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 低水平、依附型的发展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田武雄

2016年07月31日 综合新闻 ⁄ 共 130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2月8日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3月11日 转载)

大学生就业难,最低薪水要求一降再降,引起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表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至关重要。
(博讯 boxun.com)
大学毕业生就业有多难,有数据可以说明: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比去年新增50万人,加上2007年和2008年累积下来的还没有找到工作的250万人,共计860万。一方面是毕业生供给过剩,而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大幅下降,甚至连“财源滚滚”都因与“裁员滚滚”谐音而成了新春期间祝福的忌语。

按道理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其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却不到5%,甚至与印度相比都还很低的正在快速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一年新增千八百万大学毕业生,应该不至于难以消化。但事实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持续了几年,早就不是什么新问题了。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今年受到格外的关注,不过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矛盾进一步凸显而已。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高速发展没有带来高水平的就业?答案也有很多,比如抨击教育质量,埋怨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或者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切实际,等等。鼓励大学生下到基层去卖肉可算是一个极端而且经典的主张。这些理由貌似都对,但是还不足以说明根本问题。

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城乡分割、“东西”差距、户籍制度、保障差异,让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承载改变自身乃至下一代“身份”的重任;高等教育的高成本投入,更让一个个大学生家庭就业期望值“水涨船高”。即便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花费数万、寒窗苦读十几年,最终却要在不需要多少知识含量的案板前讨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结论怎么看都有些轻浮;从大学的角度,在国家投入大量公共资源,急需各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时候,却要去制造一批又一批要和小商小贩抢饭碗或者为了生存去卖肉的人才?

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发展虽然是高速的,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一是如郎咸平所说的低水平的产业化;二是依附型的产业结构;三是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三者相互纠缠,最终表现就是经济发展的数字直线上升,一些民生问题也日渐突出,就业难就是其中之一。

其间的因果关系在于:中国的产品虽然占据了相当份额的世界市场,但是基本处于产业链最低端,而且经济上对外依赖逐渐加深。而与对外大踏步开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内开放不足,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尤其是外资,不惜许诺种种优惠,从审批、用地到税收等等各个方面,在与内地企业的竞争中长期在政策上处于优势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自主品牌的情况下,更要忍受制度上的不公平,从而只能以依附的姿态靠压缩本来就相当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微薄的利润。

而依附型企业要求的不是自主创新,而是操作型、实用型的劳动力。这方面,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与这个现实脱节。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摆脱依附地位。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净化内部经济环境,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想尽办法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