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1月27日
博讯2003年3月13日消息】 中国今年将有200多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比2002年多出60多万人,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这将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中国就业市场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美国之音舒捷华报道,今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多出近3分之1,今年的毕业生中包括1999年中国实施大学生扩招政策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 扩招被中国政府看作是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减轻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当年的扩招政策现在却使今年的毕业生面临非同一般的就业压力。 (博讯boxun.com)
*年龄竞争:就业人口年轻化*
美国社会学家刘晓竹博士说,一个国家和一个经济体在某个特定时期所能够产生的高薪职的岗位是有限的,尽管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仍然产生了有高等学历的人就业难的问题。
刘晓竹博士说,[由于中国人口结构,这么多人口,以及人口年轻化,给就业带来相当相当大的压力。应该说这是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但是不能说它是合理的现象。这有一种结构性的原因,过去的中央政府一切都由那里来主导,所以一刀切就形成一种惯性,或者叫体制的惯性和惰性,这种惯性就是愿意按照上面的条条框框处理本单位本地区的具体情形。它不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
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社会群体远远不限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份2002年第三季度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中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程度继续呈现上升态势,各类职业的供求状况都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况,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劳动者都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报告说,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是16-34岁之间的人,占总体需求的百分之68.8。75.5%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近90%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
*求救关系和门路*
在另外一方面,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为数不少的四十多岁中年人的退休,将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并给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雪上添霜”。 由于人口数量庞大,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严重的就业压力,这在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上就体现出来。就业机会不均等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受到歧视。而近些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给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用人标准都带来巨大变化。大量国有企业人员下岗失业,就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这就使用人单位雇佣、提升、解雇雇员的过程中,常常在年龄、性别、身高、相貌等于工作职能没有直接关系的各个方面实行带有歧视性的限制条件。一些女大学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比其他毕业生更多的困难。而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寻找就业机会时更是需要依赖各种关系和门路。
*政府需要伸出援手与对策*
美国威尔逊国际中心研究员李成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保护公众平等就业机会的关键之处主要在于有关法规在各层次的执行过程。李成说:[实际上法规是有的,包括在很多地方有不能歧视残疾人,但是,毕竟这个发展是在很短的时间当中,政府的很多措施尽管法律条文在,但是真正执行还有很多问题,很多困难。所以是一个过程。我觉得现在第4代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的注重,包括现在正在讨论取消户口制度等,这可能更多地保护弱势群体。] 李成还指出,在中国加入世贸协议,就业市场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的同时,政府也需要采取一些人为干预措施,保护和帮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的社会群体,缓和社会矛盾。 (博讯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