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农村歧视观察:留守儿童:被中国经济奇迹丢下的孤儿

2018年04月23日 综合新闻 ⁄ 共 144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欧阳银秀转自博讯网
2015年春,13岁的黄凯珑(音)刚刚跳了一级,她从五年级升到了七年级,前途一片光明。然后,她离家出走了。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凯珑解释了她离开的原因:她感觉自己无人疼爱。

凯珑在贵州省风景如画的季刀村长大,这里是中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在信中,她向父母提起,他们在她刚满一岁时就把她留给了一个阿姨。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的父母每年都有四个月外出在广东省砍甘蔗,他们会把她留给不同的亲戚,她十分憎恶这样的安排。

“我感觉就像一只流浪狗,”她在沿海城市温州告诉我说,她现在和男朋友还有几只他们从街上收养的流浪狗一起在这个城市生活。

一月时,王福满那张被风刮得通红的脸点亮了全世界的社交媒体,这个在云南一座偏远村庄里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八岁男孩,每天都要跋涉将近三英里上学。一天早上,他顶着结满了霜的头发出现在了教室里,一位老师拍下了他的照片放上了网,就这样传开了。这张照片,让人们开始关注许多没有父母陪伴、在农村长大的中国儿童的困境。

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找工作,2.8亿中国人离开了自己的村庄来到繁华的城市,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这数百万民工虽然能通过收入更丰厚的工作为家人找到一个更好的长远未来,但他们却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有的与家人住在一起,有的只能自力更生。

在中国很难找到可靠的数据。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3年的一份报告,没有父母陪伴、在农村生活的儿童有3000万人——占中国儿童总数的10%以上——他们往往由亲戚照看。2016年的一份政府报告称,这些儿童至少有36万人是彻底的独自留守,没有家人照料。

父母有很多充分的理由把孩子留在家中: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远离家乡没有稳定就业,还有被称为“户口”的户籍制度的限制,将公民的出生地与福利和就学权利捆绑在了一起。

在农村,留给大家庭的成员——通常是从事繁重工作,没有受过教育甚至不识字的祖父母——照看的孩子面临得不到足够照顾的风险。往往也缺乏管教。上了年纪的监护人也许未能送年幼的孩子上幼儿园,或无法辅导年龄较大的孩子的家庭作业。农村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儿童的情绪和发育问题存在关联。

近几十年来,城市儿童在学业上发展迅速,但他们的农村同龄人却并非如此,尤其是留守儿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学者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农村孩子上完高中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父母都进城务工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比父母一方在身边的孩子差,并且男孩比女孩受的影响更大。

中国农村地区学业成就低还有其他原因,尤其是农村学校落后的教学水平和设施,以及高得让人望而却步的学费(只有九年的学校教育是免费的)。但关键因素是父母的缺席。

即使农村的孩子和父母一起搬到城市,他们也不太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近年来,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限制一直在放宽。但在大部分城市,农民工父母依然很难把子女送进当地的好学校,因为它们需要居住证、劳动和租房合同、纳税证明等文件。

近年来,几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其中,2015年6月,贵州省四名留守兄妹吞服农药自杀。

对此,政府2016年呼吁改善社会服务,以保护这些儿童。但我最近几次去农村采访孩子和父母时,发现要做的明显还有很多。农村教育和村一级社会服务依然落后。必须允许民工把孩子送进他们所工作的城镇地区的好学校,而不是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不合格的临时学校。

不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满足农村年轻人的需求,被大肆宣传的“中国梦”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无法实现的。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