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长明转自中文网
现在临近新生开学,各民办高校招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们不难发现,在火车站许多民办高校上演生源大战,工作人员手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迎接新生”。再来看看公办高校的招生,早已进入硕果期,有的甚至出现生源爆满的现象,根本看不到着举着牌子到处拉生源的现象。
这虽然只是大家眼见不烦的小现象,但是却不难透露出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我国的民办高校从改革开放以后获得重生的机会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之久的时间,经过这长达三十年的磨练,却仍是发育不良,羽翼不丰,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生源的不足是挑起生源大战的主要原因,时至今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靠学费来支持学校的办学,走的是条以学养学的路子。学校的生源成为民办高校第一生命线,民办高校如果不在办学思路及广辟财源方面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金费不足的问题将永远难以解决。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民办高校怎样才能走出资金不足的泥潭。
也许有人会说,靠教育部拨款,或是民间筹集资金。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鼓励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做了许多工作,但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规范和管理,鼓励和引导的措施较少,特别是对教育资金这一块落实的也不够。有关方甚至指出民办学校的管理属于地方事务,应该由当地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目前为止,民办高校重新浮出水面已三十年了,至今仍是势单力薄,原因不是民间没有能力,而是在政策上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歧视,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笔者就不一一述说。简单的陈述几条,比如民办高校被纳入计划内招生的只有“三本”和“大专”两个层次;多数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资格进行“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却拿不到文凭;民办大学部能办博士点、硕士点。因而,在教育政策的框架内,民办高校只有坚持依靠自身的持续发展,办出质量和特色,才能抓住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所以,民办高校出现上述争抢生源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只有招到更多的学生,学校才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的运转。生源的不足就是各大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根据推进教育公平的精神,今后几年,国家对民办高校给予的扶持政策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支持一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取得学位教育资格,未来几年将有民办高校取得颁发硕士学位的资格;二是在招生政策方面,未来几年,随着高考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会有民办高校进入“一本”行列;三是在师生待遇方面,将全面落实职称、养老、保险、奖励、奖助学金、购买车票等政策;四是在财政扶持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出台。
以上的政策是为彰显教育的公平而提出的,政策中所提及的四个方面正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所忽视的。教育本是一项公益事业,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是为提高全民的素质而服务的,理应一视同仁。
如果相关的部门能放开手让民办高校自由的发展,给民办高校一个宽松的环境,我想民办高校那些所谓的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将迎刃而解,这些将不再是各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和谐、公平等社会发展主题的推进,我国的民办高校会迎来另一个春天,会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