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1月28日博讯2003年8月21日)
这几年“考研潮”持续升温,一些学校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占到应届毕业生总数的60%,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考虑就业,而是背水一战继续考研,他们因此被称为“不就业人群”。很多学生考研的动机是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希望将学历层次再次提升后,在择业和薪金上能有更大主动性。
2003年研究生就业率仍较高但略有下滑
据中国青年报8月20日报导,今年研究生的就业率如何?根据2003年7月19日暑期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当日,北京73所学校和12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就业率为91%,普通本专科生就业率为81%。
中国地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说,近年来,该校研究生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今年受非典影响,该校一次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延迟至9月1日,但估计应与往年持平。据她介绍,各专业研究生就业率的差别不大,不过该校地质类专业因为对口单位较多而需求旺盛。由于学校没有学生毕业后月收入方面的统计,所以无法提供更详细的收入数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该校研究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今年应届研究生的就业率为100%,这包括已工作但档案留校、出国、考博等“隐性就业”的学生。如果按照签订协议数量来计算,则为95%,比2002年的95.95%略有下降。
从整体上看,2003年研究生仍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但压力明显增大。很多学校都早早的在研究生工作简报上动员学生理性就业。
研究生毕业能拿多少钱
一位北京的研究生对笔者说:“我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后工作是否专业对口、薪水高低,只要能在这个城市留下来,我就心满意足。以后好好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相比之下,浙江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显得轻松得多:“我只考虑要不要继续呆在杭州,还是转道去广州或者深圳,这两个地方的收入要高一些。最低要求我觉得每个月得4000元。”
因为北京的户籍政策仍然严格,很多人表示能否解决户口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障碍,自己的师兄师姐很多是因为户口问题最后离开北京。对有些报道中研究生薪水普遍期望为6000元的说法,笔者所采访的学生表示:能够有6000元固然很好,但现在情况不同以往,自己会适时降低对薪水的要求。如果能落户口,有福利,月薪2000元也能接受。虽然他们都觉得就业有压力,但同时认为,如果放弃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自己找一份有发展机会、薪水合适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在采访中笔者还发现:不同专业学生对薪水的要求不同,经济和理工类要求较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级的一位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最低月收入要达到6000元。而一位社科院技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有3年的工作经验,毕业后期望收入能达到8000元10000元/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些研究生表示,对于薪水的最低要求为5000元/月。当笔者问到这个标准从何而来时,他们说:本科毕业的2000年,自己的同学都能拿到4000元5000元的工资。现在虽说是IT业的冬天,但形势再怎么不好,考虑到自己投入了3年的时间和精力,交纳了1万多元学费后,如果连当时本科毕业就业时的薪金水平都达不到,觉得非常难接受。他们认为,如果月收入能达到8000元就比较理想了。
8月15日,BBS水木清华站就业广场一位署名a dj的研究生发了个帖子:《仔细地看了看自己7个月的工资》。文中说:“发现总共到手29160,这个研究生算是白读了。”这个帖子引来21个回帖,多是安慰之词:“就这行情;不少了;算上试用期,很多了;我工作将近12个月了,进账37550。”只有一位对此表示同情:“是少了点,我和你大概是同时上班的,总共到手的大概在8万以上。”小林今年6月从北京一所新闻院校顺利毕业,7月初到一家杂志社的广告部门报到上班,月工资2000元出头。对于这个薪水,她虽然觉得有些失望,但因为对方解决了自己的户口并只签1年的协议而最终让步。她向笔者介绍,她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北京工作,月工资多在3000元4000元。
据武汉大学新闻系2000级研究生介绍,今年新闻系毕业的研究生大概有1/3在媒体工作,收入水平概况为:在广州三大报业和深圳的月收入大概是5000元7000元;在上海工作月收入4000元6000元;在北京电视行业月收入在6000元8000元之间。另有1/3的学生进入高校任教,在湖南与湖北高校的收入2000元3000元/月;上海和杭州3000元4000元/月。还有1/3在企业和公司,收入悬殊就很大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对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水平有所统计,根据该校网站上公布的数据,1999年2002年,该校应届研究生就业后月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5000元、5750元和5850元,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据介绍,今年该校研究生也有在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估计今年的收入平均水平将有所下滑。
博士,考还是不考?
小张是湖南某高校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的2000级硕士研究生。据他介绍,学校知名度不高,专业就业面也比较窄,他们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了60%,余下的人都选择了留校。今年3月间,他参加了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和江西某高校的招聘考试。虽然成绩很让人满意,最后单位领导还是很遗憾地通知他:专业不够对口,不能录用。
不过小张并不慌张,在这之后不久,他就收到了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谈到读博,他多少有些无奈:“其实我并不想继续读博,但是我们专业不好就业,所以3月份就去北京参加考试了。也算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吧。现在看来只有继续读。博士毕业后,去高校做老师是问题不大的。”
与持续升温的“考研潮”相比,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也日益增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0级某班14个学生今年就有4人考上本校的博士研究生。而在笔者采访中遇到的十几位在校研究生中,90%的学生表示:自己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这是就业中的一大弱点。硕士毕业后,并不会首先考虑攻读博士学位。如果条件允许,希望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出国留学或者报考博士。但如果毕业时就业确实遇到困难,将考虑报考博士。
就业状况男女有别
按照正常的入学和学习时间,女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普遍在24岁26岁之间,另外有很多往届生报考,女研究生毕业时的实际年龄会更大一些。这个年龄段是婚嫁的高峰期,就业单位不得不考虑择用女研究生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对于这一点,理工专业的女生感受比较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计算机应用专业2001级一位女研究生说,从去年暑假到现在,她一直在一家公司做实习生。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半,每月能拿到300元钱的津贴。她说:“我们专业这一届共有88名研究生,其中女生30个。她们跟我一样,要么在公司打拼,要么跟著导师做课题。我之所以现在做得这么辛苦,是因为我参与的项目是一个大的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希望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看到我参加了全程的开发工作,能多做考虑。”
据这位女生的了解,计算机行业很多用人单位根本不考虑用女生。今年6月,有人介绍她去一家公司做兼职程序员,公司负责人本来对她的成绩和能力很感兴趣,一听说是女生,马上表示:“女生我们不要。”现在技术行业知识更新极快,用人单位倾向于年龄小、干劲足的男生,女研究生在这方面输人一筹。
转自大纪元 (博讯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