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民间投资“告急”:国务院罕见派出督查组释放的重磅信号

2016年05月17日 综合新闻 ⁄ 共 159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博讯网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罕见提及,要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这一举措并不常见,中国政府网今天转载了《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民间投资不同于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指令性的行政政策对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效率并不明显,选择派专项督查组从地方对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是政府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

“这一举动意味着,当前中国民间投资低迷、活力不够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文章称。

这从统计局的数据就可以窥见端倪。

2016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5.7%,比去年同期降低3个百分点,呈持续下滑状态。

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0%,比2015年同期降低3.0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降低2.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速大幅落后于整体投资增速,这是近几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华尔街见闻根据统计局数据绘制了下图,其中清晰的显示出,2013年民间投资增速普遍在20%以上,但随后增速不断放缓,今年3月的同比增速还不到5%。

为什么民间投资出现如此剧烈的回落?

《经济观察报》的解释是,这种矛盾现实所展示的是中国经济2016年一季度超预期企稳回升背后的真相:实际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投放,搭配大规模由国有企业做主导的基建项目,稳住了不断承压的实体经济。

在其给出的两大原因中,这两点放在最前面:

1,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发力财政政策,重点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而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汇报周期长、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历来都不是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中国的基建投资主要还是国企主导。

2,民间投资较为集中制造业领域,面临严峻利润下滑、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整体属于收缩调整期,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债务违约、破产倒闭的案例,导致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价值标的不多。

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开门红, 3月数据格外亮眼,这背后实际上是“楼市+信贷”和“基建+债务”在提供支撑。有了房地产和基建这两大引擎的带动,再加上巨额信贷的投放,这才是经济回升的真正动力。中信证券彭文生在《非典型经济周期》的报告中写到:

房地产和基建双发驱动宏观经济企稳,背后则是金融部门信贷扩张的大力支持。信贷大幅扩张主要受益于宏观审慎监管放松和债务重组:存贷比考核取消,提升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在去库存的政策任务下,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促进了房地产上涨和信贷扩张;地方债务置换增强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为基建投资创造了空间。

一季度全国新增贷款4.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万亿元,创下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换句话说,有超过20%的新增贷款流向了房地产市场。

地方政府杠杆空间也在加速释放。此前彭博报道,中国2016年新增与置换地方债发行总量预计为6万亿左右。这较去年置换债的3.2万亿元规模大幅增加。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从置换规模上看,今明两年将有逾11万亿元债务需要置换。

此外,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井喷,Wind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城投债共发行652只,规模高达6501.6亿元,发行数量较上一季度增加近一成,3月城投债发行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难以获得持久的动能。彭文生:

通过房地产加信贷扩张来刺激总需求,虽然有利于稳增长,但加剧了上半场累积的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问题,只是把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往后延缓,经济结构更加失衡。

展望未来,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诱发政策在边际上紧缩,包括担心泡沫过度膨胀和通胀风险,在结构日益失衡、信用风险加大、债务调整压力大的背景下,政策的边际紧缩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