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儿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生贵子,双喜临门,说起来人们大概都没有异议。那么,如果是单身女性生育呢?问题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尤其是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上升的趋势,单身女性的生育问题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英国《金融时报》前不久发表的一篇文章说,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二胎以来,人口增长率有所提升,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有报道称,中国卫计委官员曾预计每年新增250万新生儿,而2016年仅新增了132万。为鼓励生育,中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如延长产假、提供更多公共育儿资源等,但是否有效尚需时日检验。有调查显示,60%的家庭出于经济原因不愿生二胎,因此最近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正考虑实施经济鼓励,如“生育奖励和补贴”等,这在西方一些低生育率国家比较常见,但中国还从未实行过。
《金融时报》的文章说,既然已婚女性的生育意愿不高,且有调查称符合二胎政策的女性六成已超过35岁,即使想生也力不从心。在这个背景下,单身女性生育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年6月,中国长期关注女性生育权议题的单身女性生育权关注组发布了《公众对单身女性生育态度的调查报告》,2084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公众高度支持单身女性生育。 86.8%的受访对象支持单身女性生育,76.2%的受访者支持有伴侣的女同性恋可以生育孩子,其中78.1%的受访者认为单身的女同性恋可以生育孩子,而反对的以男性和异性恋为主。问卷还显示,公众十分支持国家政策解绑单身女性生育,并给予其应有的社会保障。有鉴于此,报告建议放开对单身女性/女同性恋伴侣实施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限制,提高对于单身妈妈和多元家庭的社会认可,并依法保证单身女性享受生育保险和生育津贴。
其实从2015年开始,包括冻卵在内的单身女性和与女同性恋生育相关的议题,就开始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在中国,未婚女性生育面临着缴纳高额社会抚养费和上户口难的问题。女同性恋群体因为其伴侣关系不能被承认而无法使用国内的辅助生殖技术,从而产生大量出国生孩子的案例。而无论如何生育,回国之后上户口也面临困难。2016年1月1日,中国政府出台的二胎政策全面实施,这意味着合法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无需再缴纳社会抚养费。尽管生育政策有了改变,但单身女性和女同性恋群体的生育权仍旧受到限制。
就此,本台记者首先采访到了单身女性生育权关注者筱滢女士,她说,因为怕单身生育文化不被支持,她接触到一些异性恋的单身妈妈,她们怀孕了,却不愿意站出来说自己的故事。这样的人群挺多的:“去年我们的关注组,还曾发布过一个单身女性生育权的综合报告,就是关于中国的政策与法律状况的,我们就提到当前国内单身女性生育面对的状况和生育的需求两个层面。报告提到单身女性的生育意愿非常强烈,我们去年有对大陆同志婚姻状况的调查,接受调查的75%以上的人都想生孩子但是不能生,生育辅助生殖技术不能对单身女性合法开放,异性恋的夫妻拿了结婚证才能用。对异性恋说,如果想生的话,可以通过自然的生育方式怀孕,但对于女同性恋拉拉,就要借助辅助生育技术。所以现在特别火爆的行业就是中介机构,帮助拉拉和一些异性恋单身女性,去国外借助生育技术。”
那么,单身女性能够合法使用生育技术辅助手段?界限是否有含糊不清的地方?筱滢女士对此表示:“国家妇女权益保护法和计划生育法里说,提倡计划生育,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是夫妻。国务院则有一个关于辅助生育技术的规范性文件,说禁止给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虽然这不是法律,但还是把单身女性生育排除掉了,因此不违法,但在政策层面违规。所以医院都遵守这一规定,既不给单身女性使用精子库,也不能给她们使用辅助生育技术,而必须是夫妻,带着结婚证去才行。这也是我们希望能把这个规定清除,让辅助生殖技术也能对单身女性和女同性恋开放。”
筱滢女士说,国家现在鼓励生育,但这个大潮流与现行政策相违背。而且,婚姻家庭里已经有一胎的女性其实不太有生育意愿,很多原因也在于国家对生育的这些政策不够完善,支持也不够。很多单身女性想生却生不了,还得去外国生,这些都需要在政策上进行调整,来满足社会需求。
筱滢女士进一步指出,中国国内单身女性生育面临的困难,除了想生生不了之外,还有就是生了后还面临上户口等难题。而且,男方即与孩子有血缘关系的父亲,与母亲一起才能上户口。诸如此类的地方规定,都使得单身生育很难。对于拉拉就更难,还面临侵权的问题。她说:“我们做的数据就是想知道,国内的单身生育到底公众怎么看,因为现在政治上其实是很不支持的。虽然我们报告中也提到,如果你到了法定年龄没有结婚,又想要孩子,可以借助辅助生育手段,但是这个政策其实并没有实施。我们当时有一位志愿者马户女士去了吉林,尝试使用当地的辅助技术,但是医院拒绝给她做,称国家法律不允许。但吉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条例里面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主要是想让国内辅助技术合法化,并使单身女性享有社会保障。单身生育与婚姻下的生育非常不一样,生活补贴也没有,甚至会出现被用人单位开除的状况,这些情况我们都遇到过。”
所以,筱滢女士说,在政策法律方面,单身生育还是挺困难的,她们对这些问题表示关注。 那么单身女性生育群体主要由哪些人组成?筱滢女士表示:“我们说到的单身女性是法律意义上的单身,所以一方面可能是异性恋,她不想结婚,或者她有伴侣有男朋友,但只想停留在伴侣状态,不想进入婚姻;还有完全单身而有生育需求。我也遇到一些年纪大些的,35岁左右40 岁没有结婚的, 但她们想生孩子;再有就是拉拉了。因为拉拉她没有办法结婚,所以只能在法律上单身。拉拉一般想生孩子就要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要人工受孕。但国内不给做,只能是你是夫妻双方拿着身份证,结婚证去才可以。拉拉就没有,除非她是与异性假结婚,这是缓解同性恋婚姻压力的一个办法,这也是国内假结婚有市场的一个原因,因为之后就可以方便办事,比如给孩子办户口,或者直接使用生殖辅助生育技术。如果不想做假,又想要孩子,可能就只好去国外了。我就认识一个拉拉她们就是去泰国怀孕,去美国生。类似这样的中介机构也挺多的,他们会帮助找到合适的地方生,生后把孩子带回来。”
那么,对于单身女性生育问题,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度有多大?阻力又有多大?对此,筱滢女士表示:“政府放开二胎之前,人口生育率更低,开放二胎之后,政府开始鼓励生育,国家层面也看到了老龄化的问题,因此也鼓励生育。但对于单身生育,政府却一直没有说放开,也许国家觉得,单身生育太冲击传统家庭。因为一旦不去维护异性恋的正统家庭模式,可能就会出现同性婚姻,单亲家庭,破坏传统伦理道德。但是前一段时间,中国媒体有很多关于代孕的讨论,当时李银河也发文说,与其讨论代孕,还不如放开单身生育。我认为单身生育也更实际和符合现实。”
这次关注组调查的结果不仅显示出对单身女性生育的总体支持度高,而且公众更加倾向于认为单身女性养育孩子不会对孩子或其自身带来不良影响,不仅不会影响孩子性格或性倾向,更不会破环传统家庭伦理。54.4%的受访对象表示不同意单身女性生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71.6%的受访对象表示不同意单身女性生育会影响孩子的性倾向,77.1%的受访对象不同意单身女性生育会对社会的家庭伦理道德产生不良影响,62.9%的受访者不同意单身女性生育会对女性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单身女性生育对孩子有没有负面影响?筱滢女士对此评论说:“说有负面影响这种声音肯定是存在的。有些专家认为单身生育对孩子成长不利,性格有影响,社会上也有讨论。我个人认为,孩子最终需要的是爱,不一定父爱母爱都要齐全。比如一些异性恋的婚姻家庭,可能父亲根本也不爱孩子,甚至还有家庭暴力,这样的生长环境对孩子更不好。”
她接着举例说:“我们之前在广州开发布会的时候,请来一位湖北单身妈妈。她是异性恋,与男朋友分手后就是独自生育,一直自己抚养孩子,很开心,带着孩子到处玩。她与其他单身妈妈共同有一个小圈子,互相支持,都不觉得是问题。关键在于宽容和认可。所以并非单身生育有问题,而是大家能否理解和接受多元的存在。对孩子来说,有爱和足够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简单的父亲的爱。”
中国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办人谢丽华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就此谈了她的看法,她说:“我家有一个亲戚,不想结婚只想要孩子,和前男友怀了孕就与前男友断了关系,不愿结婚。现在就是一个单身妈妈。现在的问题是孩子越来越懂事,会问爸爸哪去了,自己的家庭与别人不一样,这怎么对孩子解释。骗孩子能骗多久?等孩子长大知道后,一定会去找源头:谁是我爸爸?会造成一些心理、社会问题。但现在孩子的祖父母和长辈都接纳孩子,孩子不缺爱。孩子现在三岁,浑然不知,但会管一个常来的叔叔叫爸爸。借助精子库等辅助生育技术生育出来的孩子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即在伦理上应该如何突破。”
谢丽华女士说,其实中国在性观念,婚姻家庭和个人的情感权利方面,确实已经越来越开放,因为已经存在,不开放也不行,它和传统的家庭结构和传统观念,以及法律上的一些规定,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伦理观念,都不很相容。如何突破这些东西? 谢丽华女士说:“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人家的事不要去管。但别人不去管,你自己能不能突破?比如同性恋的问题,要不要出柜,其实最最主要的还是他(她)自己能不能突破。比如金星活得就是痛快。金星变性之前也结过婚,变性之后又结婚,而且一下抱养了三个孩子。大家对此好奇是好奇,但金星自己突破了禁忌,活得非常潇洒,现在在东方卫视成了非常火的女节目主持人。”
所以谢丽华女士认为,最主要的还不是法律的限制,而是突破自己。法律上没有规定,那就可以去做,做了之后再去想办法解决带来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户口问题,身份问题。她说:“更多的人还是不敢做。我们这里大龄的女孩子很多,我们不觉得是剩女。就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们不愿意再为了结婚而结婚。但30多岁的女孩子挺想要也需要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从哪获得?如果能有情人也好,还是谈朋友谈对象也好。但如果都没有,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男人,而且就是为了生孩子才在一起,这还是很困难。毕竟人是高级动物,那就只能去借助辅助生育手段。而借助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孩子将来的归属和身份的认定,这就不是当事者本人突破不突破了,带来的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到了青春期,如何面对自己的妈妈,如何面对别人的议论,因为自己和别人不同,会否发生心理变异?这是不知道的。我是比较好奇也是想知道的,包括女同性恋拉拉自己怎么看待?”
谢丽华女士说,在她认识的朋友里,就有两个女同性恋朋友,她们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其中一位在双性恋时生下的:“结合之后就是一个爸爸角色,一个妈妈角色。现在这个孩子有十几岁了,那我就很想知道,这个孩子怎样去和别人说。而中国的文化里,大家一见面还是很容易问到这个事,还没有独立到大家都不管,大家非常容易议论家长里短的事情,那这个孩子如果还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分析能力时,他们会不会受影响?我不太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呼吁,或给予她们更多的宽松和选择,以及更配套的措施,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自己的接受和自己的突破,以及在未来对孩子如何交待。这些事情如果都想开了,就不会有多少障碍。”
当然,如果家里有一个没结婚的女孩子,然后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了,别人就会有一些异样的眼光。谢丽华女士说:“人家不会去干涉你,但这异样的眼光或者是议论,你能不能承受?这个东西不是号召或舆论怎么样,其实这就是你自己要选择这个道路,你自己能否说服你自己,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临这种选择。”
确实,谢丽华女士说,现在社会上开放的程度难以想象。别的方面比如政治上或者是意识形态上的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政府的制约,但在个人生活上制约并不大,但毕竟这些人是少数:“我感觉,对这些人来说,领养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我认识的一些人就是用领养的方式。或者一些人过了生育年龄之后,她们领养的孩子我觉得和她们还越长越像,心理上也都能够接受,其中有单身妈妈,也有婚姻之中的。汶川地震之后,一些失去独子又过了生育年龄的妇女,她们迫切需要政府有一个渠道,或者通过民间组织,能够给她们打通一个领养的渠道,比如到孤儿院去领养?现在孤儿院领养的限制条件也很多。据我所知,近29多年来,国外到中国领养女孩的很多,一年都有几千例。现在应该鼓励自己的人去领养。这些孤儿院的孩子有些是未婚生下的孩子,有些是性别选择的牺牲品,还有流动人口生的孩子。如果有正式机构或者民政系统能提倡,让大家知道如何去做。”
当然,谢丽华女士说,有些单身女性还是希望自己有一个从怀孕到生产的全过程,这不是属于领养能解决的问题。
在对于单身女性生育态度影响因素的考察中,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年轻人、高学历、在海外生活或一线城市生活的人,都倾向于对单身女性生育持更为支持的态度,性别和性倾向这两个因素尤其影响突出。而无论对于单身女性还是女同/双性恋生育,反对者以男性和异性恋为主。分析原因,单身女性生育权关注者筱滢女士说:“一方面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地方还都是男权社会为主,所以对于女性的生育的控制在中国很严重,在传统家庭里都是男性来控制女性,决定是否生,生多少,甚至对女性身体的控制,比如结扎多由女性来承担。所以男性对于女性自主生育本身,可能有一定的焦虑。女性的自主独立对于男性而言也是一种威胁,因为他们不能再控制女性了。女性独立应当被倡导和接受,男性也应当接受自己能够平等的与女性相处。”
谢丽华女士也就此谈了她的看法,她说,单身女性生育肯定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男性的文化,男性的传宗接代,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不再需要男性要孩子,还可以随母姓,男性文化对此一定会反对。而且男性一般也反对抱养孩子,而男性没有生育能力是对所谓男性雄风最大的损害,无法启齿。这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在乎。”
关注组的调查报告最后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构建多元家庭理念,提高对于单身妈妈和多元家庭的社会认可。2,放开对单身女性/女同性恋伴侣实施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限制,确认单身女性申请精子库精子的权利。3,生育保险、生育补贴应覆盖单身女性的生育。4,废除社会抚养费。
筱滢女士说,他们的呼吁是从公众的态度和现实的层面提出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先把辅助生育技术和户口问题解决,更深远的则在于从文化层面对于单身女性和多元家庭的接纳,包容和开放程度。她说:“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做。因为法律上的改变可能会促进社会观念的开放,但并不能根除对多元家庭的歧视。所以,文化和制度层面都要同时做起。”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