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转自中国数字时代
去年的时候,我们政府赠送马其顿校车的照片相信很多网民还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那是在全国各地校车频繁出事的时间段,出现一条消息。很多网民义愤填膺,因为校车事故当中遇难孩子的阴魂还没有散去,我们自己制造的异常坚固的校车不知道是“赠送”还是“卖”,就走出了中国的大门。公众普遍的心理反应应该是在管理层面的舆情监测范围的,换句话说,作为政府,明白这样做会让舆情沸腾,不过再沸腾的水也有冷却的时候,采取低调的回避模式,群情激奋的网络民意又一次被下一波的浪涛所遮盖,涛声依旧。
想必很多人在忘记了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条不太起眼的消息出现在了新闻网站众多新闻的夹缝里,马其顿的官员来华招商引资,称赞中国的校车质量好。门户网站的新闻,因为放置的位置不同,点击量以及评论也会存在差异,原本这条在夹缝中不曾惹人注目的新闻,如果放在以往不会被人注意,但是现在的光评论就有八百多条。无用质疑的是,“校车”、“马其顿”这些词汇还在网民大众的脑海里,因为,那些失去生命的幼小的灵魂,还在我们周围久久地飘来飘去。
关于校车安全引起的问题,从去年至今没有任何的政府部门出来正式的说一些话,这也符合政府管理层面冷处理的管用手法,当然,他们内心惯性思维的模式就是这也的小事出来说什么是和政府这个层面不对等的,所以,沉默就是他们不断的选择,选择了沉默,那么公众也就只能忍受。
不过,沉默也不能表示他们真的就是不答复网民和公众的呼声,关于校车的一个专门的车展,前一段时间曾经在北京举行过,媒体也集中进行了报道。公众的质疑似乎平息下去了,但是偏偏就有“好事”的记者会去刨根问底,采用暗访的形式,看到华丽校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撕下他们的外衣,里面的那个羸弱的身影,根本不敢让我们相信这是一辆大汽车。当然,这段暗访的视频不会出现在我们主流的新闻媒体上,只能再网络上采用社区传播的模式让公众了解。优酷和土豆上都有这段被人到处转载的视频,相信很多网民也有看过,但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天这段视频就会凭空的消失了。
所以在我们这里,我们的信息传播不是为了让公众获知真相,而是为了给公众宣传,是为了让公众接收。当然,媒体本身就具备公关的能力和权利,但如果政府管理部门大规模的介入,这就是赤裸裸的造假和忽悠了。每一次热点新闻的背后,都是波涛汹涌的舆情在推动着一切前进,不过在权力这个大手面前,任何的波涛到后来都像是拍在沙滩上一样,变得没有任何的力度,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次又一次的波涛也就这样又来又去了。比如说钱云会,比如说陈光诚……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云南的赵登用。拆迁办里引爆的那个炸药包震惊了公众,但是否震醒了各地的强拆事件,还需要继续的观察。从一开始的事关拆迁利益纠纷的妇女,再到一个与拆迁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赵登用,前后两次迥异的变化,让网民大众的心里不能承受,凶手到底是谁?网民和公众不愿意相信或者说不能相信,凶手会是一个与拆迁无关的人,大家都能接受这个事件是因为强拆使得那个妇女怒发冲冠而采取的“义举”。因为,太多的强拆让我们的神经已经麻木,这个时候出现的一次震动,势必能够让强拆和被强拆者的内心出现一种微妙的变化。因为,这符合人们内心的那个关于善恶有报的古老的传言。所以,现在人们拒绝相信政府披露的事实,因为太多的失望在人们的内心堆积,网民和大众有了一种恐惧感。真想到底是什么?在舆情和掩饰面前,真想其实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不管是强拆的利益纠纷还是没有自身的纠纷,从爆炸的地点来看,就已经说明了这个事实,强拆,让我们面临选择,不管是自焚还是爆炸,都是一种选择。当然,对于死难者来说可能是悲催的,因为你们当中的某个人可能背了黑锅,在现在大的背景之下,不管是给政府还是给公众,这个黑锅你是背定了。政府需要消除舆论,公众希望得到理所当然的真相,两者博弈,不管是那个之前的妇女,还是现在的赵登用,都成了棋子。但透露出的现实就是,我们没有对个体生命应有的尊重,从小学生,到上访户,到被被拆迁者,再到一个没有任何利益纠纷的人,我们演绎的,是一个狼来了的传奇。至于狼来了没有,我们不知道,真相,就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