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威转自博讯网
特首梁振英出席扶贫委员会有关贫穷线的会议后指出,参与「占领运动」的青年有很多诉求,当中包括政治、个人事业、生活生计等;与此同时,新一届扶贫委员会已经成立「青年教育、就业和培训专责小组」,小组将聚焦探讨如何多方面促进基层青年向上流动,以及提出具体建议;扶贫委员会还会检视不同角度以帮助青年向上流动,包括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从而减少青年人对社会的怨气。
梁振英的说话,最少已表明他同意现今香港社会给予青少年向上流动的机会不足;然而,每当谈及青少年向上流动或就业的问题时,教育好像是一个必然包含当中的解决方法,是一剂万能药。可惜,现实却给予一个相反的结果,它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解决青少年向上流动机会不足的问题。
|
青年贫穷 教育制造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本年5月22日的数据显示,2001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15至24岁青少年的工资竟然一直维持在8000元,过去两年才提升至9000元,到底这个工资水平的上升,是否受到实行最低工资的影响呢?不过,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同一数据指出,2001至2011年期间,青少年曾接受专上教育的百分比由19.5%上升至39.3%;中学文凭试后,升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百分比更接近七成。
回想前特首董建华在2000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六成青少年达到专上学历的指针;时任教育统筹委员会成员兼纵横二千集团主席田北辰与时任教育统局局长罗范椒芬分别指出,「现时中等学历的人力出现真空,故服务行业、信息科技和金融界等对副学士程度的人才需求殷切,相信他们未来可以成为服务行业的中坚分子和管理人才」;「未来十年香港人力需要展望,指届时欠缺十一万学士或副学士人士,又出现十五万多中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过剩。现今失业人口中,十四万多是中学以下学历。未来五年将增加四十三万新职位,而劳动人口则有二十七万,我们必须及时及早提高劳动人口的教育质素」。
智经研究中心上月底发表「青年向上流动研究报告」,当中表明近年物价上涨令市民的薪金及储蓄跑输通胀。若计算通胀,青少年在2001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入息中位数实质下降。若人才和职位空缺的需求如田先生和罗太所言,青少年接受专上教育的数字上升了,理应符合条件向上流动,青少年的入息中位数更应呈上升趋势,但为何会出现维持不变的情况呢?这些数据正正反映出提升青少年的教育机会,不等于提高青少年向上流动的机会。
更值得忧虑的一组数据是有关青少年的学债,根据学年学生资助办事处录得毕业生申请延迟还款个案好数字,已由2003/04的3600多宗,急增4.5倍至2013/14学年的1.6万宗,这个数字上升的因素,正是就读及完成专上课程的大专生大幅上升所致。
青少年接受专上教育,入息中位数没有上升,反而「跑输」通胀,还因接受专上教育而欠下一身学债。这种情况正好向社会反映,单单增加青少年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未能有效解决青少年向上流动机会不足的问题;事实恰好相反,青少年由于欠下一身学债,专上教育的提升反而制造青少贫穷问题。
向上流动 着眼就业
笔者认为,政府再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但没有配合就业的相关配套,如何谈论解决青少年流动机会不足,也是枉然的。笔者不知到底有多少青少年如特首梁振英所言,因为现今香港社会给予青少年向上流动的机会不足,故此会走到街头,参与一场持续超过两个月的「占领运动」。
若政府认为青少年向上流动机会不足,是导致青少年参与「占领运动」的成因,那样,笔者希望政府在青少年就业方面作出最少两点思考:一、如何有效提高就业空缺(不论公营或私营),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职场;二、政府作为香港推动工作零散化的始作俑者,更应取消或减少大量外判空缺,令晋升职位得以稳定,让青少年向上流动的机会增加。
作者为关注副学位大联盟成员
本栏由「香港文化监察」邀请不同意见人士讨论香港文化发展,集思广益,出谋献策。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博讯 boxun.com)