万的点赞和10000多的评论。视频拍摄者窦师傅4月15日告诉大陆媒体,在他11日发布完这个视频后,虽然引起热议,但没有人采取行动。他无奈的说:“谁管这个事情,没人管了”。
这顶一撞就碎、护不了“安全”的“安全帽”,让一众关注“996”的网友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安全生产问题。大家纷纷为工人师傅抱不平,认为一线工人需要更安全的装备。
在视频中,窦师傅对着屏幕说道,“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这是我们一线工人的保险帽,这是领导的保险帽,看哪个结实?”
只见两帽相撞的瞬间,黄色帽子的帽壳一下子被撞破,一块黄色的碎片飞出。接着,窦师傅拿两个帽子继续对撞了几下,左边的黄色帽壳被撞得“一下都不剩”,而红色的安全帽却完好无损。
窦师傅称,“我们一线工人的保险帽就是这样的效果,”他还补充道,“不过最结实就是监理的帽子”
实际上,窦师傅反映的不是新问题。其实早在2007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道》就报道过“夺命”劣质头盔的问题,讲述了浙江省杭州市“劣质头盔”造成工人头部受重伤的案例。原来,一些塑料回收加工厂大量收购使用过的废旧塑料袋,经过简单回收处理后,打成塑料粒子,作为原料卖给头盔生产企业,头盔生产企业再用这些原料生产头盔。
这些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回收原料被头盔生产企业买来经过注塑、喷漆、抛光等处理后,成品头盔变得颜色花哨、外表光鲜令消费者难辨真伪。回收再利用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用错了地方,实在让人生畏。
然而,在问题被披露后,劣质安全帽的情况依然存在。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年9月的报道,2018年浙江省安全帽等产品监督抽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的26家企业的26批次安全帽产品中,有2批次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为7.7%。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