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贫富差距观察:严振书: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

2015年10月11日 综合新闻 ⁄ 共 465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陈淑钗转自爱思想

严振书

 

(总参炮兵基地 政教室,河北宣化 075100)

 

摘要: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路径特殊,二是起点低,三是过渡性较为明显,四是不平衡性的广泛存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农民阶层分化还越来越表现为两个总的向度:一是大量农民在不断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者;二是传统农民在向现代农民转化。

 

关键词:转型期;农民;阶层分化;特征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中国农民[①]也开始由一个以农业为本缺少层次变化的“整体性阶级”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愈加显性化,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之一:路径特殊

 

目前,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欧美诸发达国家,二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不管是欧美各国,还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农民最初的职业分化都是缘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途径都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上,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农民阶级不是多元化地分化为若干阶层,而是一元化地化为工人阶级。其不同在于欧美这些“先发展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一个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引发了不计其数的社会冲突乃至革命之后,才认识到“保护社会”的重要性,并在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社会”的制度和政策,初期的“原始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现在的“福利资本主义”。相较而言,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进程则和缓的多,原因主要是在吸取欧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将社会“保护”了起来,既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又维护了社会的基本公平正义。然而,中国农民阶层的分化并没有遵循这一“惯例”,其原因在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不是始于工业化,而是源于1978年之后限制农民流动和自主经营规则的逐步放松。在传统的制度结构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理性的中国农民开始由静态社会向动态社会转化,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分化的格局:既有传统的参军、升学、招工、提干等途径,又有打工、经商、办企业等方式;既有“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及其管理者阶层的兴起,又有远离故土到城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农民工阶层的出现[1]。这种多元分化的局面在避免造成社会大的震荡的同时,也孕育出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殊路径。

 

特征之二:起点低

 

中国社会转型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研究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起始点自然也应该追溯到1978年。那么,1978年中国农民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据统计,在1978年,农民总数约8亿,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82.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33.6元,其中有2.5亿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2](即尚未解决吃饭问题),而如果按联合国一天一个美元的贫困线标准计算,当时中国几乎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在当时,如果按收入或生活状况“硬”给农民进行阶层划分的话,最多有三个阶层:绝对贫困阶层、贫困阶层和初步解决温饱阶层。而实质上,在当时“政治挂帅”的计划体制下,在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大家共同认可的只能是一种先赋性的“政治身份”——农民,阶层意识在人们头脑中几乎不存在[3]。所以,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起点低。这是我们具体研究中国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逻辑起点。

 

特征之三:过渡性

 

由于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独特路径和低起点,从而使中国农民在转型过程中,各阶层内部以及阶层之间出现很多分化与整合方式,并且这些分化与整合方式都显示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民个体与家庭成员身份变迁的非同步性。由于是个体而非家庭是阶层结构的基本单元,所以在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农民个体与其家庭成员分属不同阶层的状况,这种非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既给阶层规模的扩大设置了“边界”,又给阶层分化提供了一定的“弹性”。[4]223(2)阶层分化的不完全性。农民中的多数阶层都分化得不完全,并没有真正脱离农村,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农村和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主要与中国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有关,特别是与诸多福利“挂钩”的户籍制度有关。当然,社会转型尚处于初、中期阶段以及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都对农民阶层分化的不完全性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3)阶层成员的不稳定性。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这就意味着农民的分化也是处于转型中的分化。具体地表现为农民的流动性较高,他们可以较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从业时间、从业地点、从业方式、从业单位等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由此而造成农民有可能在各阶层之间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时常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不稳定状态。(4)阶层界限的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各阶层间的相互界限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在现实中农民个体却是“隶属于”家庭的。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大陆31个省、市、区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即家庭户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93%[5]。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家庭对农民个人的身份变迁、社会地位和利益状况等都有着深刻影响,农民个人的“社会分化”经常由于“家庭融化”而趋于模糊。[6](5)阶层结构的隐形化。由于以上“四个特性”的存在,使阶层成员在地位、利益和价值等方面难以自觉认同,没有明确的阶层意识,从而难以取得一致性的心理与行为要求。这就削弱了各个阶层的凝聚力,弱化了个人对阶层和阶层冲突的参与程度,进而使现阶段的各农民阶层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结构发生作用,在社会互动中不能转化为一个阶层的自觉行动[1]。

 

特征之四:不平衡性

 

与俄罗斯、东欧一步到位的“大爆炸”(Big Bang)式改革不同,中国的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表现在地域上,它是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这种改革在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迅速拉大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差距。改革的渐进性、地方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性,使中国农村社会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反映在农民阶层分化上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区位、不同村社乃至不同家庭之间农民阶层分化的不平衡性[1]。首先,区域差异引发的不平衡。与经济开放程度、非农产业发展程度等紧密相连,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程度明显地呈现出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的状况[7]。其次,区位差异引发的不平衡。一般而言,在同一个区域之内,距离城市或市场中心较近的农村,阶层分化较为明显;而在省和县级行政区域边远地带、区位条件较差的农村则不利于农民的阶层分化[8]。第三,村社差异而引发的不平衡。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的阶层分化更多表现为一元化的变迁,即由农民转变为工人;而在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阶层分化不仅表现为多元化,而且会形成一个以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劳动者阶层为主的阶层结构[9]。第四,家庭经营模式差异引发的不平衡。在承包型家庭经营模式下,土地经营能手将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部分农户将放弃土地经营,成为产业工人或其它行业的劳动者;部分农户解除承包关系后将转型自营性家庭经营,或转型雇工经营并进而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主[10],等。

 

 

 

简单的补充

 

在对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概括之时,我们还感觉到在现代化的征程中,农民的阶层分化越来越表现为两个“总的向度”:一是大量农民在不断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者;二是传统农民在向现代农民转化。在明确了两个向度之后,下一步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促使农民向这两个方向转化。很显然,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如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出路,即在城乡的广阔地域里创造出更多的非农就业空间与工作岗位,把他们从土地上、农业中分离出来,转化为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和经营者,而留在土地上的农业劳动者则逐步走上“能者多耕田”的规模化经营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4]227。而当前阻碍这“两个转化”的制度性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户口回归本位;建立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由“农民待遇”、“市民待遇”向“公民待遇”过渡;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11]。

 

 

参考文献:

 

[1]万能,原新.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村观察,2009(4).

 

[2]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七八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EB/OL].(2011-11-25)https://www.stats.gov.cn;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14.

 

[3]吴晓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的分化与政治整合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6).

 

[4]陆学艺,张厚义.中国社会学年鉴(1989-1993)——中国农民的分化与分层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5]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EB/OL].[2011-04-28](2011-11-25)https://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

 

[6]卢福营. 转型时期的大陆农民分化——以浙江四个村为典型案例分析[J/OL]. (2011-11-25) https://www.chinaelections.org/PrintNews.asp?NewsID=35412.

 

[7]陈德顺.云南乡村政治发展: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陈东平.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分化现象考察与思考——以无锡市华庄镇的调查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4).

 

[8]张红.转型时期“城中村”农民分化研究——以陕西六个村为典型案例分析[J].生态经济,2005(10).

 

[9]卢福营.转型时期的大陆农民分化——以浙江四个村为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春季卷).

 

[10]倪娟芝.现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分化的原因及调控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4(3).

 

[11]严振书.转型期中国城乡二元体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学习,2010(11).

 

 

作者简介:严振书(1975.5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总参炮兵训练基地政教室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

 

 

[①]谈到中国农民,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身份农民,即国家统计数据的乡村人口;二是职业农民,即乡村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三是地域农民,指生活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第一种含义的农民,即身份农民。参见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第270-271页。

    进入专题: 转型期   农民   阶层分化   特征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26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