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丹转自美国之音中文网
最近一段时间,喜爱外国影视作品的中国用户发现,年轻人喜欢的A站和B站上,外国影视作品被下架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受到用户欢迎的作品消失。自从习近平执政以来,政府之手越来越多地伸向娱乐领域,近年来不管是美剧,韩剧,还是国内综艺,都有节目因为“尺度太大”、“宣扬错误的价值观”而被取消或者下架,连报道名人绯闻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被关闭,理由是“传播低俗内容”。对许多看美剧、韩剧和日本动漫长大的年轻世代而言,外国影视作品被大量下架留下的娱乐空白,将由什么来填补?以管控和打压为特点的治理方式,对中国社会长远的健康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参加这个话题讨论的四位嘉宾是: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毕业生孙凌远女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赵心树先生;时局分析人士横河先生;中国问题观察家冯胜平先生。
横河表示,中共过去封杀过美剧,继而是韩剧,现在是社交媒体,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且倾向于严厉化。至于年轻人的反应,我目前还看不到他们有太大的不满。毕竟中国人进入小康时间还很短,年轻人有很多需求要优先满足,所以现在对信息言论权利的需求还没有显得特别迫切;估计再过半代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生于温饱的一代变成主流之后,会对自由获得信息和自由表达有更高的要求。
横河说,中共进一步管控娱乐的效果要取决于被控者的意愿。其实,中国96年开始建设互联网时,就想建成局域网,即通过网络的高度娱乐化来形成封闭的网络文化,也包括允许外国电影进入;但是中共每隔一段时间便要从不同角度来侵蚀民众的权利。这么做反而让年轻人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引发群体反思。
横河说,中国政府管控娱乐其实也是出尔反尔,因为互联网娱乐化就是政府设计的结果,想让人因此不关心政治。说到艺术的创造力,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技术方面中国实力不差,但是价值观有问题。对娱乐的管控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政治。所谓扫黄打黑,重点在打黑,就是打击非法出版物,打击代表中共不认同的价值观的东西。本次外国影视下架广电总局给出的理由也是要清除“错误价值观”;中共维护其价值观的目的一样,只是理由包装不同。最后,艺术创作建立在意识形态自由的基础上,比方说好莱坞最近的一部“变形金刚5”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因为好莱坞为了讨好中国当局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但是观众对生硬的中国元素并不买账,因此市场效果不佳。
孙凌远说,中国政府对娱乐的管制的确一直在收紧的状态,而且也是长期趋势。我自己小时候看的是日本动漫,但是,比我小十多岁的表妹长大时就是国产的灰太郎。不过,国内朋友一般使用VPN还是能够翻墙观看外部世界,只不过花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
孙凌远表示,政府一味打压娱乐领域不会有效果,毕竟观众,尤其年轻人接触外面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封网两三天之后他们便有新方法,所以是反效果。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看过国内和国外,形成对不同文化的理性认识,有自己的想法。管控只会推远年轻人。我们出国后也发现,西方世界与影视作品展示的并不一样,因此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打压只会适得其反,导致更深层次的反思。
孙凌远说,中国自己的影视产品现在吸引力不大,因为国产影视也被管控,比方说抗日剧和家庭伦理剧便容易过审,因此数量大质量不好;它们相比制作精良的国外影视剧有天壤之别;中国也翻拍日韩和东南亚剧本,但是一味照搬,嫁接很不自然。总之,对于我们来说,希望通过多元化的价值观来选择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一味控制和下架不管用。
赵心树说,中共对舆论口的管控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每次重大政治博弈之前都会故伎重演。目前十九大召开在即所以可以预见。这个现象基本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共出于政治需要认为必须增强对媒体舆论的管控,部分下级也想表功或担心出问题,从而尽量从严打压。第二,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太近,媒体有商业需求走向庸俗化,当局可以高举内容不健康和意识形态不正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打击政敌。但是,政府的做法没有造成完全的空白,真正有兴趣的观众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手段看到想看的内容。
冯胜平表示,两天前有中国朋友前来。大家不谈政治,只谈国内电视剧。他们最不满的是现在不能随便看美国影视剧。这还是话语权之争,争人心和话语权,说明当局没有自信,他们不会说话只会官话。其实,谁也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思维权,此外人们还有眼睛和耳朵,有看的权利和听的权利,这些都是无法限制的。
冯胜平说,一味控制的做法有悖年轻一代的多元和开放;他们不问政治,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更离经叛道,更追求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侵犯到他们的私人空间,就是逼迫他们更加认真的思考;政府怕下一代受西方影响,结果适得其反。让年轻人成为对政权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