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环转自博讯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孙秋霞)日前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在京发布《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今年的研究报告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结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帮扶提供依据。
《白皮书》显示,在亲子联结方面,约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次,约2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
在亲子关系方面,各个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值得注意的是,处在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父亲行为依附得分出现负值,说明较早对父亲产生青春期逆反倾向,比正常情况早一年。
在核心自我评价方面,留守儿童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和半留守儿童。随着年级的增长,留守儿童的核心自我评价呈现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轨迹。
在情绪状态方面,非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烦乱状态和迷茫状态得分显著低于留守儿童。
《白皮书》还显示,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电话;被孩子怨恨的不是“外出”,而是父母内心的忽视;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善于将真我一面掩藏;母亲与留守孩子多联系,能促进其对父亲子关系的缓和······
据悉,《白皮书》是从2017年12月启动实施,历时9个月,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总数11126份。本次调查在华东、中南、西南、华北、西北、东北六个地区进行抽样,从愉悦、平和、烦乱、迷茫四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进行了系统、持续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