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南方日报:深究“携程亲子园虐童案”的发生机制

2017年11月10日 综合新闻 ⁄ 共 133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人民网

连日来,有关携程亲子园工作人员“虐童”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强烈关注。家长怒了,网友怒了,汹涌的舆情指向了涉事各方。目前,亲子园闭园整顿了,携程公司道歉了,上海市妇联出面谴责了,4名相关人员被开除了(其中3人还被刑拘)。事件处理或者说危机公关正按照惯常的路径进行,相信也能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慑作用。不过,还是很有必要深究事件的发生机制,政府的好政策、企业的好福利,最后为什么没有收到好效果?

在工作时间谁来照顾小孩,是许多年轻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二孩时代。这一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曾退出历史舞台的“托儿所”,复苏的迹象也日益明显。十九大报告写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足见党和国家对幼儿养育问题的重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也公开表示,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上海市总工会更是把“职工亲子工作室”作为重点工程,帮助解决职工的子女托育难题。很明显,政府在政策上是鼓励的,无论是恢复托儿所还是建立亲子工作室,也确实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可行方法。而携程公司应该也是看到了问题,找到了共识,从而给予员工这样一项“托育”福利。尽管事情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却不能因此怀疑或批评政策的善意和携程公司的诚意。

对于携程公司来说,既没有举办亲子园的资质,也没有相关经验,委托给第三方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符合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重新审视整起事件,如果说携程公司有错,那么错不在办园,也不在委托第三方,而在对第三方的选择上——因为上海市妇联主管的《现代家庭》杂志社旗下的读者服务部运营管理的“为了孩子学苑”并没有学前教育资质。好拗口的第三方,背后附着的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携程公司选择一家没有资质的第三方,确实有错,但可以理解。一方面,市面上有资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严重不足,而且证照齐全的机构往往又不提供对外的第三方托管服务;另一方面,“为了孩子学苑”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主管主办关系,很容易赢得外界的信赖。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携程公司选择了一个看似正规、实则没有资质的第三方。

现在看来,携程公司选择错了,但在不少类似亲子机构负责人看来,“工会的项目,妇联承办,颇为稳妥”“当时携程的选择,实际上是最保险的”。何以至此?“为了孩子学苑”背后的复杂关系说明了一切。必须承认,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誉高于一般机构,人们也更愿意选择有此背景或者紧密关系的机构进行合作。而一些机构也充分利用了这一心理,千方百计与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挂钩,有意无意拉上这些部门或单位为之背书,自然会影响到许多不明真相的企业和人群选择与之合作。这是许多中介机构、民间行业协会的习惯套路,其中就包括一些没有相关资质、却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的机构。“为了孩子学苑”之所以能获得携程公司的青睐,大抵如此。这不仅暴露出一些部门的管理混乱,也暴露出一些机构和个人是如何利用政府好政策和企业好福利挖掘“商机”的,如果再和管理混乱扯在一起,套用现在流行的灰犀牛理论,出问题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深究发生机制不是为了洗白携程公司,而是还原事实、厘清责任。板子要打,但不要打错对象,更不要让政府好政策、企业好福利背上骂名,以致难以继续推行下去。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