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乔木:毕业生为什么就业难

2016年07月31日 综合新闻 ⁄ 共 136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4月23日(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7月30日 转载)乔木 北京传媒学者

高校毕业生人数之多,近年屡创纪录。

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727万人。毕业都一个月了,很多毕业生还没找着工作。不要看高校和官方的就业率统计,看看那么多青壮年无事可做,在网上吐槽,在街头晃悠,就知道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埃及等国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后,有些人认为是外部势力的插手和社交媒体在推波助澜。其实这些国家发生变革的直接诱因,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失业的青壮年劳力,在网上发牢骚抱怨,发泄对类似突尼斯小贩被迫自焚等社会不公的不满。情急之下,穆巴拉克政权封掉了社交网站。你不让我上网,我就上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街头,政局由此变换。

中国就业的压力一样,但情况还不一样。看着身边的学生,一个个从大三开始,就走马灯似地打工、实习、兼职,好像都没闲着,怎么到了毕业的时候却找不着工作了呢?

很多是和户口有关。

目前的高校有两种协议约束学生就业:三方和两方协议。三方协议是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签署,两方协议学校不参加。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解决户口,后者不解决。

本来,这些年户口、身份的不平等逐渐被经济的差距所取代,后者可以通过努力有所改变。但是最近几年,各地纷纷出台的买车、买房限制,以及在医保、教育方面与户口有关的障碍,让户口重新变得重要。

能解决户口的只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它们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其他单位,不管你是世界500强的外企,还是有竞争力的私企,没有特殊的审批和漫长的等待,很难拿到户口编制。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没有户口编制,就不是正经工作,就是传说中的临时工。于是经常会出现争抢着报考城管、清洁工的报道。考的不是工作,是编制。

过去用户口设置城乡二元对立,并配套粮油关系等,目的是把人束缚在土地或自己的家乡。现在早已容许人口流动,但户口却仍和工作荒谬地绑在一起。其实,要么都不解决户口,不管你是在机关还是私企,工作就是工作,和户口无关。就像过去上大学,必须要迁户口,现在可以选择不迁。要么只要是固定工作,有劳动合同,就可取得工作地的户口。两个人如果做同样的工作,在国企和私企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要用户口人为制造差别?

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恢复高考后,很长时间内分配工作,不仅能取得城市户口,更主要是获得干部的身份。现在虽然不再分配工作了,但人们的观念还在,上了大学就得做行政、管理、技术、文员,总之就是办公室的脑力工作。因此一方面大量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工作需要人做,一方面毕业生又抱怨工作难找。

其实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更为严重,但人们习惯了由农民工来做体力活,即使他们没活干也可回到农村。可是观念中体力活不应该由毕业生来干,他们也退回不到农村。见过哪个毕业生在农村工作?即使那些政策安排的大学生村官,期满了也要考公务员或上研究生离开,最差也要谋一个乡政府的干部编制。

当然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外经济的起伏变化、经济增长速度赶不上高校的扩招、劳动保障的缺乏、行业和地域的差异等,但制度和观念的影响无疑很大。

其实观念也源于现实制度。只要城乡对立和户籍的差异存在,只要脑体劳动待遇和职业身份的差距存在,只要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毕业生难找工作就会长期存在。

来源: 东网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