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海外关系被迫害观察:叶企孙

2016年10月17日 综合新闻 ⁄ 共 145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肖玉珠转自:博讯网 叶企孙教授(1898年7月16日 — 1977年1月13日),上海人,原名鸿眷,号企孙。他于1918年毕业于专门培养留学美国学生的清华学堂,同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20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该校物理学学士学位,转入哈佛大学攻读实验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后来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里奇曼。1921年,他与导师合作著的专业论文《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震惊国际科学界,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西方为国争光的学者,时年23岁。1922年,叶企孙的论文《流体精压对铁、钴、镍磁导率的影响》,再次受到注目,当时他的研究已经影响到欧美的物理学界。

 叶企孙学成于1924年回国后,怀着“科学救国”的一片热忱,为了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选择了从事高等教育的道路。他先任教于东南大学,翌年应邀北上到母校清华大学执教。不久,受校长梅贻琦之委托,筹建大学的物理系和理学院。他千方百计延揽师资,网罗名士。如熊庆来、张子高、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吴有训等,都是知名有成的学者。 在他教导和栽培下先后从理学院物理系出身的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周光召、邓稼先、朱光亚、钱学森、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等;以及由其他系科毕业的许宝禄、段学复、陈省身、华罗庚、袁翰青、江德熙、翁文波、杨遵仪等,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其中有不少科技专家直接、间接对中国能够制造原子弹、氢弹,发射人造卫星,以及在航太事业等高科技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一贯“不问政治”,只求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振兴中国,1949年情愿留下来,不跟随国府撤退到台湾的叶企孙教授,却因为牵连到他的得意门生熊大缜在抗战期间的一宗无辜冤案,他曾多次奔走要求调查“平反”,在“文革”之初的1967年6月间便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北京大学红卫兵揪斗、抄家、关押、停发工资,送进“黑帮劳改队”,受尽人格侮辱和皮肉之苦的非人遭遇。 
 1968年4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又正式逮捕叶企孙教授,关进监狱进行“逼供信”,要他多次写“笔供”,承认自己是“国民党CC系(按:即陈果夫、陈立夫领导的“中央统计局”,简称“中统”)在清华大学的核心人物;承认当年亲自介绍熊大缜加入CC系,派遣他打入冀中军区开展“敌特活动”。在威逼胁迫之下,他不得不违心地在“交代材料”上写道:“熊大缜到了今天,我对他影响很大,我教了他科学,没有对他进行人格教育,我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熊之被镇压,吾认为他是确有应得之罪。”

 专政机关虽然实施“逼供信”的狠毒手段,连续八次提审讯问叶教授,逼他自己“屈打成招”,但是经过派出专案人员多次反复“内查外调”,查不出什么真凭实据,连“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当局只得扣上“中统特务嫌疑”的“莫须有”罪名,在把他老人家折磨监禁一年多以后,便送回北大,名曰“释放”,实际上继续关押在保密的简陋斗室内“隔离审查”,严密封锁,与外面完全隔绝。直到1975年,才解除变相监禁的“隔离审查”,并在1976年的春节,允许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和老学生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士,来北大探望造访。大家看到叶教授经过炼狱岁月的长期摧残,过早衰老憔悴,腰都直不起来,彼此见面,恍如隔世,悲感万千。而此时,北大有关当局对他的结论仍然是:“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77年农历暮冬一个寒冷的日子,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一代宗师叶企孙教授,终于含冤离开人世。他走得那样凄凉孤苦,头上还戴着一顶“特嫌”的大帽子。公理何在,呜呼痛哉!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