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 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不断滑落 寒门少年都去了哪?

2017年06月08日 综合新闻 ⁄ 共 248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教育网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在一位复旦大学招生办老师的印象中,这几年被招进复旦的寒门子弟的人数不断减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体面的社会地位。“无论是招进来的,还是从来没机会进入我们视野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复制父辈的模样。”【详细

多集中在二本三本院校的他们 用更大的开支换更低的教育回报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农村孩子上大学机会增多了,而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不断下滑,他们中很多人上的是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别为40%、25%。

在我国,读一本重点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无疑是最高的。这也就是说,家庭相对富裕的城市孩子,用较小的学费投入,上名牌大学,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而家庭贫寒的农村学子,却要用更大的学费开支,上一般学校,得到较低的教育回报。这种严重不公平的局面,伤害的不仅是这批学生,还有农村家庭的教育希望。【详细

寒门学子的教育不等式:读书贵 就业难

当寒门的学子离名校越来越远,希望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们只能更多地选择三本院校或高职高专,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学费相当的高昂,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个农民家长要用30年的耕作来赚取孩子4年的大学费用,一个大学毕业生要用5年甚至10年的劳碌来填补就学期间所欠下的债务,一个在校大学生要用宝贵的学习时间来思考关于温饱的问题,这一切难道不能说明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剥削人的工具吗?

在人们对阳光教育的强烈呼唤声中,高额学费这块吸收门内的恶性肿瘤迟迟除不去。站在高大的围墙外面,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两道门,一道门是昂贵的票价当道,一道门是涌堵的人群拦路。这是一个黑店式的教育,一个货不对版的教育,一个缺乏诚信的教育,一个耻辱的不等式。与高额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可怜的就业率。没有名校的金字招牌,这些从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往往举步维艰。正如一位寒门子弟所言:“高考扩招后,寒门子弟考大学不难,难就难在四年后,拿什么改变家族命运?”【详细

11
 四川的一所简陋小学里,学生们在举行升旗仪式。这些孩子中有多少人能最终进入大学,完成“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呢?
1
 南京大学为贫困生设立的“入学绿色通道”,但能走到通道前的寒门子弟已越来越少。
  从幼儿园就开始打折的寒门教育,毫无公平可言。教育本为公,却为何难"公"?寒门子弟的出路又在何方?

留守儿童之痛 穷孩子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打折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中,家庭条件稍好的,会被父母送到城里上学;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只能在农村读书。不少孩子从小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们有“好好上学”的愿望,但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生活和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从此止步校园。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

义务教育难消校际差别 "超级中学"讽刺着穷孩子的梦

现今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尤其是初级中学教育,农村地区在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都较差的情况下,学生的素质自然会低于同龄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下降,农村中学的升学率渐低的趋势就不难解释了。而连义务教育都屡屡打折的农村孩子,又拿什么去和城里的孩子比拼?又如何去飞跃龙门?如此恶性循环,结局是,“寒门贵子”的传说,渐行渐远。

而超级中学的出现,更是垄断了大部分的名校录取名额。这就颇具讽刺意味了,当偏远农村的学生连一个像样的教学环境都享受不到的时候,咱们的城市骄子们在钢琴、绘画、英语、奥数的学海中,享受着各种加分的资源、名师的指点、以及保送制度的护航,如此得天独厚,又怎能不把裸考的农村学子们比下去?当然,也有人说,富孩子也要靠拼搏的,进名校也要看成绩的。于是,更讽刺的来了,一直以来,升重点中学都有择校的情况存在,所谓择校,就是分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交钱获得入学资格,当然对于“有钱、有关系”的人而言就更不是问题。如此这般,富孩子拼爹,穷孩子拼天分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详细

扭曲规则下的恶性循环 寒门之后的命运正被改写

城市与农村、富家子弟与寒门之后,早已不再位于同一起跑线。竞争一旦失去公平,其中一方注定兴趣寡淡。若既存格局不改,可预期的未来里,农村孩子不仅考分上难以冲击名校,热情与激情也难免消失殆尽。彼时,重点大学矮化为“城市人俱乐部”,一扇阶层流动之门被狠狠钉死。随之而来的是,群体凝聚力消解、社会裂痕推迟弥合。甚至,更直接的恶果是,众多优秀人才无以脱颖而出,某些庸人却掌握着未来。

有些潜在障碍,阻隔了农村学生的深造之路;有不少庸碌之才,藉不公手段“鸠占鹊巢”。在扭曲的规则内,有限的教育机会,未能分配给最合适的学习者。之后,底层个体命运被改写,而真正的人才源头或许会慢慢堵塞、断流,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