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转自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上周四开始,很多南京的出租车司机因为没有参加罢运而遭到同行的攻击",德国《焦点》杂志这样报道说。罢工据称是为了降低每月的“份子钱”,报道还提到,当地交管局提醒罢工的司机们注意治安,同时也建议他们继续运载乘客。"不过据(南京市)的车站工作人员称,(上周末)90%的出租车停运。"
本周二(1月13日),中国媒体《观察者网)报道称,"出租车罢运在包括长春、济南、成都、南昌在内的多个省会城市全线开花,堪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报道以济南为例,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计划罢工两天,出租车基本没有出车,"极少数出来拉活的出租车被砸 "。
"份子钱"是祸根
在中国,几乎所有出租车司机都挂靠在某个出租车公司下:的哥、的姐们每月向出租车公司上缴承包费用,俗称"份子钱"或"份儿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每月的"份子钱"早就达到数千乃至上万元,很多出租车司机对此叫苦不迭,抱怨"一睁眼就欠了公司几百块"。
不少时事评论人士也诟病这种出租业准入限制造成的垄断问题。"搜狐评论"的一篇文章称收"份子钱"是"躺着赚钱"、"的哥掏钱养肥了出租车公司",应该破除这种行业垄断。
南京交管局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德国《焦点》杂志,2015年可能降低"份子钱"。张说,"提高燃油费、降低‘份子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目前出租车公司的垄断下,司机仍然要将收入大部分上缴,街上的出租车数量也仍然很难满足顾客的需要"。
对于出租车公司向司机收取份子钱的问题,一位名为"观沧海"的网友这样评价道:"赤裸裸的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怎么理解中国近代史。"
"专车服务"触动既得利益
除"份子钱"外,"滴滴专车"、"一号专车"和"百度Uber"等新型交通服务让矛盾更加复杂化:打车一夜之间成为了一种服务体验--不但乘客和司机时常能从中获得补贴,而且一些网络平台推出了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定制服务。这显然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既得利益者。
近日在中国网络上,一篇名为《"专车服务",究竟动了谁的奶酪?》的文章得到热传。其中讲到,对于新生的"专车服务",出租车公司老板们最为紧张,因为"嗅到了竞争的火药味和历史潮流的洪声"。另外,很多出租车司机把专车司机看作是新来的竞争者,认为其抢了饭碗,因此也对"专车服务"充满敌意。
中国交通部上周四(1月8日)明确表态,禁止私家车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专车"服务。与此同时,交通部发言人也称,"符合规范的专车服务(车辆来自租赁公司,驾驶员由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应加以鼓励并监管"。
网络上,很多网友表示欢迎新型打车软件,称其可能"颠覆行业垄断"。新浪微博上帐号为"燧石炙"的网友说:"交通部认定专车服务是创新,私家车进入市场是违法。这是行业思维,没有把百姓出行放在第一位,没有把减少环境污染当作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