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5年12月29日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2月28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作者:裘新
(博讯 boxun.com)
中国政坛变幻莫测。本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团派大将汪洋力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文章《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声称“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端生产能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尽管当前金融风暴肆虐,但不失为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机会。”汪洋并表示“要立足科学发展,坚决不再回到传统发展老路上去”,“‘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决。”“决不能盲目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那种为了保速度而把本已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扶上马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要有信心、沉住气。”“走科学发展之路,”“不要被议论左右,不要自乱阵脚。”
在当时汪洋和温家宝在对待中小企业态度公开分歧的情况下,人民日报选择发表汪洋的这篇文章,当时马上被解读为在和温家宝的要不要“救中小企业”的政策斗争中,汪洋赢了。人们解读,汪洋作为团派大将,推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搞“腾笼换鸟”,自然得到团派首领胡锦涛的全力支持。似乎这场纷争以汪洋和胡锦涛为首的团派的胜利作为结局。
不料半个月后竟峰回路转,温家宝的“救中小企业”的政策竟然咸鱼翻身又重新占了上风。其标志就是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经济时评“扩大就业须善待中小企业”。这回团派大将汪洋的观点在人民日报遭批判了。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批判汪洋的文章题目为《扩大就业须善待中小企业》。该文指出:“一些地方在‘腾笼换鸟’过程中,显得有些急躁,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这直接影响农民工的收入,随之波及农村消费市场。 而这个市场一向被认为是促消费的重要潜力来源。”
这片经济时评还批评汪洋道:“如果企业倒闭了,农民返乡了,挣钱的路没有了,农村消费潜力怎么挖?”“中小企业活,经济才能活。”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政策面的任何表态,无不牵动中南海的政治风云。中南海的这一最新风向标,背后的意义还得花时间解读。
附网络连接:https://finance.people.com.cn/GB/1045/8575378.html
扩大就业须善待中小企业(经济时评)
崔 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保证就业才能保证收入,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涵盖了我国75%以上城镇就业人员。扩大就业,必然要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前一时期,中小企业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似乎成为“两高一低”的代名词,被看做产业升级的障碍。一些地方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急躁,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强力来袭,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直接影响农民工的收入,随之波及农村消费市场,而这个市场一向被认为是促消费的重要潜力来源。改革开放30年,农民收入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进城打工成为很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企业倒闭了,农民返乡了,挣钱的路没有了,农村消费潜力怎么挖?
保证就业,社会才能稳定。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较长时间内适度保留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有必要。今年6月以来,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举措,包括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加大资金支持等。这些措施已在发挥作用,但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一提起中小企业,有些人就会想到落后生产力,此类观点未免失之偏颇。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80%的新品开发由中小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并不是“只会污染,不懂生产”。即便真有“两高一低”的中小企业需要调整乃至淘汰,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压缩其生存空间。无论是促进转型升级,还是搬迁转移,都要给企业留出时间,都需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活,经济才能活。政府必须出实招、出重拳,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除了一般性的增支减税,政府应考虑承担更多责任,减轻企业负担。比如,可加大对环保的投入,让中小企业享有低成本的环保基础设施;加大对劳动保障的投入比例,这样不仅为企业分担了劳保成本,还增加了就业者收入。如此循序渐进,在保增长的同时实现调结构,前景可期。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