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世界银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就业岗位流失

2016年08月13日 综合新闻 ⁄ 共 178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6月3日(2011-07-06 转载自自由亚洲电台)
世界银行近日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制造企业外迁,将会导致中国的约8000万就业岗位在今后3到5年内流向非洲。但有中国学者认为,这一预测过于悲观。

世界银行近日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制造企业外迁,将会导致中国的约8000万就业岗位在今后3到5年内流向非洲。但有中国学者认为,这一预测过于悲观。
2011-07-06 电邮 评论 分享 打印
打印 分享 评论 电邮
m0706-jz.mp3
00:00/00:00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世界银行非洲部主任埃泽奎希利(Obiageli Ezekwesili)近日在赤道几内亚出席“非洲联盟峰会”时表示,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增长。但目前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涨已经在3到5年内迫使制造业企业外迁,并将流失约8300万到8500万个就业岗位。

路透社日前报道说,埃泽奎希利呼吁非洲国家做好准备,以改善商业环境、吸引就业机会,因为非洲将是中国外迁企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博士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国家要在3到5年内达到世界银行所评估的劳动力竞争水平,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情况我觉得他讲的是一个大的趋势,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配套工作,竞争环境、投资环境,这是硬件方面的;那么软件方面也需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样它才能够有能力承接劳动力的转移。虽然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要转变成真正的、现实的这种可能性,还需要其他的配套的建设。”

报道还说,世界银行非洲部主任埃泽奎希利表示,目前非洲大陆一些国家正计划将政府预算的10%投入农业发展,这些措施值得赞赏。但她同时也强调,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整个非洲大陆都面临通货膨胀的考验,由于食品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出现了民众抗议活动。

美国克莱蒙研究室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汤本教授认为,世界银行有关中国约8000万就业岗位外流的评估从另一个方面放映出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困境的担忧:

“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问题,世界银行的分析和观察会出现一个阵痛。中国的产业升级能不能如期实现?能不能软着陆如期实现?对中国本身、对中国的领导者、对中国的整个产业结构都是一个考验。如果不能完成产业升级,那么这一部分熟练的轻工业工人就会失业,对整个社会会带来震荡。对社会本来存在的贫富不均,贪腐问题以及社会的稳定会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非洲原材料、能源的需求,中国已成为投资非洲的主要国家之一。而近期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出现的政局动荡,也使中国的投资面临新的风险。汤本教授指出,目前中国与苏丹的合作方式尤其令人关注:

“中国最近尤其和苏丹的合作不仅是资源矿产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式非常奇特。据我们所知现在苏丹已经有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的保安人员,而这个保安人员实际上是一种军事的力量。不仅是在建立中国的经济战略支点,也在建立中国在当地的军事战略的支点。虽然它是以保安力量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将来从轻武器到重武器,它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也会带来一种军事力量的外移。”

报道说,世界银行非洲部主任埃泽奎希利认为,目前非洲的经济状况与2008年已有所不同,如果非洲国家依靠稳定的经济政策、改善商业环境,那么所吸引的外部投资和就业机会将不仅来自于中国,也包括一系列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世界银行有关中国就业岗位将流失的分析过于悲观,中国的人口红利局面不会在3到5年内消失:

“这样的说法对中国而言过于悲观,可能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但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上升的速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快。国内还有很多的这样的吸收新的就业岗位的新增长的机会。经济上所说的刘易斯拐点,也就是说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这种作用。在中国未必会在3到5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到来,当然这个趋势我们要重视。中国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口红利方面还可以继续延续不止3到5年。”

据世界银行预测,目前非洲平均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劳动力达到1000万人,非洲经济在2012年和2013年的年增长率都将超过5%。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