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计划生育观察:这一代人已经没了生二胎的勇气

2015年11月27日 综合新闻 ⁄ 共 361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林帮转自博谈网

五年前我回老家办婚礼,胖姐带着她瘦小的男朋友参加,偷偷告诉我,告诉李老师,手捧花给我呀!我们也要结婚。我说,好。最后也没给她。几个月后,她告诉我,已经怀上了。我大吃一惊:结婚都不告诉我?

先上车后买票。她说到,他是派出所干警。你知道的,公职人员,超生就双开,所以,先生下来一个,结婚后再生一个,不违反政策。

我当时惊得下巴都快掉了下来。我认识的恐婚恐生的女孩子一大把,害怕丈夫在外面瞎搞结婚了也不敢怀孕的也不少,她是第一个没结婚就下定决心生孩子的姑娘。除了佩服勇气决心,我也在骂这个傻逼的计生制度,让一个女孩子做了人类历史上也不多的决策。

为了孩子不那么孤单。她淡然地说。

三年后,我在一家二级妇产医院的产房外。等候人生最长的两个小时,心壹终于出生了,瞬间感觉世界突然变了。我找到主刀大夫,深表感谢。她说,过程很顺利,妈妈很厉害。还是早点生好。你爱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吧?

我说开玩笑吧?她只是看上去小而已。大夫说,我们也希望多接触年轻妈妈。上午一个姑娘,三十二了,生了十几个小时,最后体力不支,剖宫了。大龄产妇不仅要运气,也要勇气。生孩子对于每个妈妈都是劫难。最后她又问我,二胎要吗?

二胎?我瞬间感觉自己的世界被弹了一个抖动的窗:大夫,早了点吧?这一胎我还没抱起来呢!

那你怎么给娃取个心壹的名字?难道不是准备有心贰吗?

我:……

养一个孩从来不是养一只猫。它耗费的是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没有拒绝的权利。此后的日子里,李老师9个月没上班,每天早起晚睡,哄哭、泡奶、喂饭、换尿不湿、洗澡、洗衣服、擦地……十八般武艺全部学会。孩子生病的时候,水饭不进,读秒过日。但是越在意,越细碎。偶尔带孩子出个不远的门,喝的水都是调试好温度和剂量的。

上班以后,这些任务都交给了姥姥姥爷。作为爸爸,大部分是享受现成劳动成果,发发朋友圈。后来有些不好意思了,朋友圈也不发了。期间,很多朋友问,你们是单独家庭,有二孩的条件,有计划吗?

每当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就会飞快闪过那个字眼:心贰。然后呵呵一笑:那指标能卖吗?

开放一孩政策刚推出的时候,我和计生委主任聊天:这下你们那么工作量大多了吧?申请二胎审批也是个不小的活。他摇摇头:你觉得大家积极性很高吗?并没有,比预想得要少得多。从突然的政策放开到真正发生作用,会有一个时间差。对于很多原本想要二胎的家庭来说,这个政策晚了。对于很多下定决心要生孩子的家庭来说,无非是少交一些社会抚养费。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我们的情况是比预想少了一大半:很多能生夫妻也没来申请。他告诉我一组数据:全国目前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单独二孩‌‌”申请,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生育高峰,反而比预计数目少了近70%。

调查的数据也符合这个结论:新华网在2013年推出单独二胎政策下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生二胎的人仅不到四成,另有二成受访者并未明确生育意愿。大家真的是不想生了。‌‌“所以,你看吧,全面二孩是早晚的事。计生委取消也是早晚的事。‌‌”当时他的这句话我半信半疑。

一年后,计生委和卫生局合并。现在,全面二孩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被确定。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好这些汉语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字眼,眼看就要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的。

所以,二胎,生吗?

我问了身边一堆同龄人:车贷房贷也有但不算压力,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不算低,但是基本的回答都是:不生,也生不起。

在新华网的那个调查中,不愿生二胎的人里,超六成人是因为经济原因。国家卫生计生委当时进行的生育意愿调研也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的‌‌“单独‌‌”夫妻中,有50%~60%的人愿意生第二个孩子。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政策是否允许,而是生孩子意愿史无前例下降的问题:为什么都不敢生了?

是养孩子真的太花钱了吗?所有的孩子抚养成人都那么令家长可怕吗?

到底是什么让人对二胎视若畏途呢?要知道,在父辈那一代,哪怕计生干部砸房撬锁,也拦不住好多所谓超生的发生。我个人觉得,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从1985年到2015年这三十年里,父母还是父母,依旧含辛茹苦;但孩子已经不是过去的孩子,带给父母的压力变了。

往前推三十年,抚养孩子并不会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核心的问题与负担。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80后那一代虽然在搞计生,身边也不乏超生被罚款而生的孩子,但自己基本上是野蛮生长的:田间地头,河边山野,抓虾弄鱼。除了小部分的上课作业,都在自然生长。并没有现在的奶粉、海淘、早教、辅导班、补习、奥赛等等东西干扰你的童年。我的朋友里,尿不湿都是货比三家,从日本海淘空运过来的。这样的孩子你养一个是不是够够的了?

三十年以后,当生一个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思维习惯,倾尽全力让他享受到可能的一切,成为抚养孩子,尤其是城市里抚养孩子的最正常方式。相比之下,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资源则要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乡村里的散养留守儿童和城市里圈养的无菌娃娃,是两个世界的人。

你知道1985年中国城市化率是多少吗?23.71%。那么现在呢?2014年的数据是:54.77%,翻了整整一倍还多。如果按照人口计算,1985年中国城市人口是2.3亿(总人口10亿),到2014年已经是7.4个亿,多了整整5个亿。也就是说,有5亿人从乡村涌入各个大城市、新城市和小城镇。这种趋势在官方的推动下还在进行,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也是现实之举。

腾讯育儿计算过一组数据:如果依旧留守在乡村里,一个孩子抚养成本不超过10万,甚至更低;而在城市里,从怀孕到18岁成人,医疗、教育、营养、培育,这个投入是49万,如果要出国留学、特殊专业,过百万是很正常的。

至此,我们可以把话题转换过来:生一个城市里的孩子,不容易。

数据也在支撑这个论断:新华网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愿意生育二胎的人数最少只占21%,河南省愿意生育二胎的人数最多占56%。如果生一个孩子并抚养成人,北京家庭要多挣500万,另一个区域也许50万绰绰有余。生不生,明明是个现实的经济问题。

城市化并不完全是坏事,新型城镇化也是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四化目标之一。一个处于高速发展的国家必须用加快城镇化来化解增长压力。但是城市化不只是人口流动、城市兴替这些表面现象可以解释的,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对于因为新型城市化而有成为新市民来说,这是他们进入城市、扎根城市的无可奈何的决策:继完成‌‌“买房子成为市民‌‌”这一任务之后,‌‌“生孩子扎根这里‌‌”是另一个重大课题。

具体到孩子抚养上就非常明显了:高度分工的社会化生产方式,让工作谋生成为市民能够留在城市里的前提。在这种生活方式下,除非经济条件极好的少部分人,抚养孩子就必然会成为上一代人的任务。说白了:你可以生,但没时间养。产假、哺乳假、考勤、收入、支出、时间分配……把这些加总在一起,就是城市生活带给这他们的变化。

所以,生二胎最大的压力不是自己是否养得起,而是钱够不够?工作是否允许请假,而且是最重要的:父母还能不能帮你忙?对于父母岁数大、自己无暇照顾的适龄夫妻而言,第一胎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在老大刚刚抚养上学,与千军万马在教育方面赛跑的时候,再抽出时间、精力来要二胎,哪怕不考虑年龄、生育能力这些因素,给老龄父母再一次加码,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气和忍心。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里说,生殖本是一种生物现象,但是为了要使每个出世的孩子都能有被育的机会,这基本的生物现象也受到了文化的干涉。正是因为育儿的文化发生了改变,生殖的积极性也在悄悄变化:因为这种城市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状态,已经不允许太多的年轻人去想二胎这种奢侈的事了,要有,也无非是给自己生活加码、给父母增加压力、让未来生活质量下降的一种无奈选择。我个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作为缓解老龄化社会与人口红利消失的举措,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我理解坚守在乡村的胖姐未婚生子的决绝,他有让孩子不孤单的能力。很也理解很多和我一样对自己的‌‌“心贰‌‌”不作念想的80、90后父母们:他们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知道独自成长的真实含义。但是,生不生这件事,不是一个生理学问题,而是经济学、社会学问题,并不由生育父母说了算。这让我想起《亡命之徒》里的那句歌词:不是谁能决定的/该漫游还是冲刺/我们都在海里/我觉得我们像沙子。

是的,沙子,被时代里的一阵阵风,不知道刮往哪里的沙子。

 

- See more at: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1/%E8%BF%99%E4%B8%80%E4%BB%A3%E4%BA%BA%E5%B7%B2%E7%BB%8F%E6%B2%A1%E4%BA%86%E7%94%9F%E4%BA%8C%E8%83%8E%E7%9A%84%E5%8B%87%E6%B0%94.html#sthash.vWHuF99j.dpuf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