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重庆“老师体罚致学生自杀案”一审宣判

2017年10月11日 综合新闻 ⁄ 共 10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中文网 本报重庆8月22日电(孙玉环记者田文生)备受关注的重庆“老师体罚致学生自杀案”今日一审宣判,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该案件系重庆市首起学生因为反抗教师粗暴教育而在校跳楼自杀的事件,受到了重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报曾作报道)。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丁婷(化名)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了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丁婷,并当着丁婷某同学的面对丁婷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谈话过程中,丁婷一直在教师办公室哭泣。10时30分,丁婷回到教室上课,第三节课是汪宗惠的语文课,整节课丁婷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并写下遗书,丁婷在遗书中表达了对被告人汪宗惠及家庭、社会的怨恨,然而汪宗惠对丁婷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过问。下课后,被告人汪宗惠也未注意丁婷的去向。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

  法院同时查明,被告人汪宗惠在教育学生时经常打骂学生。丁婷在初二下学期后,学习成绩下降,经常迟到,并有早恋现象,丁婷的父母因感情问题发生矛盾对她有一定影响。

  法院认为,被告人汪宗惠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应当明知体罚学生和对学生使用侮辱性语言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及名誉受到贬损,仍实施该行为,足见其主观故意。客观方面,被告人汪宗惠当着第三人的面,实施侮辱行为,具有法律所规定的“公然”性,且引发的后果严重,属“情节严重”。因此,被告人汪宗惠的行为符合侮辱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纵观全案,丁婷之所以跳楼自杀,除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外,被告人汪宗惠的言行是引发丁婷跳楼自杀的直接诱因。被告人汪宗惠的行为不仅贬损了丁婷的人格尊严和名誉,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事制裁。鉴于被告人汪宗惠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实施的侮辱犯罪行为,其主观恶性不深,庭审中有一定悔罪表现,且丁婷跳楼自杀确系多因一果,加之被告人汪宗惠又具备缓刑的管教条件,可适用缓刑。

  丁婷的父亲丁志刚向记者表示,该判决量刑过轻,而且汪宗惠不适合缓刑,他将提起上诉。他认为,在庭审时汪宗惠一直不承认自己有罪,认为自己对学生体罚只是对其进行教育而不是真的想要她怎样,却被认定为在庭审中有一定的悔罪表现。他还认为,在学校这一教育圣地实施侮辱,其性质更加严重,一审法院判决量刑过轻。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